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輕鐵705、706綫

705綫及706綫英語:)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1]營運並設於元朗區天水圍新市鎮的兩條香港輕鐵循環路綫,屬港鐵一部分,主要服務天水圍新市鎮的居民,循環往返天水圍各區和港鐵天水圍站,方便市民在該站轉乘西鐵綫[2]。705綫及706綫採用同一路綫,但行駛方向相反:705綫為逆時針方向,706綫則為順時針方向行駛,而兩者的開辦日期也不同。

香港輕鐵705、706綫
天恆
天逸
濕地公園
天富
天秀
頌富
天悅
天瑞
天榮
樂湖
銀座
天耀
天湖
天慈
一輛706綫列車正在駛入頌富站

歷史及背景

依地形繪製的705綫地圖
依地形繪製的706綫地圖

在1990年代,天水圍新市鎮的發展一向都只集中在天華路以南。到了接近2000年,便向天華路以北(天水圍北)繼續擴展,在建設的同時,同樣預留了位置給予輕鐵系統未來的發展。2001年起,天華路以北主要屋邨如天逸邨天恆邨等亦相繼竣工及入伙。

隨著北部居民人口大幅增長,九廣鐵路公司[3]決定在預留空間興建一條新支線。全長2.7公里,共有7個車站(頌富天富天恆濕地公園天秀天悅)及1個總站(天逸),是為天水圍預留區支線。

另外,九廣公司在天水圍東部興建輕鐵新支線,全長1.7公里,共有4個車站(銀座天湖天慈及與九廣西鐵[2]交匯的天水圍),是為天水圍第4期支線。上述2條支線都是在2003年12月7日通車。

2003年初,九鐵公司[3]建議開辦輕鐵771,由天水圍站出發,經天水圍第4期支線的車站,到達天榮站[4],然後在天水圍北繞一圈(包括翠湖站),最後經天榮站及天水圍第4期支線的車站,折返天水圍站。這個方案令天水圍南部居民非常不滿,故此九鐵公司擱置這個方案。其後,九鐵公司建議開辦路線編號為701的天水圍南循環綫,覆蓋範圍只包括天水圍南部。

天水圍第4期支線及天水圍預留區支線同時在九廣西鐵[2]通車前(2003年12月7日)通車;10日後,加開新路線701天水圍南循環綫,從天水圍站出發,以單向途經天慈天榮[4]翠湖天耀等站,最後返回天水圍站。701天水圍南循環綫在通車初期,輕鐵曾一度高估轉乘西鐵線的客量而派了4組拖卡,至取消前才陸續減至單卡行駛。

為了應付天水圍區內客和往返西鐵綫天水圍站的乘客量,由2004年4月9日起,九鐵公司[3]開辦706綫,順時針方向行走。此路線701與不同之處是,706的覆蓋範圍還包括天水圍北,不經翠湖站。而於同年的8月22日,九鐵公司加開新路線705,路線與706完全相反(逆時針方向行走),以取代701天水圍南循環綫。

改道時的706行駛天悅至翠湖段

2019年10月,因為部分車站受到嚴重破壞,705、706線停駛或改道。

車序

  • 705131-140918137140是後備車序,正常情況下不會使用,而918是早上繁忙時間特別車序)
  • 706141-150483149150是後備車序,正常情況下不會使用,而483是早上繁忙時間特別車序)

使用車輛

705綫由於受到天水圍站1號月台前的道岔影響,現時705綫所有拖卡班次全數以輕鐵第三期列車輕鐵第四期列車行駛,只有在某些特別事故才使用輕鐵第一期列車輕鐵第二期列車,這是因為當輕鐵拖卡列車駛過道岔時,碰頭會有大幅度擺動,使輕鐵第一期列車輕鐵第二期列車的車鉤較易受損;而輕鐵第三期及第四期的拖卡列車則能以正常速度通過該道岔(W611)進入天水圍站1號月台。[5]而單卡列車則不受上述道岔用車限制。此外,若705綫列車因車務調動而駛入2號月台亦不受此限。

706綫毋須經過天水圍站1號月台前的道岔,故可使用任何輕鐵車輛行走。

車站一覽

獨立區間

輕鐵705、706綫車站收費區間

輕鐵705、706綫可以與其它輕鐵路綫相遇:751、751P及761P。

利用狀況

此系列路線通車後吸引不少居民作區內代步工具,加上天水圍站過於偏遠,平日繁忙時間有不少市民利用此系列路綫轉乘西鐵綫[2]往返各區上班上學,因此此系列路線是西鐵綫的重要輕鐵換乘線;亦有不少區內居民乘搭此循環線往返天水圍各區,但路綫客量仍以繁忙時間為全日最高,班次亦相當頻密。它們跟761P綫一樣,近乎全部班次以拖卡行走。 輕鐵只在平日早上繁忙時間設有特別班次,現時除了610、614、615、761P綫外,所有路綫均設有特別班次行走。

705:天瑞至天水圍站(5班車)

706:天秀至天水圍站(1班車)

參考來源

  1. 兩鐵合併前,港鐵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的前稱分別為地鐵(地下鐵路)及地鐵公司
  2. 兩鐵合併前,西鐵綫的前稱為九廣西鐵,由九廣鐵路公司營運。
  3. 兩鐵合併後,九廣鐵路系統香港地鐵系統合併為港鐵,九鐵公司的運輸服務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
  4. 在九廣西鐵通車前,天榮站前稱為天水圍總站
  5. 如果需要使用第1、2期輕鐵拖卡列車通過天水圍站1號月台前的道岔,需要慢速通過。

參考條目、書籍及網址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