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皮疙瘩

雞皮疙瘩(粵語地區簡稱「起雞皮」)是人類在感到寒冷或恐懼等其他刺激下[1],其皮膚上出現的類似於雞皮的小疙瘩,這種現象是立毛肌的收縮活動引起的。當立毛肌收縮,皮膚表面的體毛便會豎起來,在體表形成一層鬆厚的保護層,可留住暖空氣,減少體溫流失。另一方面,毛髮豎立也會令動物看起來體積更大,以嚇走敵人;故在受驚嚇時也會本能地出現起雞皮疙瘩現象[2][3][4]。 由於現代人的體毛已顯著減少,雞皮疙瘩只是殘存下來的一種動物本能

雞皮疙瘩
人類手上的雞皮疙瘩
肇因pilomotor reflex[*]
分类和外部资源
醫學專科皮肤病学
DiseasesDB24683

有時人類在壓力環境底下也會產生雞皮疙瘩反應,而這種現象被認為是一種痕跡反應;[5]。這種反應與其他猿猴類物種透過讓自身的體毛豎起,以使其體型看起來更巨大,以嚇走可能的狩獵者相關。

參考文獻

  1. . Exploratorium.edu. [2013-05-14].
  2. . 大公報. 2009-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02) (中文).
  3. .
  4. . [2009-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30).
  5. Darwin, Charles. . London: John Murray: 101–103. 187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