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抒雁

雷抒雁1942年8月18日-2013年2月14日),原名雷书彦[2],男,陕西商县人,中国诗人作家。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9年以为文革中惨死的烈士张志新而写的长诗《小草在歌唱》成名,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委员,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

雷抒雁
出生(1942-08-18)1942年8月18日
 中国陕西商县(或泾阳
逝世2013年2月14日(2013歲-02歲-14)(70歲)
北京[1]
職業詩人作家
國籍 中国
創作時期1979年至今
代表作《小草在歌唱》
《父母之河》

生平

1942年8月18日,出生于陕西省商县,2岁到泾阳县[4],(今商洛市商州区,另一说生于陕西泾阳泾干镇何什村[5])。从小受八百里秦川上流传的歌谣和秦腔熏陶,初中时开始尝试创作。16岁在省团委《红色少年报》上发表第一篇作品《小羊倌》。[4]

1962年,进入西北大学中文系学习,1967年大学毕业。

1968年,因文革延期离校,在宁夏青铜峡附近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21军62师部队农场“接受再教育”。1970年5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任62师政治部宣传干事。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进入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辑

1979年,发表著名诗作《小草在歌唱》,一作成名,并籍此奠定在诗坛的地位,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1年,转业至中国工人出版社,历任编辑、工人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主任、办公室主任等职。

1993年,进入《诗刊》社任副主编。

1995年,任鲁迅文学院任常务副院长,至2004年退休。[6]

1997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3年,罹患直肠癌并手术。

2012年4月25日,当选为中国诗歌学会会长,并担任中国作家协会诗歌专业委员会主任。

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委员。

文学创作

雷抒雁的主要文学创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以军旅题材为背景的诗歌作品,但未取得知名成绩。至1979年长诗《小草在歌唱》发表曾轰动一时,由于其时正处于文革结束后社会迷茫与混沌时期,《小草在歌唱》以悼念文革中惨死的女共产党员张志新烈士为主题,通过对十年动乱的反思和忏悔,激发人民在现实中觉醒,被称为新时期诗歌的开山之作,新现实主义的开篇之作,成为当时文坛的典型代表作品,与巴金的《随想录》齐名。《小草在歌唱》也成为雷抒雁创作生涯最重要的成名作品与代表作品。

《小草在歌唱》的知名诗句:

我敢说:如果正义得不到伸张,红日,就不会再升起在东方!我敢说,如果罪行得不到清算,地球,也会失去分量!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雷抒雁又有大量诗歌作品问世,1984年的诗集《父母之河》为其间的代表作品。

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21世纪以后,雷抒雁的作品多以散文随笔为主,尤其在2003年罹患直肠癌之后,雷抒雁的创作又迎来了一个高峰,有多部散文集和诗作发表。雷抒雁的也注重青少年作品的创作,1998年的青少年诗歌集《青春的声音》,2009年的散文集《与风擦肩而过》都是针对青少年读者群体的,雷抒雁的多篇诗作和散文也曾被中小学教材或高考试卷所引用。

主要作品

雷抒雁一生共出版过诗集和散文随笔集各30余部。

诗集作品主要有:《沙海军歌》(1975年6月,北京人民出版社)、《漫长的边境线》(1978年8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小草在歌唱》(1980年11月,江苏人民出版社)、《云雀》(1982年3月,上海文艺出版社)、《春神》(1982年6月,宁夏人民出版社)、《绿色的交响乐》(1983年12月,春风文艺出版社)、《父母之河》(1984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跨世纪的桥》(1985年12月,青海人民出版社)、《掌上的心》(1990年6月,西北大学出版社)、《踏尘而过》(1996年11月,解放军出版社)、《时间在惊醒》(1993年4月,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雷抒雁抒情诗百首》(1992年7月,作家出版社)、《会说话的草》(1997年6月,安徽文艺出版社)、《花雨——唱给共和国的抒情诗》(2009年9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另有一部青少年诗歌集《青春的声音》(1998年9月出版),两部主要诗作收录作品集《激情编年(1979-1999)》(200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和《激情编年(1979-2008)》(2008年9月,作家出版社)。

散文随笔集主要有:《悬肠草》(1991年4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秋魂》(1999年1月,华文出版社)、《丝织的灵魂》(1998年4月,作家出版社)、《雷抒雁散文随笔》(2002年3月,作家出版社)、《翻飞蝴蝶乱纷纷》(2004年1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分香散玉》(2004年9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雁过留声》(2005年6月,长江文艺出版)、《答问》(2006年6月,中国工人出版社)、《智者的忧思》(2007年8月,安徽文艺)、《短书》(2009年5月,安徽文艺出版社)、《与风擦肩而过》(2009年7月,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舌苔上的记忆》(2010年1月,求真出版社)、《扫云》(2010年8月,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等。

另有诗论集《写意人生》(2001年1月,华文出版社),主编出版的诗集《祖国,为你而歌》(2009年5月,安徽文艺出版社),《诗经》研究翻译集《还原诗经》(2008年1月,昆仑出版社)等作品。

此外,雷抒雁也在报纸刊物发表过大量散文、杂文、评论等各类文章。

荣誉

  • 1979年《诗刊》8月刊,发表长诗《小草在歌唱——悼女共产党员张志新烈士》,为其成名作与代表作[7]
  • 1984年3月,出版诗集《父母之河》,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1983一1984)优秀新诗(诗集)奖;
  • 2003年获《诗刊》社年度奖;
  • 2004年《人民文学》第11期,发表组诗《明明灭灭的灯》,获2004年度人民文学奖[8]
  • 2006年《人民日报》4月8日版,发表散文《彩色的荒漠》[9],被引用于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的散文阅读[10]
  • 2006年上海《文汇报》7月10日版,发表散文《麦天》,被引用于2007年江苏高考语文的散文阅读[11]
  • 2009年,获首届郭沫若散文诗歌奖;
  • 2010年5月29日,获国际诗人笔会颁发“中国当代诗魂金奖”[12]

参考文献

  1. . 中国新闻网. 2013-02-16 [2013-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2. 张毅静. . 海南日报. 2013-02-18 [2013-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 光明网. . 凤凰网. 2013-02-07 [2013-02-18].
  4. 现代作家辞典. . 中国作家网. [2013-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5. 新京报网. . 新京报网. 2013-02-16 [2013-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7).
  6. 中国作家网. . 中国作家网鲁迅文学院. [2013-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1).
  7. 人民网. . 人民网. 2013-02-16 [2013-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8. 中华读书网. . 新浪网. 2004-10-28 [2013-02-18].
  9. 雷抒雁. . 中国作家网. 2013-03-19 [2013-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0. .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2013-02-15 [2013-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1. 朱仲坤. . 高中语文. 2008-02-21 [2013-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2. 新华网. . 新华网. 2010-06-01 [2013-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7).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