阿富汗戰爭 (2001年)

2001年阿富汗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2001年10月7日起對阿富汗蓋達組織塔利班的一場戰爭,為美國對九一一事件的報復行動,同時也標誌著反恐戰爭的開始。

2001年阿富汗戰爭
反恐戰爭的一部分

自上方順時針: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赫爾曼德省步行; 美國士兵與庫納爾省的塔利班部隊交火;右中:一名阿富汗國民軍士兵站在悍馬上測量;右下:阿富汗和美國士兵在洛加爾省積雪中步行;左下:加拿大部隊的一架M777榴彈砲赫爾曼德省發射;左中:一名阿富汗士兵偵查一個山谷;中間:英軍準備登上CH-47 契努克
日期2001年10月7日
地点
结果 本·拉登遭到擊斃,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承諾2016年底前撤退駐紮在阿富汗的美軍,
然而期間阿富汗反恐戰爭的效果甚微,參見阿富汗戰爭 (2015年至今)
参战方

塔利班
蓋達組織
烏茲別克斯坦伊斯蘭運動
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
為塔利班提供支援:

 俄羅斯[1][2][3]

阿富汗
北方聯盟
北約ISAF
 美國
 英國
 德國
 法國
 波蘭
 加拿大
 澳大利亚

 瑞典
 
提供支援:
 日本
僅協助掃毒:

 俄羅斯[4][5]
指挥官与领导者
奧薩瑪·賓拉登
穆罕默德·奧馬爾
喬治·沃克·布什(2001年-2009年)
巴拉克·歐巴馬(2009年-2017年)
唐納·川普(2017年-2020年)
兵力
塔利班武装分子及其盟友:超過12萬名的活躍戰士(2010年) 阿富汗國民軍:100,000人
北約:130,000人
伤亡与损失
超過20,000人陣亡 阿富汗保安部隊:6,500人陣亡
北方聯盟:200人陣亡
聯軍:超过3500人陣亡[6],英國313人、其他433人
超過15,000人负傷
美国民间承包商:338人陣亡、7,224人负伤[7]
總共9,000人陣亡、25,000人负伤
平民傷亡30,000人或更多
截至2018年底,交戰各方與平民的喪生人數總計接近15萬人[8]

最初聯軍官方指這場戰爭的目的是逮捕奧薩瑪·賓拉登等蓋達組織成員並懲罰塔利班對其的支援,然而多年下來他們發現阿富汗的情況比想像中要複雜得多。2009年12月1日,新就任的美国总统巴拉克·歐巴馬為了結束這場曠日費時的戰爭,宣布在6个月内將向阿富汗增兵3萬人。2011年5月1日奧薩瑪·賓拉登終被美軍擊斃。戰術目標達成後,雖然2011年7月美軍主力已經开始逐步从阿富汗战场撤出,然而美軍無力控制住阿富汗偏遠地區,在政治層面與塔利班與其他恐怖組織也還在談判,親塔利班成員在阿富汗仍然四處活動,阿富汗至今仍時不時持續發動恐怖襲擊。直到2015年,美軍才宣布主要部隊撤軍完畢,遠未結束的阿富汗戰爭則將進入第二階段,目前駐阿聯軍的兵力約控制在兩萬人左右,阿富汗衝突尚未有解決的趨勢。

背景

在戰爭爆發之前大約一週时,美國總統喬治·布什向塔利班政府發出最後通諜,要求他們:

  • 把基地组织高層成員交給美國
  • 釋放所有被監禁的外國人
  • 保護在阿富汗的外國記者、外交人員、支援人員
  • 讓美國人員檢查所有訓練營,證實它們全部被關閉

塔利班政府則拒絕與美國對話,並指與非穆斯林領袖對話是對他們的侮辱。但他們也透過在巴基斯坦大使館要求美國提供證據讓他們自行在伊斯蘭法庭起訴賓·拉登。後來他們提出把賓·拉登移送到中立國,但喬治·布什拒絕這些條款。[9]

聯合國安理會在2000年12月19日要求塔利班移送賓·拉登到美國或第三國就1998年的爆炸案接受起訴,以及關閉所有武裝訓練營,否則將會制裁阿富汗。

軍事行動

首輪攻擊

美國海軍陸戰隊3團3營掃蕩村莊
2006年時美國陸軍173空降旅的偵察兵在阿富汗庫納爾省
阿富汗的美軍悍馬車成防禦圈

早在2001年10月7日,美國和英國已組成聯軍進入阿富汗境內與當地的北方聯盟接觸,雙方其後達成協議,合作推翻塔利班政權,並在當天晚上進行空襲,攻擊塔利班和蓋達組織多個據點。美國指攻擊塔利班是要報復塔利班沒有答應美國要求交出賓·拉登,而當天塔利班隨即抨擊美國舉動是向伊斯蘭世界宣戰。美國在首輪空襲中採用了不同種類的武器,據美國軍方公布,共动用了50支導彈、15架戰機和25枚炸彈,同時美國還在空襲時投下大量救援物資,據美國聲稱這是为了賑濟空襲中受傷的平民。期間一段賓·拉登的錄音片段公開,賓·拉登指責美國这次的襲擊,卡達半岛电视台稱該台於攻擊事件不久前就收到了這卷錄音帶,在錄音帶中,賓·拉登宣稱美國將會在阿富汗之戰失利,並且像蘇聯一樣崩解,同時賓·拉登號召伊斯蘭世界發起反抗非伊斯蘭世界之戰。

馬扎里沙里夫的地面攻勢

2001年11月9日,马扎里沙里夫战役开始。马扎里沙里夫在阿富汗北方是一個大型城市,塔利班在馬扎里沙里夫有較強的群眾基礎存在。美國轰炸机地毯式轰炸塔利班部隊的陣地。下午2時,北方联盟部隊攻下了城市的南部和西部,並且控制了城市的主要軍事基地和機場。战斗在4個小時后结束。到日落時分,塔利班残余部队向南部和东部撤退。战斗結束后,大批塔利班支持者被處決,在整個马扎里沙里夫开始出現抢劫。马扎里沙里夫战役后,北方联盟迅速拿下了北方地區的5個省份。塔利班在北方地區的势力开始瓦解。

美軍將頭盔戴在阿富汗兒童的頭上

攻占喀布爾

11月12日晚塔利班部隊在夜色的掩護下逃離喀布爾市,11月13日北方聯盟部隊抵達喀布爾市。市區只有炸彈坑和焚燒過的樹葉。一組大約20人的強硬阿拉伯武裝分子被發現藏身於市內的公園,隨後被消滅。

喀布爾的陷落標誌著塔利班在阿富汗全國的瓦解。在24小時內,所有的阿富汗沿伊朗邊境各省,包括關鍵的城市赫拉特,都被北方聯盟攻下。當地普什圖族指揮官和軍閥接管整個阿富汗東北部,包括關鍵的城市賈拉拉巴德。近1,000名塔利班的巴基斯坦志願者部隊死守北方戰線。到11月16日,塔利班在阿富汗北部最後一個據點被北方聯盟圍困。此時,塔利班主力已被迫撤回到阿富汗東南部坎大哈周圍地區。

森蚺行動

美軍的衛星照片情報顯示蓋達組織士兵在加德兹西面高2,740公尺的山脈中出沒,特戰部隊(SOF)又稱戰略偵察隊(Strategic Reconnaissance)稱該區為「雷明登屏障」,展開森蚺行動剿滅山區。該行動中美軍採用了包圍戰術,首先派兵佔領山谷的有利位置及阻止敵軍四處逃竄,再陸空合擊山谷北端掃蕩敵軍。整個行動從2002年3月3日到3月19日結束。

本行動總動員部隊:

  • 160th SOAR空降特種團
  • 各國特種部隊編成的第3特戰群
  • 第10山地師第2旅第31步兵團2
  • 第10山地師第1旅第87步兵團1
  • 101空降師3旅187步兵團2

心理戰術

UH-60丟下宣傳單
美軍阿富汗一處營區

2005年10月份驻阿富汗美军發生所謂「焚屍門事件」,塔利班武装分子聲稱美軍利用焚屍當成心理戰術(根據穆斯林的傳統習俗,人死後應該土葬),美軍否認。之後21日美國記者會表示戰場上可能有所謂“虐尸”事件是属于卫生处理,不過火化屍體不符一些伊斯兰传统才會引起爭議,并非为了对塔利班或者阿富汗平民施加心理压力。已经成立了联合调查小组,对这一事件调查。虽然美國在阿富汗實際上是有一個心理戰單位「美国陆军第913心理战小组」,但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两者之间存在关联。[10]

鸦片生产

从1996年-1999年,塔利班控制了阿富汗全境96%的罂粟田。鸦片得来的收入成为购买军火、招收新兵的重要资金来源。联合阵线财政部长Wahidullah Sabawoon在采访中说“塔利班根本没有年度预算但他们一年花3亿美元,几乎全用在战争上”,他还称塔利班的三大资金支柱为“鸦片、巴基斯坦人和賓·拉登”。[11]

阵亡

美军

  • 2010年5月28日美军阵亡数字达到1,000。据美联社统计,该月已有32名美军士兵丧生于阿富汗[12]
  • 2011年8月6日,22名美军特种部队官兵所乘坐的支努干直升机在阿富汗中部瓦尔达克省赛义德阿巴德地区执行清剿塔利班的军事行动中坠毁,包括机组人员在内,造成38人遇难,遇难者中包含30名美军官兵以及另外7名阿富汗军人丧生。除了22名海豹部队战士外,机上美军还包括美國空軍空降搜救組,空中管制员与机组成员,其中有3名空军航管人员,1只军犬和它的训练员,以及1位文职通译和机组员,其他人身份不详。一名联军官员称,直升机遭一枚肩扛式火箭推进榴弹直接击中而坠毁。[13][14]这起坠机事件是战争爆发以来,驻阿富汗国际部队死亡人数最多的单一事件。先前,死亡人数最多的单日为2005年6月28日,当时,16名海豹突击队员和陆军特种兵混乘的一架直升机在阿富汗东部遭地面火力袭击坠毁,16人全部死亡。[15]2011年10月7日是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10周年纪念日。美国国防部称,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上的花费已达3,232亿美元,平均每天战争花费将近1亿美元。五角大楼表示,阿富汗战争至今造成1,788名美军死亡。布朗大学说,战争共夺走至少33,877条人命。
  • 截至2018年底,總計有超過2,400名美軍人員在阿富汗喪生。[8]
  • 截至2019年9月,北约在阿富汗战争中阵亡的部队人数近3500人。[16]

平民傷亡

據聯合國報告,平民傷亡人數,從2006年的929人,上升至2008年的2,000人。

  • 大赦国际调查表明2006年有756名平民死于塔利班的自杀炸弹和路边炸弹并认为“是为了制造恐惧”。[17]
  • 根据联合国驻阿富汗援助团的统计:
    • 2007年阿富汗死于暴力袭击者超过了8,000人,其中1,523人为平民。死亡平民中630人死于阿富汗政府军和驻阿外国部队的误杀,893人死于塔利班的自杀性爆炸和路边炸弹等袭击事件。其余死者中约6,000余人为塔利班等反美武装人员。
    • 2008年死于阿富汗暴力袭击者超过了6,000人,其中1,988人为平民。死亡平民中828人死于阿富汗政府军警和驻阿外国部队的误杀。1,160人死于塔利班制造的暴力袭击。其他死者中绝大部分为塔利班。但当年由北约医疗机构提供的数据指出,死于北约军队袭击的平民为97人,死于塔利班袭击的平民为973人。2008年10月24日超过一千名阿富汗人在米塔拉姆上街游行抗议塔利班的士兵杀死26名青年,塔利班声称这些人是阿政府的新兵,但是阿政府官员说他们都是去伊朗找工作的平民。[18]
  • 根据联合国报道,2009年76%的阿富汗平民伤亡是塔利班造成的。[19]阿富汗人权协会称塔利班对平民的攻击是战争罪行。[20]联军并且声称塔利班故意将平民赶进被定为空袭目标的建筑以给联军制造丑闻。[21]
  • 2012年3月,阿富汗南部发生潘杰瓦伊枪击案,造成16名阿富汗平民死亡。
  • 2019年1至3月,外国军队和阿富汗政府军致死的平民人数多于死于塔利班和其他武装组织的平民人数,這在阿富汗战争爆发以来是首次[22]
  • 2020年11月,澳大利亚国防军总督察保罗·布雷顿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至2016年间,25名澳大利亚现役和前特种部队士兵(大多为空降特勤队成员)涉嫌在阿富汗参与23起非法杀戮事件,导致39名无辜平民和俘虏被杀害,另有2人被虐待[23]

洩密事件

2010年8月份維基解密(Wikileaks)網站公布9.2萬份美軍內部的未公開資料;稱為「戰爭日記」內有大量文件和影音檔是士兵在戰場上拍攝或是國防部內部文件,來自美軍內應蕭爾斯·曼寧,內容有聯軍造成的平民伤亡的內容,设法消除负面报导的行动,和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ISI)直接与塔利班接头“甚至打算暗杀阿富汗领导人”的内容,震驚世界,並於英德法三國報紙同一天以頭版頭條報導。[24]

維基解密稱還有1.2萬份資料沒有公布,美軍並未否認內容真實,只是會同FBI展開調查洩密人員。

成本

美國國會2014年一份研究報告指至FY2014為止,美國總共在持久自由行動中花費了6860億美金[25]

美国国会文件显示,截止到2017年年底,美军在阿富汗的行动至少消耗美国纳税人2.4万亿美元。其中1.5万亿美元与作战直接相关。而参战士兵回国后还将长期消耗巨额医疗费用,到2059年这一费用总计将达1.4万亿美元。[26][27]

谈判

2015年7月7日,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代表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附近举行和谈,中美都派代表参加。这是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之间的首次官方和谈。[28]

2000年,塔利班的幕后领导穆罕默德·奥马尔对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陆树林保证说,塔利班不会“允许任何组织用其领土从事任何反对中国的活动”。他开出的条件是,中国对塔利班的政治支持。[29]巴基斯坦《国际新闻报》援引阿富汗伊斯兰新闻社的报道说,两名塔利班代表曾在2014年11月访问中国。[30]对中国来说,搭建起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组织的对话平台,与国土安全、经济贸易等一系列问题不无关系。

2015年2月,路透社报道说,因为阿富汗巴基斯坦和最近表态愿意帮助有关方面对话的中国的作用,塔利班“表示愿意在喀布尔开始和平谈判”。[31]一名阿富汗塔利班的高级成员从卡塔尔通过电话对路透社记者说,塔利班谈判代表周四将在卡塔尔和美国官员会谈。但在华盛顿的美国白宫女发言人否认美国正和塔利班谈判。[32]

2019年8月3日,塔利班在卡塔尔的政治总部发言人夏亨表示将与美国开始一场正式谈判。[33]2019年9月,经过近一年的直接谈判后,美国阿富汗和谈特使哈利勒扎德(Khalilzad)几乎与塔利班达成签署一项和平协议,内容包括美国最大程度地从阿富汗撤军,以结束在阿富汗旷日持久的作战。[34] 但在和平谈判前,在阿富汗发生包括一名美军士兵在内的12人被炸死事件后,美国总统特朗普中止了与塔利班的谈判。[35]

2019年10月22日,塔利班发言人沙欣(Suhail Shaheen)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称应中方邀请,新一轮的阿富汗和平谈判将于下周在中国举行,阿富汗局势的各相关方都会以私人身份出席会谈,商讨该国和平进程。[36]美联社10月22日报道指出,上周末美国防长埃斯珀访问了阿富汗,表示“希望能够达成一项政治协议”。美国在2019年10月28日表示,欢迎中国提出的举行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北京新会谈的提议。[37]

2020年2月29日,据当地媒体报道,美国和阿富汗塔利班29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签署了旨在结束阿富汗战争的“使阿富汗恢复和平”[38]的和平协议。[39]根据协议,美国将开始逐步减少其在阿富汗的驻军,驻扎在阿富汗的外国军队有望在14个月内全部撤出。塔利班则承诺不再让阿富汗成为恐怖分子的庇护所。

2020年,据美联社报道,当地时间9月12日,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的直接和平谈判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旨在结束长达近20年的战争。这是自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以来,双方的首次谈判。[40]

反应

200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阿富汗民众在反对塔利班的同时,对联军的支持有着明显的下降。同时民众也对外国军队基地很反感。[41]

2009年6月,BBC的民調稱69%的阿富汗民众认为美军至少应当消灭塔利班。[42]

哈米德·卡爾扎伊的親近副手,律師 Gulbadshah Majidi 说:“如果派来新的部队驻在平民区,当他们撤走时也只会让平民受到塔利班的杀害。”“也只会增大阿政府与平民的距离[43][44]。”这场战争从2001年起就一直是外国和美国民众反复示威抗议它是侵略战争的对象。[45][46]

2017年下半年,国际刑事法庭检察官本苏达表示,有合理的理由说明有人在阿富汗犯下战争罪和反人类罪,暗指要調查美國的戰爭罪刑責,[47]同時巴勒斯坦也向法庭起訴要求調查以色列長期以來的戰爭罪,2018年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稱如果国际刑事法院推进任何针对美国和以色列人员調查將對国际刑事法庭特定官員實施制裁,也對法院實施制裁。国际刑事法庭事後表示,不会因为美国日前发出的威胁而被吓住。[48]

相关文艺作品

电影

電子遊戲

参考文献

  1. Afghan Lawmakers: Russian Support to Taliban No Secret
  2. Pentagon report says Russia working with the Taliban and others to expedite US withdrawal from Afghanistan
  3. Afghan Contractor Handed Out Russian Cash to Kill Americans, Officials Say
  4. Afghanistan.ru - Виктор Иванов: Службы ФСКН ликвидировали более тонны наркотических веществ в Афганистане
  5. РИА Новости Для борьбы с афганской наркомафией необходим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штаб - ФСКН
  6. . [2010-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06).
  7. . [2010-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8).
  8. . VOA. 2018-12-17.
  9. 乌元春. . world.huanqiu.com. [2019-10-28] (英语).
  10. 焚屍門事件
  11. Chouvy, Pierre-Arnaud (2010). Opium: uncovering the politics of the popp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p. 52ff.
  12. . 新华网. 2010-05-29 [2010-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13. . 中国新闻网. 2011年8月7日 (中文(简体)‎).
  14. . 京华时报. 2011年8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月21日) (中文(简体)‎).
  15. . 新华网. 2011年8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9日) (中文(简体)‎).
  16. . BBC News 中文. [2020-11-16] (中文(简体)‎).
  17.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514111954/http://news.yahoo.com/s/nm/20070419/wl_nm/afghan_rights_dc_2
  18. . [2012-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19. . [2012-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2).
  20. . [2011-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9).
  21. . [2012-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7).
  22. 特朗普叫停与塔利班谈判 阿富汗安全形势骤然紧张
  23. Knaus, Christopher. . The Guardian. 2020-11-19 [2020-11-19]. ISSN 0261-3077 (英国英语).
  24. 「戰爭日記」真相 存檔,存档日期2013-02-26.
  25. Belasco, Amy (编), (PDF), (PDF): 1, 2014-12-08 [2017-03-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5-01)
  26.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0-10/09/c_1126585816.html
  27.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51738646
  28.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713221432/http://money.163.com/15/0709/14/AU3BR2VU00254TI5.html
  29.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9CaKrnJGO0N
  30.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9CaKrnJGO0N
  31.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5/02/150219_afghan_talks_pakistan_china_us
  32.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5/02/150219_afghan_talks_pakistan_china_us
  33.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1908030195.aspx
  34. https://www.rfi.fr/cn/%E5%9B%BD%E9%99%85/20191029-%E7%BE%8E%E5%9B%BD%E6%AC%A2%E8%BF%8E%E4%B8%AD%E5%9B%BD%E6%8F%90%E5%87%BA%E7%9A%84%E9%98%BF%E5%AF%8C%E6%B1%97%E6%94%BF%E5%BA%9C%E4%B8%8E%E5%A1%94%E5%88%A9%E7%8F%AD%E5%8C%97%E4%BA%AC%E4%BC%9A%E8%B0%88%E6%8F%90%E8%AE%AE
  35. https://www.voachinese.com/a/trump-canceled-talks-with-taliban-07092019/5074594.html
  36.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19_10_23_522445.shtml
  37. https://www.rfi.fr/cn/%E5%9B%BD%E9%99%85/20191029-%E7%BE%8E%E5%9B%BD%E6%AC%A2%E8%BF%8E%E4%B8%AD%E5%9B%BD%E6%8F%90%E5%87%BA%E7%9A%84%E9%98%BF%E5%AF%8C%E6%B1%97%E6%94%BF%E5%BA%9C%E4%B8%8E%E5%A1%94%E5%88%A9%E7%8F%AD%E5%8C%97%E4%BA%AC%E4%BC%9A%E8%B0%88%E6%8F%90%E8%AE%AE
  38. https://news.sina.cn/global/szzx/2020-03-05/detail-iimxyqvz8154339.d.html
  39.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0-02/29/c_1125645069.htm
  40. https://world.chinadaily.com.cn/a/202009/12/WS5f5c8714a31009ff9fddfd32.html ​​​​
  41. . 2005-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7) (英语).
  42. (PDF). BBC新聞. [2011-08-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9-07) (英语).
  43. Gopal, Anand. . 華爾街日報. 2009-12-01 [2014-03-01] (英语).
  44. Trofimov, Yaroslav. . 華爾街日報. 2010-09-11 [2010-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12) (英语).
  45. Adams, Harold J. . Louisville Courier-Journal. 2009-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4) (英语).
  46. . WCAX.COM Local Vermont News, Weather and Sports. Wcax.com. [2010-02-09] (英语).
  47. 央視-巴解向国际刑事法院提交对以文件
  48. 国际法庭想调查美国人战争罪?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阿富汗戰爭 (2001年)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