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暮沙
雷暮沙 (Jean-Pierre Abel-Rémusat,1788年9月5日-1832年6月2日)是一名法国汉学家,是法兰西公学院第一任汉学主席。[1]与朱利斯·克拉普羅特一同为东亚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雷暮沙 | |
---|---|
![]() | |
英文名 | |
出生 | 巴黎 | 1788年8月5日
逝世 | 1832年6月2日 巴黎 | (43歲)
国籍 | 法国 |
民族 | 法国人 |
语言 | 法语、汉语 |
职业 | 汉学家 |
活跃时期 | 1811年 - 1826年 |
研究领域 | 汉学 |
知名作品 | 《玉娇梨》 《风月好逑传》 |
配偶 | 珍妮·莱卡曼斯(1830年-1832年結婚) |
生平
1788年,雷暮沙出生在巴黎,受过良好的教育,之後學習醫藥專業,從而接觸到關於中醫草藥的論文並引起他的興趣,開始自學中文。[2]5年的学习之后,1811年,雷暮沙發表了一篇關於中文和中國文學的文章。
1814年,法兰西公学院汉学主席由雷暮沙担任,他致力于研究和讲解遥远的大清帝国的文化和历史。
1826年,雷暮沙翻译的《玉娇梨》出版。
作品
译著
- 《玉娇梨》
- 《风月好逑传》[3]
思想
作为1800年代的法国人,距离第一次鸦片战争40年前,雷暮沙以虚怀若谷的眼光研究中国文化,吸收中国章回小说和戏曲的精华,而并未像清朝乾隆帝和道光帝那么狂妄自大,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曾在清朝请福康安看欧洲新式火器,福康安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稀罕!”,1842年,道光帝打败仗抓英国俘虏询问“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4]
影响
雷暮沙翻译的《风月好逑传》在1827年曾被德国大文豪歌德阅读,晚年曾打算依照该书写一篇长诗,没有来得及写就去世了。[3]
家庭
雷暮沙的妻子名叫“珍妮·莱卡曼斯”(Jenny Lecamus)。
参考文献
- Pouillon, François. (2008). Dictionnaire des orientalistes de langue française, p. 8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Kistner, Otto. . . London: Tübner & Co. 1869: 27 [2013-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3).
- 爱克曼、译者朱光潜. . 北京市: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111. ISBN 7-02-003214-1 (中文(简体)).
在歌德家吃晚饭。歌德说:“在没有见到你的这几天里,我读了许多东西,特别是一部中国传奇,现在还在读它,我觉得它很值得注意。”译者注:“即《两姊妹》,法国汉学家阿伯尔·雷米萨特(Jean-Pierre Abel Remusat)的法文译本,可能是《风月好逑传》,歌德晚年曾打算根据该书写一篇长诗,但是没来得及就去世了。”
-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 . 北京市: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 ISBN 7-107-15193-2 (中文(简体)).
外部链接
- . Fil d'Ariane > Communes > St Fargeau-Ponthierry. [January 17,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0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