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日磾

-194年),字翁叔扶風茂陵人。經學大師馬融族孙,一作族子[1]東漢官員,在東漢末年官至太傅

生平

馬日磾年輕時已傳承了馬融的學說,並且以才學入仕朝廷。在東漢曾任諫議大夫,並與議郎盧植、議郎蔡邕楊彪等一同在東觀典校官藏的《五經》記傳,並補續《東觀漢記[2]。後來轉任光祿大夫初平二年(191年)轉任太尉

初平三年(192年),司徒王允呂布等殺死董卓蔡邕因董卓被殺而嘆息,惹怒王允將他收捕下廷尉士大夫大多都嘗試拯救但不果,馬日磾向王允勸說:「蔡邕是曠世逸才,並且熟知兩漢的事,應該讓他繼續修史,以為一代大典。而且蔡邕一向以忠孝著名,而現在他沒有犯甚麼罪名,這樣誅殺會令人民失望。」但王允卻辯駁:「當日漢武帝沒有殺司馬遷,令他寫了毀謗的書(史記)並流傳後世。現在東漢衰落,四處都有征戰,不可以讓佞臣在幼主(漢獻帝)身邊寫史書。不但無益於皇帝的聖德,更令我們等人遭到他的非議。」馬日磾亦向人稱王允殺蔡邕斷絕史書寫作是滅掉國紀、廢棄國典,並認為他不會在位太久。[3]

同年,原董卓部將李傕等人攻陷長安,殺死主政的王允並把持朝政;馬日磾轉任太傅,錄尚書事。一個月後與太僕趙岐持節安撫天下[4],順道拜授袁術左將軍陽翟侯及假節。馬日磾到了壽春後多次有求於袁術,於是袁術輕侮馬日磾,借故向他取符節觀看後搶奪不還,並促他徵辟其麾下將士。馬日磾見不能索回符節,於是要求離去,但又被袁術阻止,試圖強逼馬日磾任其軍師。馬日磾因符節被搶感到屈辱[5],於興平元年(194年)在壽春憂憤嘔血而死。[6]

家族

父族

親族

參考資料

  1. 《後漢書·袁紹列傳》引《三輔決錄注》:馬日磾字翁叔,馬融之族子;《資治通鑒》:日磾,融之族孫也;《后汉书·马融传》:族孙日磾,献帝时位至太傅。
  2. 《後漢書.盧植傳》:歲餘,復征拜議郎,與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蔡邕、楊彪、韓說等並在東觀,校中書五經記傳,補續漢記。
  3. 《后汉书·蔡邕传》:及卓被誅,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歎,有動於色。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國之大賊,幾傾漢室。君為王臣,所宜同忿,而懷其私遇,以忘大節!今天誅有罪,而反相傷痛,豈不共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陳辭謝,乞黥首刖足,繼成漢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馬日磾馳往謂允曰:「伯喈曠世逸才,多識漢事,當續成後史,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無名,誅之無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於後世。方今國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執筆在幼主左右。既無益聖德,復使吾黨蒙其訕議。」日磾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長世乎?善人,國之紀也;制作,國之典也。滅紀廢典,其能久乎!」邕遂死獄中。允悔,欲止而不及。
  4. 《資治通鑑·卷六十 漢紀五十二》:(初平三年)秋,七月,庚子,以太尉馬日磾為太傅,錄尚書事...詔太傅馬日磾、太僕趙岐杖節鎮撫關東。
  5. 《后汉书·孔融傳》引《獻帝春秋》:術從日磾借節觀之,因奪不還,條軍中十餘人使促辟之。日磾謂術曰:「卿先代諸公辟士云何?而言促之,謂公府掾可劫得乎?」從術求去,而術不遣,旣以失節屈辱憂恚;《三国志·袁術傳》:李傕入長安,欲結術爲援,以術爲左將軍,封陽翟侯,假節,遣太傅馬日磾因循行拜授。術奪日磾節,拘留不遣。
  6. 《后汉书·孔融傳》:太傅馬日磾奉使山東,及至淮南,數有意於袁術。術輕侮之,遂奪取其節,求去又不聽,因欲逼爲軍帥。日磾深自恨,遂嘔血而斃。及喪還,朝廷議欲加禮。融乃獨議曰:「日磾以上公之尊,秉髦節之使,銜命直指,寧輯東夏,而曲媚姦臣,爲所牽率,章表署用,輒使首名,姦以事君。昔國佐當晉軍而不撓,宜僚臨白刃而正色。王室大臣,豈得以見脅爲辭!又袁術僭逆,非一朝一夕,日磾隨從,周旋歷歲。漢律與罪人交關三日已上,皆應知情。春秋魯叔孫得臣卒,以不發揚襄仲之罪,貶不書日。鄭人討幽公之亂,斲子家之棺。聖上哀矜舊臣,未忍追案,不宜加禮。」朝廷從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