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燈

霓虹燈(英語:是一種內含氣體,通常用於廣告招牌等用途。 “霓虹灯”是半英语音译:“霓虹”发音近似于英语的“neon”(氖)并在汉语裏有彩虹的含义。城市霓虹燈招牌(英語:属于一种特殊的大型氖灯。管內氣體的實際成份為99.5%氖氣及0.5%氣,比純氖氣有較低的運作電壓。

發亮的霓虹燈近照

历史

霓虹燈首先由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在1893年的芝加哥博覽會進行示範,但其創意並未有申請專利

威廉·拉姆齐在追逐稀有气体的过程中,发现这类气体于放电灯中会发出特异鲜明的色彩[1]

巴黎电气工程师及发明家 Georges Claude,修改了前爱迪生员工 Daniel McFarlan Moore 的设计,解决了一些实际工程问题后,于1910年获得霓虹燈专利,并在当年12月巴黎车展法語:)向公眾展示[1];两年后的1912年,于蒙马特大道的一家理发店安装了世界上的第一块霓虹广告牌[2]

20世纪20年代早期,霓虹灯进入美国;受同一时期装饰风艺术(Art Deco)影响,霓虹灯大行其道,迅速在营业场所流行,并且在体积和亮度上均有提升[2]。在1960年代末,约翰逊夫人在美国推行“美化”运动(Beautification Act),限制霓虹灯的无节制使用[3][4],也造成了在美国的收束。

另一方面,霓虹灯也来到了东方,上海香港成为霓虹灯招牌大放异彩之地。1949年后,中国大陆风向转变,泛滥的霓虹灯招牌成为资产阶级腐朽意象,如以1964年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为代表,进行隐喻刻画[5]

小型化的,用于显示数码的霓虹灯,被称作辉光管,应用在电子计算机等设备上,相比白炽灯的原理有着更低的发热而受到欢迎;但之后被更具优势的發光二極管(LED)取代。同一时期,霓虹灯管也在电子设备中担任开关元件,直到20世纪70年代晶体管的大规模应用而告一段落[1]

原理

充在燈管中能發出紅光的種氣體是氖氣。但是單是紅色的霓虹燈是不夠的。若要霓虹燈產生不同的色彩,這時需要以綠、黃色,藍色、白色的螢光粉作為輔助。

例如將藍色的螢光粉塗在玻璃管的內壁上,把玻璃管彎製成所需要的文字或花紋圖案後裝上電極,並把玻璃管內的空氣抽乾淨,再充進氖氣,即成粉紅色的霓虹燈。

如果塗上了藍色螢光粉的燈管中充入氬氣和水銀,就成了藍色的霓虹燈;若塗有綠色螢光粉的燈管中充入氖氣,就成了橙紅色;如果把氖氣改為氬氣和水銀,便會成為綠色霓虹燈。

稀有气体高压放电的技术也移植到摄影用闪光灯上,但使用的是氙气,其发光特性类似阳光[1]

氣體及其電場下的顏色

使用於霓虹燈管中的氣體一般情況下都是作無色無味惰性氣體,但通電後卻會呈現出不同顏色:

顏色對比(氦、氖、氬、氪、氙)

參見

  • 辉光管(一种小型化的低压气体发光装置)

資料出處

  1. 杨德壬,【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6化学篇II】,(2001年,商务印书馆)
  2. Diana Snapes.(1989). Meet the First 30 Elements.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 of Victoria.

參考來源

  1. Jane E. Boyd, Joseph Rucker. . Science History Institute. 2012-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英语).
  2. Remy Tumin. . 纽约时报. 2018-05-23 [201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3. . firstladies.org. [201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30).
  4. Ann Gerhart. . 华盛顿邮报. 2007-07-12 [201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9) (英语).
  5. . 豆瓣. [201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