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山的少女

小天使》(日语:,直譯:阿爾卑斯的少女海蒂)是根据瑞士作家約翰娜·施皮里於1880~1881年所發表的德文小說海蒂》系列改編的日本電視動畫,由富士電視台於1974年1月6日~12月29日每週日晚間7:30播映,全52話。[1]

小天使

假名
正式譯名 阿尔卑斯山的少女
飘零燕
小天使
常用譯名 阿尔卑斯山的少女
飘零燕
電視動畫
原作 約翰娜·施皮里
導演 高畑勳
剧本统筹 松木功
編劇 大川久男、佐佐木守、吉田義昭
人物設定 小田部羊一
音樂 渡邊岳夫
製作 瑞鷹Enterprise、富士電視台
代理發行 齊威國際多媒體(DVD)、劍湖山世界(周邊及播映權)
播放電視台 富士電視台
播放期間 1974年1月6日-12月29日
話數 全52話
世界名作劇場
順序 作品名稱 播放期間
前 身 小天使 1974年1月
~1974年12月播放
第1作 龍龍與忠狗 1975年1月
~1975年12月播放
動漫主題-電子遊戲主題-ACG專題-模板說明

香港由翡翠台於1977年1月28日至1978年2月首播;台灣由台視於1977年11月13日~1978年5月12日首播(於每週日下午播映,1977年11月26日起改為每週六,同年2月21日起改於每週三,至1978年5月2日起於每週二~週四播映),並於1981年2月12日~4月24日重播,2014年則於華視重播。另外並曾於中都卡通台卡通頻道JET日本台TVBS-GMOMO親子台等有線頻道多次重播。

概要

本作品曾在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及歐洲地區播出。也是日本電視動畫史上首次嘗試海外實地取景的作品,在約三週的取景期間內,包括高畑勳宮崎駿小田部羊一等主要工作人員皆有參與,在作品中生動呈現了故事背景地的生活風貌。之後本片在歐洲播映時,還曾傳出竟無人相信這部作品是日本所製作的軼聞。由於本作的廣獲好評,影響到之後的「世界名作劇場」系列作品,也會在製作之前到海外進行實地勘景調査。

本片是由瑞鷹Enterprise(當時)的子公司「瑞鷹映像」製作,因此並未歸類於日本動畫公司製作的「世界名作劇場」系列中。但由於日本動畫公司後來承繼了瑞鷹映像的設備與製作人員,故而在實質製作現場方面則是共通。

本作的錄影帶、DVD累積出貨量,至2003年5月為止約為80萬张。另外於2000年,曾提出過由曾經參與本作作画的櫻井美知代擔任人物設定的重拍版作品《》企畫案,但最後並未付諸製作。

故事

從小失去雙親,由姨母照顧的小女孩小蓮,一日由於姨母必須至外地工作,而被帶往其爺爺所居之阿爾卑斯山。小蓮的姨母將她交給爺爺後便離開了,從此小蓮在阿爾卑斯山展開了新生活。

小蓮在山上結交到了許多好朋友,有牧羊少年小豆子,以及山羊等動物們,此外還有好多好多…。原本和爺爺在山上過著平靜且無憂無慮的日子,但就在有一天,小蓮卻被送往德國法蘭克福的有錢人家裡去了。

由於這戶人家的女兒不良於行,於是家裡想為她找一名書童兼玩伴。而到了法蘭克福的小蓮,儘管對這裡的生活充滿陌生與不安,但由於和這家女兒小芬成了好朋友,也就沒有那麼在意了。只是,生活在大戶人家嚴厲的管教之下,小蓮幾乎被禁止表露自己的心情,以致煎熬成疾,因此最後她還是回到了最喜歡的阿爾卑斯山和爺爺身邊。

臨走前小蓮和小芬約定好一定要再相見,而且這次是小芬要到山上來。而再度重逢的兩人,在美麗的阿爾卑斯山上,和小豆子、山羊們,以及植物們,盡情享受著大自然的一切,最後小芬在小蓮和小豆子及大自然的陪伴下,不僅獲得許多成長,更成功克服了自己的疾病。

這次輪到小芬要回去了,同樣的,小蓮和小芬都彼此期盼著能再相見之日的到來。

人物介紹

阿爾卑斯山的人們

(註:此處人物名稱翻譯以台灣播出版本為準。原作人名則以括弧內內容呈現)

小蓮(Heidi)

本作主角。8歲。生於瑞士格勞賓登州附近的地爾夫利村。是個聰明伶俐又樂觀開朗,心地善良的孩子。
在一歲時即失去雙親,因此到五歲之前都是由姨母照顧。某日由於姨母必須出外工作,便把她帶至居於阿爾卑斯山的爺爺那裡。
在山上的生活讓小蓮自由奔放的性格徹底散發,並和牧羊少年小豆子成了好朋友,還有羊群等動、植物們。相信如果可以,小蓮永遠也不會想離開阿爾卑斯山,因為山上有她最愛的一切。
本名安迪爾海特(Adelheid)。平時暱稱是取自尾末的「heid」。但德語發音較接近「」。

爺爺(Alm-Onji)

小蓮的親祖父。獨居在阿爾卑斯山中小屋的老人。原著中的「Alm-Öhi(Alpöhi)」意指「放牧場的老爺爺」。姓名不詳。
原本和山下村莊的人們不相往來,性情也相當古怪,但就在孫女小蓮來了以後,漸漸溫暖了他的心,開始願意與他人往來。

小豆子(Peter)

小蓮的好朋友,牧羊少年。較小蓮年長6歲。有著愛吃的性格。平時待人很隨和,但牧羊時卻相當嚴厲。在山上和小蓮以口哨聲為呼叫信號。整體而言除了羊群之外,他也是個很會照顧人的孩子。
雖然書唸得不怎麼樣,但做木工卻很有一手。在小芬到阿爾卑斯山來時,他也特地為小芬製作了背上靠椅,顯現出木工天份。

蒂堤(Dete)

小蓮的姨母。28-31歲。單身。帶著還是5歲的小蓮到阿爾卑斯山投靠小蓮爺爺之後,便前往法蘭克福的史聖明親戚家裡去當佣人。由於聽說史聖明家要為女兒找伴讀,便和史聖明家的管家羅曼亞小姐見面,並答應讓小蓮來到史聖明家。

小豆子的母親(Brigitte)

小豆子的母親,和小豆子奶奶住在一起。很喜歡小蓮。

小豆子的奶奶

小豆子的奶奶,雙眼失明。少數知曉小蓮爺爺也有和藹一面的人,是個慈祥的老人。

史聖明家

史聖明先生(Herr Sesemann)

小芬的父親。銀行家。由於工作而長期居於巴黎,鮮少在家,也因此對女兒小芬百般寵愛,對小蓮也投注和對小芬一樣的關愛,是個溫柔的人。

小芬(Clara Sesemann/克萊拉)

德國西部法蘭克福的史聖明家的獨生女。較小蓮年長4歲。有著一頭金髮,平時都會打個大大的水藍色蝴蝶結。疾病使她必須長期倚賴輪椅才能行動,也因此幾乎沒有戶外生活。由於從小母親就去世,父親又長期在外工作,小芬的生活圈就僅於家中佣人們的呵護下。但就在小蓮來到家中之後,小芬的生活便有所改變了。
和小蓮成為好朋友的小芬,時常聽小蓮說著阿爾卑斯山的種種,再加上幾乎沒出過家門的緣故,使她更加嚮往外面的世界。後來小蓮回到山上去,小芬懷著對小蓮的思念,之後也到了阿爾卑斯山。
在山上的生活,或許沒都市便利,但也因為有大自然的擁抱,以及好友的陪伴,讓小芬在獲得諸多成長之餘,亦成功克服了自己的缺陷。

(Rottenmeier/蘿藤麥爾)

史聖明家的管家(原作中的職位為女僕長,為阿坤的下屬)。做事一板一眼,凡事都很講求規矩,也因此當遇到性格無拘無束的小蓮時,不禁對她相當反感。因此對小蓮總是百般嚴厲。平時都直接稱呼其全名「安迪爾海特」。
雖然對小蓮是接近刻薄的對待,對小芬卻是視如己出的照顧。在最後也陪著小芬一起到阿爾卑斯山(雖然很快就被趕回來了)。
在故事的最後,看到小芬學會走路,對其去阿爾卑斯山似乎也沒那麼反對了。

阿坤(Sebastian/薩巴斯汀)

史聖明家的佣人(原作中為管家,職位高於羅曼亞)。相當和藹。平時都是由他擔任小芬的雙腳。在小蓮來了之後,也對小蓮很友善。在小蓮回國的時候,他也一道兒相送,和小芬一樣很捨不得小蓮離開,甚至都到了地爾夫利村,還對小蓮說「如果在山上住膩了,隨時可以回法蘭克福」等話。

阿桃(Tinette/蒂內特)

史聖明家的佣人。平時看她好像對任何事都漠不關心,其實也是有幽默的一面。特別是某日小蓮將小貓偷帶回史聖明家時,讓羅曼亞管家嚇得雞飛狗跳時,她則會在一旁偷笑。
爾後得知小蓮生病的原因竟是因為羅曼亞管家對其過於嚴苛才造成,對小蓮相當愧疚,也對管家相當震怒。

小芬的奶奶

小芬的祖母。是個充滿智慧,既親切又帶點幽默感的老人家。她送給小蓮一本格林童話,讓小蓮除了能夠練習認字,也能了解書中趣味。
後期也到了阿爾卑斯山,並對小蓮的爺爺表達感謝之意。而得知小芬有機會能站起來一事,更是無盡的感動。

醫生

小芬的主治醫生。在史聖明家發生鬧鬼風波的時候,始終以科學的角度來看待。最後證實此事其實是小蓮因負荷不了心理壓力而罹患了夢遊症才引起的。
而在中後期小芬希望到阿爾卑斯山去的時候,在史聖明先生請託下先行前往,目的是為了觀察當地環境是否適合小芬。

阿福

史聖明家的馬車伕,平時居住於史聖明家,但通常僅需使用馬車時才會登場,而之前小蓮因相思病造成夢遊的鬧鬼事件,阿福也協助幫忙抓出鬧鬼兇手。

小芬的家庭教師

是一個有學術知識的份子,對於讀書課業也是有所要求的,雖然對小蓮偶發的脫序行為也是感到頭痛,但也相信小蓮的頭腦正常,因老師的教導,讓小蓮學習知識的吸收力日漸進步中。

配音陣容

括號內為台視/中都卡通台版或香港無綫電視的譯名。

角色配音員
日本原音 台灣版 香港版
台視 卡通頻道 momo親子台/華視 無綫 DVD版
海蒂(小蓮)杉山佳寿子武莉林美秀林美秀盧素娟曾佩儀
爺爺宮內幸平胡覺海李香生李世揚金雷[劉文光]
彼得(小豆子)小原乃梨子
丸山裕子(電影版)
武莉胡文沅錢欣郁謝月美
克拉拉(小芬)吉田理保子
潘惠子(電影版)
詹雅菁石采薇何錦華呂慕慈
羅田麥爾小姐(陳管家/羅曼亞管家/羅德蔓)麻生美代子錢欣郁詹雅菁曾慶珏
克拉拉的祖母川路夏子錢欣郁
彼得的奶奶沼波輝枝錢欣郁石采薇
黛特(蒂堤)中西妙子胡文沅石采薇
旁白澤田敏子汪世瑋詹雅菁

製作團隊

  • 原 著:Johanna Spyri
  • 編 劇:吉田義昭、大川久男、佐佐木守
  • 分 鏡:高畑勳、池田文雄、奧田誠治、黑田昌郎、齋藤博、富野喜幸早川啟二、山崎修二、橫田和善
  • 劇本統籌:松木功
  • 場面設定、畫面構成:宮崎駿
  • 人物設定&作畫監督(全集):小田部羊一
  • 美術監督:井岡雅宏
  • 攝影監督:黑木敬七
  • 錄音監督:浦上靖夫
  • 剪 輯:瀬山武司、高橋次男
  • 音 樂:渡辺岳夫
  • 製 片:高橋茂人
  • 導 演(演出):高畑勳
  • 製作著作:瑞鷹株式会社(ZUIYO)

主題歌

  • 片頭曲:「」
    作詞:岸田衿子 作曲:渡辺岳夫 編曲:松山祐士 演唱:伊集加代子&妮莉‧史瓦茲
    演唱者伊集加代子,以本曲獲得1974年第2屆FNS歌謡祭的特別賞。
  • 片尾曲:「」
    作詞:岸田衿子 作曲:渡辺岳夫 編曲:松山祐士 演唱:大杉久美子&妮莉‧史瓦茲
    大杉久美子自本曲之後,連續演唱5部名作劇場系列(至《小英的故事》為止)動畫的主題歌。
  • 台灣首播版主題歌:「小天使」
    作詞:黎明(鄧鎮湘) 作曲:長音(汪石泉) 演唱:吉林兒童合唱團(獨唱:趙詠華
    本曲收錄於當時台灣「新黎明唱片」1977年所發行的兒童歌曲合輯《兒童之歌》第6集(SLM-5058)中。
  • 台灣新版主題曲:「愛的小天使」
    作詞:張蘊源/王晶瑩 作曲:渡辺岳夫 編曲:EricYang 演唱:吳南穎 女高音:蔣啟真 和聲:吳南穎、張蘊源
    為2013年於MOMO親子台播出版本片頭曲,翻唱自日本版片頭曲。
    齊威版DVD標註作詞/作曲 劍湖山世界股份有限公司。
  • 台灣新版片尾曲:「阿爾卑斯山之歌」
    作詞:張蘊源/王晶瑩 作曲:渡辺岳夫 編曲:EricYang 演唱:吳南穎 和聲:吳南穎、張蘊源
    為2013年於MOMO親子台播出版本片尾曲,翻唱自日本版片尾曲。
    齊威版DVD標註作詞/作曲 劍湖山世界股份有限公司。
  • 香港版主題歌:「」
    演唱:蔡麗貞

各集播映資料

集數日文標題中文標題播映日腳本分鏡演出作畫監督
1到阿爾卑斯山去1974年1月6日吉田義昭高畑勳小田部羊一
2爺爺的山中小屋1974年1月13日
3在牧場1974年1月20日
4另一位家人1974年1月27日富野喜幸
高畑勳
高畑勳
5被燒掉的信1974年2月3日黑田昌郎
6吹口哨1974年2月10日山崎修二
7樅樹之聲1974年2月17日大川久男富野喜幸
8小啾到哪裏去了1974年2月24日山崎修二
9銀白色的阿爾卑斯山1974年3月3日黑田昌郎
10老奶奶的家1974年3月10日富野喜幸
11暴風雪的日子1974年3月17日齊藤博
12春天的聲音1974年3月24日吉田義昭黑田昌郎
13再到牧場1974年3月31日富野喜幸
14難過的消息1974年4月7日
15雪兒1974年4月14日齊藤博
16地爾夫利村1974年4月21日大川久男黑田昌郎
17兩位訪客1974年4月28日池野文雄
18分離的日子1974年5月5日富野喜幸
19前往法蘭克福1974年5月12日山崎修二
20新的生活1974年5月19日佐佐木守黑田昌郎
21想自由地飛翔1974年5月26日富野喜幸
22遙遠的阿爾卑斯山1974年6月2日齊藤博
23大騷動1974年6月9日吉田義昭富野喜幸
24被丟棄的小貓1974年6月16日黑田昌郎
25白麵包1974年6月23日齊藤博
26史聖明先生回來了1974年6月30日大川久男
27小芬的奶奶1974年7月7日佐佐木守羽根章悅
高橋信也
坂井俊一
櫻井美千代
28去森林玩1974年7月14日山崎修二
29二人的心1974年7月21日富野喜幸
30想帶陽光回去1974年7月28日齊藤博
31再見了,奶奶1974年8月4日奧田誠治
32暴風雨的晚上1974年8月11日山崎修二
33鬧鬼風波1974年8月18日富野喜幸
34回到懷念的山上1974年8月25日橫田和善
35阿爾卑斯山的星空1974年9月1日吉田義昭黑田昌郎
36再到牧場去1974年9月8日早川啟二
37羊寶寶1974年9月15日大川久男富野喜幸
38搬新家1974年9月22日山崎修二
39加油吧,小豆子1974年9月29日奧田誠治
40希望去阿爾卑斯山1974年10月6日富野喜幸
41醫生的約定1974年10月13日佐佐木守山崎修二
42和小芬再會1974年10月20日富野喜幸
43小芬的願望1974年10月27日奧田誠治
44小小的計劃1974年11月3日富野喜幸
45山上的孩子們1974年11月10日奧田誠治
46小芬的幸福1974年11月17日富野喜幸
47午安,奶奶1974年11月24日山崎修二
48小小的願望1974年12月1日奧田誠治
49一個約定1974年12月8日富野喜幸
50試著站起來1974年12月15日奧田誠治
51小芬會走路了1974年12月22日富野喜幸
52期待再相見1974年12月29日奧田誠治

電影版

本片另有一部剪輯電影版,日本於1979年3月17日首映,片長107分鐘。[2]除了畫面為TV版的剪輯精華外,大部份配音員也重新替換。不過這部電影版高畑勳完全沒有經手,他本人也曾經明白表示「任何剪輯版本都與我和宮崎駿無關」,顯有不願承認此版本之意。

主要製作群

  • 構成監督/中尾寿美子
  • 錄音監督/千葉耕市
  • 剪輯/沼崎梅子
  • 製作/高橋茂人 etc.

影響

此動畫在2013年MOMO親子台重播時直接影響了後續在無線電視台播出時部分動畫取得播出版權與其播出的方式,也就是採用了在主題歌的版權方面是採用中文翻唱歌版本,而內容仍然保留了可以使用遙控器的立體雙語按鈕來聽日文原聲的版權模式,而且在主題歌(中文翻唱)的部分無法用遙控器改成原聲版本。後續於現在剛引進的新我們這一家也採用了該版權引進的相同模式。

參考

  1. . Furusaki Yasunari. [2013年10月24日] (日语).
  2. . Walkerplus. [2013年10月24日] (日语).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