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位學

音位學英語:),又稱音系學音韻論音素學音韻學[1] [2],為語言學分支學科,是研究某一語言音位的學問[3]

查询維基詞典中的
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其他

音位學家針對某一語言的語音系統進行科學分析,研究不同的聲音元素是如何被串接、組合起來而形成一個特定的語言(如英語),並且表達出特定的意義。在漢語語境下的音位學通常指漢語音韻學,然而其內涵並非針對漢語所做之音位學,而是漢語之歷史語言學[4]

音位學是研究的結構的兩大學科分支之一,另一分支為語音學,二者的區別在於音位學側重研究語音的功能,語音學側重研究語音的產生[5]

概念

音與音位

結構語言學派音位定義為「能夠區別意義的最小語音單位」。音位是抽象的且本身不具有含義;音位可具化為實際的,該過程稱為音位的語音體現(英文)。一個音位可能包含著幾個不同音值的音,因而可以體現為一個音、兩個音或更多的同位音[7][8]:3

與語音學的關係

語音學主要處理語音的物理性質描述,而音位學主要處理一個語言系統中語音的功能。二者亦有聯繫,如在音位學的分析中會利用語音學的基本知識,拼字學是在音位學的分析基礎上產生的。[7]

  1. 研究方向:發音與人體生理結構的關係,較近於語音的具體層面
    即人類如何運用其口、鼻等器官與組織來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元素,如英語的各個母音與子音[4]
  2. 側重於發音部位、發音方式,以及語音特徵的研究
  3. 特徵:只注意語音的實質不同,不考慮語音在整個語音系統裡有無意義
  • 音位學:
  1. 研究方向:發音差異與語義的關係,較近於語音的抽象層面
    以英語可數名詞"書本"book 為例,當說話者要表達書本的數目大於一本的意思時,就要在其字尾多發一個s 的聲音元素(子音[4]
  2. 側重於各個獨立的基本音在語音系統的重要性,語音結構及語音組合規律
  3. 特徵:發音差異在整個語音系統裡是否有意義

發展

音位系統理論的發展主要經歷古典音系學區別性特徵理論生成音系學線性過渡理論非線性音系學後線性音系學六個階段[9]

古典音系學(SP經典音韻論)

1.普通語言學(描述語言學)

2.歷史語言學

  • 索緒爾(Saussure ,F)《語言內部結構擬測
  • 梅耶(Meillet ,A)《歷史語言學中的比較方法
  • 房德里耶斯(Vendryes ,J)《語言論

(台灣學者:竺家寧(2005)《語言學辭典》) (香港學者:王士元(2010)《王士元語音學論文集》)

*雅各生(Jacobson,R布拉格學派代表學者)

(台灣學者:鄭靜宜(2011)《語音聲學》) (香港學者:王士元(2010)《王士元語音學論文集》)

標準理論(ST-SPE)

  • 代表學者:诺姆·乔姆斯基哈勒
  • 代表作線性音系學英語音型》(SPE-1968)
  • 對古典主義音系學和區別性特徵(弁別素性)理論進行批判和繼承
  • 英語音型為基礎提出「語音潛在表達式理論」,是現代語音學的誕生標誌
  • 四個特點:
    • a.生成性:以明確形式規則來說明辭彙的底層表達與實際發音表層傳述間的關係。
    • b.抽象性:其音系表達式比結構主義的還要抽象。
    • c.普遍性:其研究以區別性特徵分類及規則使用層級性等人類語言的共性為基礎。
    • d.系統性:其為生成語法的一部份,其音位理論以語法為基礎。

(台灣學者:湯廷池(2000)《極小主義分析導論:基本觀念與原則》)

後標準理論(post-SPE從線性非線性音系學

[10]

  • 自然生成音系學 (NGP)
  • 自然音系學 (NP)
非線性音系學(non-linear非線形音韻論)
  1. 自主音段音系學 (ASP)
  2. 節律音系學 (MP)
  3. 依存音系學
  4. 支構架音系學 (CVP)(台灣學者:鍾榮富(2002)《台語的語音基礎》)
  5. 管轄音系學
  6. 特征幾何理論
  7. 不充分賦值理論
  8. 韻律音系學(PP)
  9. 優選論(OT)(台灣學者:蕭宇超(2006)「台灣發展中的語言形式理論」)
音節(syllable)地位的確立
  • SPE-1968概括所有構成音節峰的音段
  • Wang-1967(王士元)將音節作為聲調負載單位(TBU)
  • 節律音系學(1976)重音節律:證實音節
  • 莫拉理論(en:Mora1984-1989)
  • 優選論(OT)也是在研究音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後線性音系學(PLP)
  1. 詞匯音系學
  2. 陳述音系學
  3. 實驗音系學
  4. 演化音系學

漢語音韻結構

基本組成

  • I-M-N-E(-T):Initial-Final(Middle-Rime(Nucleus-Ending))(-Tone)
  • C-M-V-E-T:C.聲母M.介音V.韻母E.韻尾T.調

線性音韻論所有可能的漢語音節形式(*12)

(C.聲母V.韻母G.半元音)

  1. V
  2. VC
  3. VG
  4. GV
  5. GVG
  6. GVC
  7. CV
  8. CGV
  9. CVC
  10. CVG
  11. CGVG
  12. CGVC

線性音韻論無法解釋的四個通則[11]

  • 降複合元音之後不可再接輔音。
  • 兩個高元音的的韻母裡,第一個高元音才是主要元音(nucleus)。
  • 含有高元音的韻母不可再接輔音。
  • 結構VC與VG不同。

台灣語言學家的消化與論著

聲調研究

  • 蕭宇超(2000)
  • 林蕙珊(2000)《從優選理論之觀點研究國語變調、台語變調及國、台語夾碼時的變調》政大語言所碩論

特徵研究

  • 黃慧娟(1997)

鼻音研究

  • 鍾榮富(1996)

借字研究

  • 鄭智仁(2001)《以優選理論分析日語中的英語外來語》政大語言所碩論

音韻習得

  • 吳瑾瑋(2002)

另見

文獻

書目
  • Johnson, S. and Braber, N. 2nd. : 83–84. ISBN 978-0-521-87208-9.
  • 顾世民. 4. 2007. doi:10.3969/j.issn.1007-4937.2007.04.033.
  • Kramsky, J.; 李振麟 (譯). . 上海: 譯文. 1993. ISBN 7532713342. 此書論述了十位各種學派代表人物的音位理論體系和觀點[12]
  • 余光雄. . 臺北: 書林. 1993. 此書提供普通語言學的知識,並進一步對當前英語聲韻、英語構詞、英語語法、語意、語言與心理、語言與社會等方面的研究與發展作一扼要的陳述介紹[12]
  • Daniel Jones. . Cambridge: W. Heffer & Sons Ltd. 1967.
  • Gleason, H. A. 1962. Phonemic Field Work.
  • Fromkin, V.; Rodman, R. 1998.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Harcourt Brace College
  • Fu, Yi-chin. 1963. The Phonemic Structure of English Words: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Phonemic Structure of English Syllables. Taipei: Rainbow-Bridge Book Co.
  • Kenneth L. Pike. 1947. Phonemics: A Technique for Reducing Languages to Writing.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腳註
  1. (PDF). [2015年10月27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年3月22日).
  2. . [2015年10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0月24日).
  3. 余光雄 1993.
  4. Johnson and Braber.
  5. 音位學, 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
  6. Zhang, J. Experimental Phonology 存檔,存档日期2013-12-03., University of Kansas, USA.
  7. 語音學與音位學的區別, 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
  8. 洪惟仁. 第二章 音位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漢語語音與音韻.
  9. 顧世民 2007.
  10. 顏寧 2009.
  11. 鍾榮富(2002)
  12. 參考書目, 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