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勞娜 (1961年)

颱風勞娜英語:)是196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7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風暴在8月19日形成,在8月28日消散,維持了9天。

颱風勞娜
四級颱風(美國
形成1961年8月19日 (1961-08-19)
消散1961年8月28日 (1961-08-28)
最高風速1分鐘持續 220公里/小時(140英里/小時)
最低氣壓950百帕毫巴);28.05英寸汞柱
影響地區臺灣华南地区
1961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氣象歷史

根據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的強度繪製的風暴路徑圖

1961年8月19日上午8时,一个低压区正在133.6°E,12.1°N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发展,8月19日下午14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气象局JTWC升格该低压区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20W。热带低压20W在广阔的西北太平洋上稳定地向西北方向移动。8月20日14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气象局升格20W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勞娜”(Lorna),此时风暴位于130.1°E,15.7°N并在持续增强中。到了8月21日14时,勞娜被升格为台风,其结构亦已经相当成熟,中心风速已达35m/s(蒲氏12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气象局台风等级,JTWC一级台风等级),几乎与此同时,勞娜突然转向西南方向行进,移动方向几乎转了90°。勞娜仍在继续增强。

8月22日02时,勞娜恢复向西北方向移动,于当日上午8时开始在127.3°E,16.8°N附近停滞打转,当天晚8时即被再次升格为强台风。8月23日起,勞娜再次恢复向西北方向前进,强度继续增强,并把矛头对准台湾。等到8月24日2时,勞娜中心风速已达55m/s,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气象局升格为超强台风,勞娜的增强并没有因为达到超强台风级而停止,而是不断快速增强。

8月24日14时,勞娜达到了生命史上的峰值强度--65m/s(蒲氏18级,JTWC四级台风强度),此时勞娜环流成熟,风眼结构良好,眼墙清晰。8月24日20时,超强台风勞娜集结于台湾恒春东南165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8月25日5时许,勞娜携55m/s的狂风登陆台湾屏东,登陆后,由于受到中央山脉的阻隔,环流被切离,强度因此加速减弱,8月25日10时出海时,已经减弱为强台风,风速也减至45m/s,有14级。

次日凌晨2时,勞娜以强热带风暴的强度登陆厦门,中心风速30m/s。登陆后,勞娜并没有像其他热带气旋一样迅速减弱消散,而是减弱为热带扰动后继续向西北行进,于8月27日20时在衡阳市附近转向西南偏西前进。8月28日08时,勞娜在永州再次转向西南偏南方向。8月28日14时,勞娜受地形的牵制,转向西南方向前进,并于当晚20时抵达桂林漓江,沿途的西南水库杨堤乡严加防备即将到来的强降水。晚22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气象局对勞娜停止编号。1961年8月23日上午,勞娜在停编后不久终于减弱消散。

超强台风勞娜登陆70余小时后才彻底消散,创造了热带气旋登陆后不消散的时间记录。

影響

台灣

彭佳嶼
19.2 m/s
板橋
鞍部
竹子湖
淡水
基隆
14 m/s
臺北
11.2 m/s
新屋
新竹
12.2 m/s
宜蘭
12 m/s
蘇澳
花蓮
11.7 m/s
成功(新港)
14 m/s
臺東
17 m/s
大武
28.3 m/s
蘭嶼
43.3 m/s
臺中
5.2 m/s
梧棲
日月潭
阿里山
嘉義
玉山
臺南
13 m/s
高雄
17 m/s
恆春
20.8 m/s
澎湖
19.8 m/s
東吉島
金門
馬祖
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局屬氣象測站測得最大持續風力[1]。圖例:
無數據
測得5級風或以下
測得6至7級風
測得8至9級風
測得10至11級風
測得12至15級風
彭佳嶼
24.2 m/s
板橋
鞍部
竹子湖
淡水
基隆
21.5 m/s
臺北
20 m/s
新屋
新竹
17.2 m/s
宜蘭
16 m/s
蘇澳
花蓮
16 m/s
成功(新港)
19.1 m/s
臺東
23 m/s
大武
37.6 m/s
蘭嶼
51 m/s
臺中
12.6 m/s
梧棲
日月潭
阿里山
嘉義
玉山
臺南
32.3 m/s
高雄
恆春
26.4 m/s
澎湖
24.7 m/s
東吉島
金門
馬祖
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局屬氣象測站測得最大陣風[1]。圖例:
無數據
測得6至7級風
測得8至9級風
測得10至11級風
測得12至15級風
測得16級風或以上
當地發出之颱風警報:海上陸上颱風警報

氣象所於8月23日下午10時30分發布海上颱風警報,8月24日上午11時30分發布陸上颱風警報,8月25日下午10時解除陸上颱風警報,8月26日上午10時30分解除所有颱風警報。

災害

高屏及臺東地區有災情,有人員傷亡、失蹤[2]

統計

  1. 以下為8月23日20時起至26日8時颱風侵臺期間各測站總雨量[3]
排行雨量(毫米)測站名稱
1283.9恆春
2189.3大武
3184.6成功
4140.5高雄
5134.1花蓮
6123.3臺東
7105玉山
881.8臺南
970.1阿里山
1069.3宜蘭
1169鞍部
1266.2蘭嶼
1350澎湖
1448.4竹子湖
1537.7臺北
1629.5基隆
1724.2淡水
1816.9彭佳嶼
196.1日月潭
204.8新竹
213.1臺中

參考資料

  1.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2. . [2016-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6).
  3. . [2016-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