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節事件

雙十節事件日语: Sōjūsetsu Jiken英語:),又称双十节屠杀,是1943年10月10日(雙十節大日本帝國陸軍憲兵隊昭南特別市(日佔新加坡)逮捕、拷問、虐待57名平民,並造成15人死於樟宜監獄的事件,屬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爭罪行。憲兵隊懷疑市民參與英國澳洲聯合突擊隊發動的昭南港爆破事件,造成6艘日艦沈沒,於是發動此次事件,但這些受害者並未參與,也不知曉。[1]

雙十節事件
原文名
位置 日佔新加坡
日期1943年10月10日
死亡15
主謀 日本憲兵隊
行凶者 日本憲兵隊

過程

1943年,住田中校帶領的憲兵隊特別支隊接到命令,要求找出在新加坡切斷電話線、燒燬倉庫的人。住田十分懷疑是樟宜監獄戰俘組織破壞,於是準備襲擊監獄以擒拿頭目。他首先懷疑因宣傳抗日被拘留的英國外交部部員、大律師羅布·希利·斯科特。斯科特先前被憲兵隊釋放,後轉送至樟宜監獄。[2]

但斯科特和其他樟宜監獄戰俘都未參與破壞,也未參與後來的昭南港爆破事件。9月28日,斯科特接到同城消息,得知前一日早上有6艘日艦在昭南港被炸沉。這是日軍佔據此要地後的首次重大破壞,極大挫傷了日軍的威望。斯科特等人認爲破壞者是華人遊擊隊,他們從馬來亞基地越過柔佛海峽而來。但住田認爲是斯科特等人在樟宜監獄内策劃畫了此次行動。[2]

昭南港爆破事件

昭南港爆破事件與遊擊隊和第五縱隊無關,由Z特別隊的伊万·莱昂中校發動。Z特別隊由英國與澳洲聯合突擊隊組成,從澳洲西部乘日本舊漁船「環蛇」渡至新加坡。一達到襲港距離,突擊隊便摺疊艇趁夜色前往碼頭。他們用附著水雷炸沉了6艘2000-5000噸级的日艦,其中包括液貨船,然後乘環蛇到達會合地點,最終成功返回澳洲。(環蛇現保存、展覽於悉尼的澳洲國家海事博物館。)日軍認爲沒人能穿過防線並襲擊日艦,於是斷定這是樟宜監獄所組織華人遊擊隊的內部行動。[2]

逮捕拷問

陳列於樟宜博物館戰俘手工製品。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樟宜監獄鳥瞰图

雙十節次日的10月11日早上9時,戰俘受命在露天集合,但沒有說明。集合好後,憲兵隊從營裏出來,關上了所有的出口。憲兵隊點了一些被當即拘捕的人名,同時搜查了整個監獄。他們搜出了根據英國廣播公司電臺消息編寫的戰時新聞日記、自製的收音機、裝有大量前銀行家現金的錫盒,又進行了拘捕,其中多數人收聽新聞廣播、在全監獄營運祕密情報服務。此後恐怖持續了數月。嫌疑人從家和工作地被帶走。憲兵隊將戰俘帶到審訊室,對其虐待、斷食,迫使其招供。由於戰俘都沒聽說過爆破事件,遑論參與,做出的招供都沒有意義,不涉及爆破事件本身,也不涉及如何組織、在哪裏爆破。[2]

蔡楊素梅

蔡楊素梅和丈夫在陳篤生醫院經營餐廳,當時醫生和病人都轉自宮古病院(原板橋醫院)。她戰前在聖安德烈書院任教。蔡家在戰間幫樟宜戰俘遞送現金和裝有乾淨衣服、藥、信件等的包裹。有人向憲兵隊吿密稱蔡家暗中將錢送至樟宜監獄,於是丈夫被捕。數日後,蔡楊素梅前往位於史丹福路基督教青年會昭南憲兵隊,質詢關於丈夫的事。日軍先否認知曉其存在,但在三週後將蔡楊素梅騙回基督教青年會,並和其他華人與樟宜戰俘一同囚禁。仍沒有丈夫的跡象。虽然憲兵隊禁止戰俘交談,但戰俘約翰·邓洛普暗中教大家使用手語[2]

在對蔡楊素梅的首次審訊中,日軍吿訴她有船沉於港口,並問她巨額現金的所在。她在毆打中堅稱不知曉事件。憲兵隊多次迫使蔡楊素梅跪在木製尖角上;還剝去她的上衣,將她捆在木頭上,使其無法前後活動,然後進行電擊;甚至讓她丈夫見其受虐。蔡楊素梅在9個月的囚禁中體重減輕了一半。[3]

受害者

雙十節後的第七日,聖安德烈座堂主教約翰·威爾遜被帶到基督教青年會,並關至蔡楊素梅的隔壁。他被毒打了三日,直至日軍相信其不是主謀。一晚,蔡楊素梅見到了羅布·斯科特,當時他因受毒打和坐水凳而身體變形。憲兵隊在審訊環節末,吿知斯科特將被處死,要他給妻子寫遺書。他之後被改判在歐南路監獄監禁6年,英國陸軍於1915年在此處拘留、處決新加坡暴動中的印度士兵[2]

蔡楊素梅在基督教青年會被拘禁了近200天,期間憲兵隊在她經營餐廳的樓層進行了嚴密搜查,盤問她所幫助過的人。[2]在形成了大量卷宗後,日軍認爲她說的屬實,將她釋放了。但她的丈夫則被判在歐南路監獄監禁12年。之後人們都避著她,不敢和她交談。15名在雙十節事件被捕的戰俘死於監牢。痛苦遍佈整個樟宜監獄,口糧削減,遊戲、音樂會、戲劇、學校課程禁止了數月。[2]

戰後審判

戰後審判多在新加坡前最高法院大廈進行

1946年3月18日,雙十節事件審判先於薩繆爾·希爾金中校主持的軍事法庭最高法院大廈進行。有21名前憲兵隊成員被指控虐待57名平民,並致15人死亡。[4]1946年4月15日,在審訊21天後,住田隊長等8人被處絞刑,3人被處終身監禁,1人被處15年監禁,2人被處8年監禁,7人被判無罪。[1]

蔡楊素梅因在日佔時期的無畏表現與功績,於1946年在倫敦大英帝國勳章[5]

參考資料

引用

  1. Lee, "War Crimes Trials in Singapore", p. 308.
  2. Thompson, "The Double Tenth", pp. 406–414.
  3. Foong, "A Shameful Past in Human Memory: A Verbal Account by Elizabeth Choy", Ch. 4.
  4. . National Library Board, Singapore. [2007-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12).
  5. . The Straits Times (Singapore). 2006-09-15.

來源

  • Lee, Geok Boi. . Singapore: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2005. ISBN 981-05-4290-9.
  • Thompson, Peter. . United Kingdom: Portraits Books. 2005. ISBN 0-7499-5085-4.
  • Foong, Choon Hon. . Singapore: Asiapac Books. 1997. ISBN 981-3068-53-1.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