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寨之戰

高樓寨之戰发生于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二十四日,捻軍山東曹州府菏澤縣高樓寨(今山东省菏泽市高莊集境)殲滅僧格林沁部,也是清朝中後期著名戰役。是陸軍運動戰經典戰鬥。

高樓寨之戰
捻亂的一部分
日期自五月初起雙方運動戰,1865年清同治四年農曆五月十八日中午決戰,激戰至次日清晨
地点
结果 捻軍勢力大熾,戰鬥結束後三天,清廷緊急召曾國藩北掌戰局。
领土变更 僧格林沁精銳戰歿,華北戒嚴湖廣總督官文彈劾降級。
参战方
 大清 太平天國捻軍
指挥官与领导者
科尔沁親王僧格林沁 梁王張宗禹
遵王賴文光
魯王任柱
荆王牛宏升
首王范汝增
兵力
10,000人 數萬民兵
伤亡与损失
馬兵9,000人全滅 僅百人逃出 内阁大学士全顺、总兵何建鳌额尔经厄皆同戰歿 傷亡1,000人

过程

清文宗咸豐二年(1852年)十一月,捻軍齊集亳州的雉河集會盟,推張樂行為盟主,宣佈軍紀和行軍作戰條例,以五色旗區分。

清穆宗同治三年(1864年)十二月初,蒙古親王僧格林沁親督翼長恆齡、成保及副都統常星阿等部進抵湖北棗陽。捻軍誘敵過滍水(今沙河),擊斃翼長恆齡、營總保青、副都統舒倫保。僧格林沁氣極敗壞,決心猛追捻軍。

三月廿九日,捻軍自河南考城進入山東境內,僧格林沁所部,尾隨捻軍之後窮追不捨,後方供給不繼,部隊饑疲交加,「將士死亡者數百,軍中多怨言」。四月初九,宗禹等自邳州進入山東,十二日,撲臨城,轉趨寧陽、汶上,西走范縣、濮州,繼續北上東阿、平陰,進入江蘇。兩造皆疲,捻眾多足腫,捻軍有人私下請降,僧格林沁竟怒斬來使,諸捻遂知惟死戰可免。

同年五月初十,捻軍過運河,進至范縣(今河南范縣東)南面的羅家樓。此時僧格林沁所部“晝夜追逐,憊極,恆解鞍小憩道左,飲火酒兩巨觥,輒上馬馳驅”。

五月十七,僧格林沁率軍追至高樓寨之南的解元集地區。

五月十八日午,僧格林沁部至高樓寨。捻軍已埋伏在高樓寨以北村莊之河堰、柳林中,张宗禹派出少数部队迎战,命任柱、张琢并力冲击,诱使僧军向高楼寨地区深入。任化邦領眾捻軍速攻,僧格林沁急部分三路倉猝拒戰,翼長諾林丕勒、副都統托倫布馬隊,總兵陳國瑞、何建鰲各步隊為西路;副都統成保、烏爾圖那遜馬隊,總兵郭寶昌步隊為東路;副都統常星阿、溫德勒克西馬隊為中路。宗禹、文光、任柱等亦分三路迎戰,西捻敗退。

陳國瑞、何建鰲等乘勝逐迫之,不料常星阿所部敗退,中路捻與西路捻眾夾擊國瑞、建鰲等,自時至時(晚上20時),僧格林沁部兵馬兵潰敗,被圍;捻軍驅策人民,於外圍挖困馬長溝,僧格林沁騎兵無法越溝脫困。萬名捻軍馬兵下馬改當步兵,挺刀刺入圍內清軍;七千名清軍(另說九千人)傷亡殆盡;内阁大学士全顺总兵何建鳌额尔经厄皆同戰歿。

僧格林沁領少數騎兵,十九日子夜,往西北北京方向突圍,走約七、八公里,匿於吴家店森林,中傷墜馬。

僧格林沁被捻軍張皮綆(張凌雲,張宗禹手下)入林內發現拉出,斩於麥田,以攮刀斷首,取其三眼花翎著之,洋洋以去。

逸闻

據說僧格林沁被杀後,諸捻军首领張宗禹任化邦賴文光牛宏升范汝增等人一字排開,朝被封為親王僧格林沁遺體開槍洩恨,僧身中八彈,有鄉野說法,此為「王八彈」典故,惟「王八蛋」乃一早有之罵人俗語,是「雜種」之意。故此說甚為附會,頗不可信[1]

后事

僧格林沁此戰之敗,不惟自身戰歿,並使得捻軍獲盡三盟、黑龍江健馬勁卒及僧格林沁軍槍炮軍火。副都統成保奏稱:「我軍失利後,馬步兵勇收集無多。」[2]

僧格林沁歿後,曾國藩督辦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務。從此,清朝喪失最後的滿蒙八旗勁旅,軍權漸入漢臣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的湘軍淮軍手中。

注釋

  1. 據傳,兩江總督曾國荃名言:僧格林沁彭毓橘將軍相繼戰歿,曾國荃認為是湖廣總督官文貪腐怯戰造成,曾便上疏彈劾官文並罵官文是[王八彈!]詛咒官文與僧格林沁一樣結局。
  2. 《平捻方略》卷二百三十一,第6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