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沙蜆

注意:本页面含有Unihan新版用字:「𧒽」。有关可能會错误显示,詳见Unicode汉字。
黃沙蜆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軟體動物門 Mollusca
纲: 双壳纲 Bivalvia
目: 帘蛤目 Venerida
科: 花蜆科 Cyrenidae
属: 蜆屬 Corbicula
种: 黃沙蜆 C. fluminea
二名法
Corbicula fluminea

黃沙蜆(学名:),俗作𧒽[1],是河蚬的一種,雙殼類帘蛤目蚬科蚬属的一種河鮮。

型態描述

按《南越筆記》卷11記載:「𧒽比黃蜆而大」[2]。形狀像花蛤,但比蚬大而坚厚而比小而浑圆,整个直径约3~5厘米[3],大小與蠔豉相當。

分佈及棲息地

生長於珠江三角洲一帶[3][4]番禺之南[2],主要於珠江西江出海口磨刀门一带的斗門新會出產[3]。 按《南越筆記》卷11記載:「粵故有𧒽田,在春初取小𧒽種之,至冬乃取,故曰𧒽田。田在鹹海中,亦曰𧒽塘,猶夫白蜆之塘也。」

功效

一般都會曬乾用來煲湯喝,有明目、去水肿、滋阴的功效[3],「味甘,性溫,益人」[2];但亦可採其生肉與雞肉一起煮菜[4]

参考文獻

  1. 拼音:,注音:,粤拼
  2. 南越筆記卷11𧒽條:𧒽比黃蜆而大,聞雷則生,故文從雷。粵故有𧒽田,在番禺市底之南。春初取小𧒽種之,至冬乃取,故曰𧒽田。田在鹹海中,亦曰𧒽塘,猶夫白蜆之塘也。𧒽與蠔、白蜆、螄、蚶雖生於天,亦恒生於人。多蚶田,蚶與沙𧒽、𧒽皆味甘,性溫,益人。蚶從甘,不用調和,自然甜美,愈大愈嫩。《志》稱嶺南炙之,名「天𧒽」是也。一名花𧒽。沙白不可種,故粵人貴沙白而賤𧒽。𧒽凡沙坦皆有。冬月時,漁者以足取之,謂之「踢𧒽」。𧒽以天寒乃肥。其以仲秋孕者,腹黑,廣人有釀𧒽之食,以白者為貴
  3. 佘自强. . 廣州日報. 2008-10-13 [2009-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7).
  4. . 2006-03-21 [2009-04-19].

參見

查询維基詞典中的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