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之原站

高之原站日语: Takanohara eki)位於日本奈良縣奈良市朱雀三丁目,是近畿日本鐵道(近鐵)京都線車站,車站編號為B24[1]

高之原站
站房(站后为永旺高之原店
日语名称
   
车站概览
位置 日本奈良縣奈良市朱雀三丁目12番3號
地理坐标34°43′25.49″N 135°47′30.65″E
2面4線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地上站跨站式站房
其他
电报码タハ
历史
启用日期1972年11月22日
上下車人次
統計年度
平均每日(特定日)34,836人次
2018年
邻近车站
上一站 近畿日本鐵道 下一站
山田川
B23
1.6km
京都線
 B24 
距離京都30.8km
平城
B25
2.7km
位置
备注
設有投幣式儲物櫃、商店、定期票·特急票自動售票機
可使用無障礙售票機、無障礙廁所、直梯及自動扶梯

1972年11月,隨著平城新城的建設,高之原站啟用。[2][3][4]站名源於萬葉集佐紀丘陵的古名“高野原”。現在高之原站是關西文化学術研究都市的進出門戶。[5]

歷史

1972年,近铁计划在平城站以北2.6km,山田川站以南1.6km的地点设立新车站[6],7月正式开工[6]。由于坡度较陡,在既有线路的东侧铺设了约900m的复线,建造了双向共用的95米站台,并沿架设在轨道上的天桥建设站厅[6]。同年11月22日,为了配合平城新城的入住日(同年11月25日),在距离预定地以南约50m的地方开设临时站[6]。普通、准急列车在此停站,当日约有750人乘车[6]。1973年5月16日,沿跨线天桥建造的车站完工[6]。车站正式启用[7][8],整座建筑为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築面積為1,204[4]。车站启用时,站台的有效长度为95米(可容纳4辆大型车),但预留了能容纳10辆大型车的土地,曾考虑过在旧本线用地内增设站台[5]

1976年12月5日,该站铺设了新的上下待机线,增设站台至2面4線[4][6]。1977年1月18日,追加成为急行列车停靠站[9]。1986年12月9日,高之原站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开始运行,高之原变电所竣工[10][11]

1994年4月21日,前往奈良出席「第五届全国护绿大会」的皇太子夫妇在高之原站下车,奈良县知事柿本善也、奈良市长大川靖则在站前迎接。

1999年3月16日,追加成为特急列车停靠站。下行的京橿京奈特急的部分列车在此停靠[11]2001年4月,平城新城自治联合会与万年青年俱乐部等团体将要求设置电梯的签名提交至近铁以及奈良县和奈良市[12]。2004年10月22日,车站控制装置更新[13]。2005年6月1日,近铁集中型信号运行管理系统(KOSMOS)开始运行[11]

2007年4月1日,PiTaPa开始使用[11]。2012年3月20日,延长特急列车停靠时段,早间上行列车在此停靠[14]

车站构造

高之原站是一座跨站式地上車站。站內有2座島式站台及4條股道,其中外侧股道供先发及不停站的电车使用。站台有效使用長度為6節,檢票口有1处[15]

站台配置

站台路線方向行目的地
1・2 B 京都線 下行 B 大和西大寺橿原神宮前方向 H 天理方向
A 奈良大阪難波神戶三宮方向 F 吉野方向
3・4 B 京都線 上行 B 新祝園丹波橋京都京都國際會館方向
  • 外侧2条股道(1号及4号)为主线,内侧2条股道(2号及3号)为待避线。此站为近铁中间站中唯一一座将外侧2条线设为主线的车站(京都线的竹田站与此相同,但由于跟京都市营地下铁同站,所以有所差别)。

特征

运营时刻

  • 除特急列车以外的所有列车都在此停靠,部分时段特急列车也会在此停靠[16]
    • 特急列车停站详情:9:40为止发往京都方向,15:36后发往大河西大寺方向的特急列车会在此停靠[16],还包含平日上下行各两列及双休日下行两列、上行一列的京伊特急列车[16]
    • 2012年之前,岁末年初的跨年电车(包括下行列车)都不在此停站;2012年以后上下行列车都在此停站。
  • 平日早间只有一班急行列车从高之原站发往京都[16]
  • 该站在1999年调图后成为部分特急列车停靠站,2003年京都线调图前曾有的快速急行列车均不在此停站。

设备及营业

  • 该站为大和西大寺站管理的有人站。设置了支持PiTaPaICOCA的自动检票机和以及自动补票机(也支持回数券及IC卡的充值)。
  • 特急票和定期票可以在专用自动售票机购买,部分时间段也可在窗口购票[17]
  • 在京都线上,从本站到大和西大寺附近各站,可以购买经由大阪难波站的阪神电铁联运票,阪神线内的近铁联运车票也只能买到该站。该站也售卖经由近铁丹波桥站京阪电车联运票。
  • 该站设置有近铁零售运营的便利店(FamilyMart近铁高之原站检票口内桥上店)[17]

使用情况

高之原站近年来特定日的单日载客量的调查结果[18]及近年来单日平均旅客发送量如下[19]

年度 特定日 1日平均
上車人次
調查日 上下車人次
1995年 - 20,109
1996年 - 20,233
1997年 - 19,774
1998年 - 19,819
1999年 - 19,885
2000年 - 19,225
2001年 - 18,809
2002年 - 18,669
2003年 - 18,661
2004年 - 18,505
2005年 11月08日 33,802 18,486
2006年 - 18,445
2007年 - 20,169
2008年 11月18日 36,779 20,096
2009年 - 19,927
2010年 11月09日 36,489 19,997
2011年 - 19,761
2012年 11月13日 35,637 19,579
2013年 - 19,882
2014年 - 19,091
2015年 11月10日 35,623 19,344
2016年 - 19,170
2017年 - 19,007
2018年 11月13日 34,836 18,809

站前碑刻

站前有一塊交代站名由来的万叶歌歌碑,碑文為[6][20][21][22]

相鄰車站

近畿日本鐵道
B 京都線
急行
新祝園(B21)-高之原(B24)大和西大寺(B26/A26)
普通
山田川(B23)-高之原(B24)平城(B25)
  • 奈良自行车赛开赛日(部分日程除外)部分急行列車會在平城站臨時停站

注釋

  1. 漢譯:高野原頭上,鹿鳴在戀妻。秋來今若此,不覺念深閨。[23]

參考資料

  1. (PDF) (新闻稿). 近畿日本鉄道. 2015-08-19 [2016-02-2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10-23).
  2. 。日本住宅公団20年史刊行委員会編『日本住宅公団20年史』日本住宅公団、1975年7月25日、NCID BN01602514
  3. 日本住宅公団史刊行委員会編『日本住宅公団史』日本住宅公団、1981年9月、NCID BN01602467
  4. 『近畿日本鉄道 最近20年のあゆみ』近畿日本鉄道、1980年10月1日、NCID BN05420494
  5. 「窓 平城ニュータウンに "高の原" 駅が新装オープン」『近鉄ニュース 第315号』1973年5月1日付、第3面
  6. 平城ニュータウンのあゆみ編集委員会編『平城ニュータウンのあゆみ』奈良市、1997年3月、NCID BA30651850
  7. 相楽ニュータウンまちづくりのあゆみPDF」杉本景久、『住宅・都市整備公団住宅都市試験研究所調査研究期報 108号』pp.51-77
  8. 「『平城ニュータウン』の調査から」奈良女子大学文学部附属高等学校1-C稲田純・植田洋・木下雅敬・工藤幸宏・竹島康志・西浦弘望・山田善一・横井昌彦、1975年1月18日、『奈良女子大学附属中等教育学校研究紀要 Vol.16PDF 』pp.31-50「地理授業での野外調査の試みから 寅貝和男PDF
  9. 住宅・都市整備公団関西支社編『まちづくり30年 近畿圏における都市開発事業』住宅・都市整備公団関西支社、1985年12月27日、NCID BN02420964
  10. 『近畿日本鉄道 創業80周年記念 最近10年のあゆみ』近畿日本鉄道、1990年10月1日、NCID BN08102644
  11. 『近畿日本鉄道 100年のあゆみ』近畿日本鉄道、2010年12月、NCID BB05245458
  12. 奈良市平成13年12月定例会(第4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会議録検索システム
  13. 岡根修司編『近鉄技報 VOL.36 2005』近畿日本鉄道鉄道事業本部企画統括部、2005年7月31日、ISSN 0285-6603
  14. 平成24年のダイヤ変更についてPDF」近畿日本鉄道秘書広報部、2012年3月20日
  15. 11月28日 国際文化観光・学研都市推進対策特別委員会 - 奈良県
  16. 近鉄時刻表2018年3月17日ダイヤ変更号、p.186 - p.205・p.344 - p.362
  17. 近鉄時刻表2018年3月17日ダイヤ変更号、p.70 - p.87
  18. 駅別乗降人員 京都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近畿日本鉄道
  19. . [2019-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3).
  20. . [2019-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28).
  21. 奈良盆地歴史地理データベース - 奈良女子大学古代学学術研究センター
  22. 万葉ゆかりの地をたずねて ~万葉歌碑めぐり~ - 奈良市
  23. 楊烈. . 長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4-07: p22.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