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之战

黎阳之战东汉末年202-203年军阀曹操针对已故对手袁绍之子袁尚袁谭兄弟的一次入侵尝试。袁绍死后四个月的202年农历九月,双方发生了第一场战事。虽然此战以曹操撤军告终,却使袁氏兄弟矛盾激化,曹操暂退后,身为哥哥的袁谭兵变反对弟弟袁尚。

黎阳之战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事的一部分
日期202年九月 - 203年五月
地点
结果 曹操主力撤退;袁谭兵变
领土变更 曹操在黎阳建立桥头堡
参战方
曹操 袁尚
指挥官与领导者
曹操 袁尚
袁谭

背景

董卓讨伐战失败后经过数年的内战,在众诸侯中形成了两大派系:一派以控制冀、青、并、幽四州的袁绍为首;一派以袁绍原先的朋友和下属曹操为首,不但控制了兖、豫、徐三州,还掌握了朝廷,控制了汉献帝。两派在200年的官渡之战中交锋,曹操大胜。袁绍虽败,重整军队,趁其战败而反叛者也迅速被镇压。202年6月,袁绍因兵败而忧愤病亡,将基业留给了儿子们。

袁绍身后有三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幼子袁尚。按惯例应由长子继业,袁绍却偏爱貌美的袁尚,曾安排袁谭出继自己的哥哥即袁谭的伯父袁基。因袁绍从未正式确立继承人,他死后,具体继承法仍然不确,其阵营分为两派。袁绍的谋士中,辛评郭图支持袁谭,逄纪审配力挺袁尚。尽管通常认为袁谭将继承父业,支持袁尚的人担心职位被袁谭重新安排,伪造遗嘱,宣布袁尚继业。[1]心怀不满的袁谭率本部离开经黄河前往黎阳(今河南省浚县西北)前线对抗曹操。袁尚派逄纪率小股军马援助(或刺探)袁谭,但当袁谭要求进一步增援时拒绝了。袁谭怒杀逄纪。

曹操在官渡获胜后曾转移对袁氏的注意,但在202年春又返回官渡前线。谋士荀彧曾提醒他不要忽视新败的敌军,以防其残部重建袭后。[2]袁绍死后四个月,曹操率军渡黄河,攻其残部于黎阳。

战役

曹操渡河时,留李典程昱负责补给。补给要走水路,但袁尚部下魏郡太守高蕃屯兵河上,断绝了补给线。曹操起初提出改从陆路运输,但李典指出高蕃军缺少战甲,对水战无备,曹操遂允许李典和程昱攻击高蕃。这次攻击成功了,水路补给线得以畅通。[3]

曹操渡河后的事,史料记载有分歧。《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称,曹操渡河后六个月赢得后续战争,将袁氏兄弟逐出黎阳,但突然解除对袁氏大本营邺城的包围,还军许昌。但《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后汉书·袁绍传》和同时代的其他参考文献如《后出师表》等都与曹魏方面的记载相冲突,称其实此战耗时很久,即不可能如《武帝纪》所说一帆风顺。故更可能是曹魏方面隐去了曹操在此地区战败的记录。综上,得出可能的战况如下。[4]

因军力不及曹操,袁谭自度难以守住黎阳,派人求援。袁尚留审配守邺城,亲率援军救黎阳。[5]两军在黎阳西、南郊交战,交战当时防御工事的遗迹在唐朝仍然存在。[6]203年三月,袁氏兄弟从城中杀出,但曹操人多势众,将他们逼回城墙内。袁军大将严敬被乐进斩杀。趁曹操未及围攻黎阳,袁氏兄弟趁夜撤到黎阳以北一百四十里的邺城。

次月,曹操沿袁氏撤退路线追到邺城。但他消耗过度,被袁尚在城外反攻击退。此次受挫使曹操将注意力重新从袁氏大本营转移开,他东进猛攻阴安(在今河南省清丰县),收集魏郡南部谷仓的谷物。五月,曹操做好准备再攻邺城。谋士郭嘉却反对,建议利用袁氏兄弟正在滋长的矛盾:“袁绍爱这两个儿子,却未立继承人。有郭图、逄纪做他们的谋臣,肯定互相争斗,互相离间。急攻他们就会相持,缓攻他们,以后他们将生相争之心。不如向南去荆州,装作征伐刘表,等候他们生变;等生变了再攻击他们,可以一举而定。”[7]

曹操接受建议回师,留贾信守黎阳的滩头堡,将不能守住的阴安留给敌军。[8]阳平等地被袁尚部将吕旷吕翔所占。

当曹操撤军渡过黄河时,袁谭要求袁尚提供新的军备和更多军队以半渡截击曹操。袁尚怀疑哥哥的真实企图,都没答应。袁谭谋士郭图和辛评火上浇油,称是审配唆使袁绍将袁谭出继袁基的。袁谭愤怒,回军攻袁尚、审配于邺城。袁谭战败,奔南皮。同时,曹操顺利返回许昌。[9]

期间,袁尚遣自己所任的河东太守郭援、并州刺史高幹及匈奴单于率众攻取平阳,并派使者去关中联合马腾韩遂等军阀。司隶校尉钟繇遣新丰令张既说服马腾等效忠曹操。马腾遣子马超、先锋庞德率兵万余人与钟繇会合大破高幹、郭援,庞德亲手斩郭援首级,高幹及单于都投降。

后果

曹操尽管初期取得了一些胜利,也遭遇过挫折,战斗九个月,仅能在黎阳留下一座滩头堡。此后三个月他一直待在许昌,可能是为了稳固自己的权位和防备可能因他一直在外引发的混乱。此间,他两次发布公告,处罚和贬谪不称职的将领,认为军阶和赏赐不应给配不上的人。[10]

如郭嘉所料,来自袁氏兄弟的威胁自己瓦解了。袁氏兄弟内战,袁尚占了上风。袁谭被逐出南皮,投平原,被围,求助于曹操。荆州牧刘表为袁绍旧友,让著名文人王粲给袁谭、袁尚分别写信,敦促他们抵抗共同的敌人曹操,不要内斗。给袁谭的信为袁氏兄弟在邺城战胜强敌而致贺,并严厉反对袁谭依附曹操。[11]但刘表的忠告被袁氏兄弟所无视。

当袁谭的使者辛毗来见曹操时,曹操正和刘表在双方边境交战。辛毗已对主公失望,建议曹操趁袁尚、袁谭尚未和好、合兵之机将他俩同时击溃。此前荀彧已提过类似建议。曹操采纳了,装作与袁谭结盟。204年,曹操从黎阳发起进攻,大败来自邺城的袁尚军,为袁谭解围,袁尚投袁熙。同年,曹操以袁谭心怀不轨取消联盟,围攻南皮。袁谭阵亡。袁氏对华北的掌控就此崩溃,虽然他们仍在坚持直至207年彻底溃灭。

注释

  1. de Crespigny (2010), p. 208
  2. de Crespigny (1996), p. 303
  3. de Crespigny (2007), pp. 409-410
  4. de Crespigny (2010), pp. 209-210
  5. de Crespigny (1996), p. 304
  6. de Crespigny (2010), p. 210 note 11
  7. de Crespigny (2010), p. 213; 原文: 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圖、逢紀為之謀臣,必交鬥其間,還相離也。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征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
  8. de Crespigny (2010), p.210
  9. de Crespigny (1996), p.317
  10. de Crespigny (2010), p. 212
  11. de Crespigny (1996), p. 318 and de Crespigny (2010), p. 210

参考文献

  • de Crespigny, Rafe. . Canberra, Australia: Faculty of Asian Studies,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1996. ISBN 0-7315-2526-4.
  • de Crespigny, Rafe. . Brill. 2007. ISBN 978-90-04-15605-0.
  • de Crespigny, Rafe. . Leiden Boston: Brill. 2010. ISBN 978-90-04-18522-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