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要型都市

首要型都市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中,规模最大且不成比例地大于其他城市的城市。[1]這一概念於1939年由地理學家馬克·傑佛森(M.Jefferson)在《城市首位律》(law of the primate city)中提出,他定義的首位城市是「規模至少兩倍於第二大城市,重要性大於第二大城市的兩倍」。[2]這種城市往往有主導一個國家人口、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力。

-{H|zh-cn:首位; zh-hk:首位; zh-tw:首要; }-
-{H|zh-cn:城市; zh-hk:城市; zh-tw:都市; }-
-{H|zh-cn:首位城市; zh-hk:首位城市; zh-tw:首要型都市; }-
-{H|zh-cn:首位度; zh-hk:首位度; zh-tw:首要性; }-
標為紅色的國家地區,不存在首要型都市。

例子

發展中國家,首要型都市較為常見,例如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泰國首都曼谷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伊朗首都德黑蘭埃及首都開羅發達國家亦不乏此例,當中尤以歐洲最為普遍,包括英國首都倫敦法國首都巴黎希臘首都雅典捷克首都布拉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等。首位都市揭示出國家城市化水平差異大、城市發展不平衡的現象[3],容易導致繁忙時間交通堵塞、各種污染、住屋不足等城市問題。

當然,部分國家第一和第二大城市人口、影響力相近,不存在首位城市。這類國家的例子有中國越南美國加拿大德國南非,而這些國家至少有兩個主要城市[4]

首位度

首位度(英語:)是用于测量城市的区域主导性的指标,它反映区域城镇规模序列中的顶头城市的优势性,通常可以反映地区内资源分布的均衡程度。一般用一个地区内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来表示这个最大城市的首位度:,式中S为首位度,P1、P2分别为地区内第一大城市、第二大城市的人口。

扩展

两城指数存在一些缺陷,当一个地区内存在规模相当的两座城市(例如中国广东省内的广州深圳)时,首位度就没有太大参考意义。因此,在首位度(为便于区分也称“两城指数”),又衍生出了“四城指数”和“十一城指数”等:[5]

  • 四城指数:
  • 十一城指数:

參見

參考資料

  1. Goodall, B. (1987) The Penguin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 London: Penguin.
  2. Jefferson. "The Law of the Primate City", in Geographical Review 29 (April 1939): "at least twice as large as the next largest city and more than twice as significant."
  3. 韩琦. . 拉丁美洲研究. 1999, (2): 44-49.
  4. Rosenberg, M.(n.d.). The Law of the Primate City and the Rank-Size Rule. Retrieved from http://geography.about.com/od/urbaneconomicgeography/a/primatecities.htm
  5. 许学强 周一星 宁越敏.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ISBN 978-7-04-025539-3 (中文(中国大陆)‎).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