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鱉目

龜鱉目(学名:Testudines)是脊索动物门爬行纲的一目,現存14共341[1]各類,它們的肋骨進化成特殊的骨製軟骨護盾,稱為龜甲[2]。龜是通常可以在陸上及水中生活,亦有長時間在海中生活的海龜。龜亦是長壽的動物,自然環境中有超過百年壽命的[3]。像很多爬行動物一般,龜是變溫動物。但是由於體內新陳代謝的作用,棱皮龜的體溫要高於周圍環境水溫。

龜鱉目
化石时期:阿连阶–全新世
PreЄ
侏罗纪 - 全新世
自然界的藝術形態》(1904)中的各種龜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爬行纲 Reptilia
演化支 真爬行动物 Eureptilia
演化支 卢默龙类 Romeriida
亚纲: 双孔亚纲 Diapsida
演化支 新双弓类 Neodiapsida
演化支 蜥类 Sauria
下纲: 主龙形下纲 Archosauromorpha
演化支 泛龟类 Pantestudines
演化支 龟鳖形类 Testudinata
目: 龟鳖目 Testudines
Linnaeus, 1758
亞目

曲颈龟亚目 Cryptodira
側頸龜亞目 Pleurodira

藍色:海龜, 黑色:陸龜

龜鱉目下包括現存和已滅絕物種,龜鱉目祖先的化石記錄最早可追溯到2億2000萬年前的半甲齿龟[4],甚至早於蜥蜴鱷魚,因此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爬行動物之一。其下很多生物都活到了現在,并包括一些極度瀕危物種[5]

形態學

一隻生活在夏威夷的绿蠵龟
一隻將眼睛和鼻子探出水面的紅耳龜

最大的龜是棱皮龜Dermochelys coriacea),其背殼長度可達2(6.6英尺),重達900(2,000英磅)淡水龜體型一般比海龜小,但也有較大的物種,例如亞洲的黿Pelochelys cantorii)在少數情況下可以達到相同的大小。[6]象龜屬生物的體型也都很大,但並不是最大的龜,它們體長最多達到130(51英寸)左右,重達300(660英磅)[7]。史上最大的龜是已滅絕的白堊紀末期生物古巨龜,已知其長達可達4.6(15英尺)[8]。後來更發現了大於古巨龜的骇龟。最小的龜是生活在南美洲的斑點珍龜,其長度不超過8(3.1英寸),重不過140克(4.9盎司)

種類

  • 側頸龜亞目(Pleurodira)
    • †科 Apertotemporalidae
    • †科 Platychelyidae
    • †科 Dortokidae
    • †科 Notoemyidae
    • 蛇颈龟总科 Cheloides
      • 蛇颈龟科 Chelidae
    • 侧颈龟总科 Pelomedusoides
      • 非洲侧颈龟科 Pelomedusidae
      • †科 Araripemydidae
      • †科 Euraxemydidae
      • †科 Bothremydidae
      • 南美侧颈龟科 Podocnemididae
  • 曲頸龜亞目/隱頸龜亞目(Cryptodira)
    • †属 Hangaiemys
    • 副曲颈龟下目 Paracryptodira
      • †属 Uluops
      • †科 Compsemydidae
      • 贝氏龟总科 Baenoidea
        • 贝氏龟科 Baenidae
        • †科 Eubaenidae
        • 侧胸龟科 Pleurosternidae
    • 真曲颈龟下目 Eucryptodira
      • 大贝氏龟科 Macrobaenidae
      • 阔胸龟科 Eurysternidae
      • 近蛇颈龟科 Plesiochelyidae
      • 新疆龟科 Xinjiangchelyidae
      • †演化支 Centrocryptodira
        • 甲尾龟科 Osteopygidae
        • 中国龟科 Sinemydidae
      • 近代曲颈龟类 Polycryptodira
        • 阿杜库斯龟科 Adocidae
        • †科 Nanhsiungchelyidae
        • 鳖总科 Trionychoidea
          • 鳖科 Trionychidae
          • 两爪鳖科 Carettochelyidae
        • 陆龟总科 Testudinoidea
          • 海古龟科 Haichemydidae
          • 林得霍姆龟科 Lindholmemydidae
          • 华夏龟科 Sinochelyidae
          • 泽龟科 Emydidae
          • 地龟科 Geoemydidae
          • 陆龟科 Testudinidae
          • 平胸龟科 Platysternidae
        • 演化支 Americhelydia
          • 鳄龟科 Chelydridae
          • 动胸龟总科 Kinosternoidea
            • 泥龟科 Dermatemydidae
            • 动胸龟科 Kinosternidae
          • 海龟总科 Chelonioidea
            • 傍海龟科 Thalassemyidae
            • 弓龟科 Toxochelyidae
            • 海龟科 Cheloniidae
            • 棱皮龟科 Dermochelyidae
            • 原盖龟科 Protostegidae

文化

飲食

書中還有吃龜的記載,《詩經》中也提到以龜為食物,《小雅·六月》曾提到:“饮御诸友,龟鳖脍鲤。候谁在矣?张仲孝友”《大雅·韓奕》也載有:“其餚為何?龜鱉鮮魚;其簌維何?維筍及蒲。”除玳瑁外,所有的龟鳖均可食用。《洛阳记》载:“各种禹时有神龟于洛水,负文列于背以授禹,文即治水文也。”《国语·周语》曰:“我姬氏出自天鼋”。《神農本草經》、《医林纂要》、《名医别录》、《药性论》、《临证指南医案》、《本草正宗》、《本草求真》等書對烏龜的藥用作了詳細的記述,《本草纲目》稱“龟、鹿皆灵而有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甲以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清光緒年間,金石學家王懿榮偶然在中藥材上的「龍骨」片(龜甲)發現有古文字,即是後來的甲骨文

商代的甲骨文

占卜

甲骨文之起源,即是中國商朝先民以龜甲作為卜具,先於龜甲鑽孔,再以焚燒之草枝置於孔中,甲孔遇熱便產生裂紋,以此觀之吉凶。《說文解字》說「卜」即“灼剥龜也,象灸龜之形。一曰象龜兆之從橫也”。即「卜」字可能是象烤龜殼之狀或龜甲上燒出的裂紋。

飾物

人類歷史上,玳瑁曾作為寶石飾品之材料。目前玳瑁受到《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的保護,很多國家已禁止獵捕玳瑁,玳瑁產品也被禁止進出口。

神話

山海經》記載有“旋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底。” 但也因為龜長壽,成为中国四灵之一,《礼记·礼运》云:“何谓四灵,麟凤龙龟,谓之四灵”,宋代的《十三经注疏》载:“象物,有象在天……麟、凤、龙、龟谓之四灵。”《述异记》载:“龟一千年生毛,寿五千岁谓之神龟,寿一万年曰灵龟”。《抱朴子·論仙》載︰“謂生必死,而龜鶴長壽焉。知龜鶴之遐壽,故效其導引以增年。”《洛書》曰:“靈龜者黝文五色神靈之精也,能見存亡明於吉凶。”《洪範.五行》曰:“龜之言久也,千歲而靈此禽獸而知吉凶者也。”《淮南子》:“必問吉凶於龜者,以其歷久歲矣。”四方神獸中代表北方的玄武是龜結合的神獸,玄天上帝座下也有龜蛇二將,都是以黑色為色、代表北方的獸類。 龜象徵沉穩、忍辱負重,中國神話中有女媧補天之故事,亦有女媧斬龜足以支撐天之四個方位,或因龜有穩重之形象。又如龍生九子中之,贔屭喜好負重,其亦具有龜之影子。

褒義

因龜長壽,故中國藉作長壽之祝福語,如龜鶴遐齡、龜鶴同春、龜齡鶴算等。

貶義

因為龜的行走速度緩慢,遭遇危險或受驚便縮進殼中,像是沒有出息的樣子,故人常稱膽小、沒擔當的人為「縮頭烏龜」。中文有時將「龜」挪作罵人詞,例如龜孫子、龜兒子、王八蛋。

文藝創作

此外,與龜相關的童話故事,最知名的除了龜兔賽跑外,還有日本的浦島太郎故事。在商業卡通方面,忍者龜也相當具有知名度。

龜類瀕臨滅絕的危機

龜歷來被中国人認為是營養滋補和防治疾病的極好食品。人們信牠是吉祥的象徵、長壽的代表,吃龜肉、喝龜湯也會帶來吉祥和長壽。這種觀念雖無科學依據,但卻有文化傳統的支援,僅《本草綱目》中就記錄了15種龜類。加之一些商家受利益驅動,一味地渲染龜的食用、強身和醫療價值,讓亞洲龜家族中越來越多的種群加入到瀕危物種之列。

腳註

  1. . [2015-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4).
  2. Hutchinson 1996
  3. 《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记载,海龟的寿命最长可达152年。
  4. Li 等人 2008
  5. Barzyk 1999
  6. National Geographic 2011.
  7. Connor 2009
  8. Everhart 2012

參考書目

  • Barzyk, J.E. . Tortoise Trust. November 1999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2).
  • Connor, Michael J. . California Turtle & Tortoise Club. 2009 [March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1).
  • Everhart, Mike. . Oceans of Kansas Paleontology. 2012 [March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5).
  • Gafney, E.; Hutchinson, H.; Jenkins, F.; Meeker, L. . Science. 1987, 237 (4812): 289–291. PMID 17772056. doi:10.1126/science.237.4812.289.
  • Chun Li; Xiao-Chun Wu; Rieppel, Olivier; Li-Ting Wang; Li-Jun Zhao. . Nature. November 2008, 456 (7221): 497–501. PMID 19037315. doi:10.1038/nature07533.
  • . nationalgeographic.com. 2011 [August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7).

外部連結

从维基百科的姊妹计划
了解更多有关
龜鱉目”的内容
维基词典上的字词解释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维基物种上的物种信息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