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藤正樹

齋藤正樹1943年10月13日-2013年11月2日),生於日本廣島縣,日本外交官。東京大學教養學部畢業。1966年4月進入日本外務省。1966-1968年駐台灣、1968-1969年駐美國、1969年駐香港、1976-1978年駐法國、1978-1981年駐中國等地,擔任日本國駐外官員。2008年7月迄2009年12月擔任日本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相當於駐臺的大使)。[1][2]

齋藤 正樹
齋藤正樹
第11任日本交流協会台北事務所所長
任期
2008年7月-2009年12月
会長服部禮次郎
前任池田維
继任今井正
第19任日本驻新西蘭大使
任期
2003年-2007年
外務大臣川口順子
町村信孝
麻生太郎
前任松本紘一
继任高橋利弘
第10任日本驻柬埔寨大使
任期
1997年-2000年
外務大臣池田行彦
小淵惠三
高村正彦
河野洋平
前任内藤昌平
继任小川鄉太郎
个人资料
出生(1943-10-13)1943年10月13日
 日本廣島縣
逝世2013年11月2日(2013歲-11歲-02)(70歲)
母校東京大学教養学部

簡歷

  1. 1981年1月、任日本條約局國際協定課條約審議官。
  2. 1982年6月、任日本經濟局海洋課長。
  3. 1984年9月、任日本國際聯合局經濟課長。
  4. 1986年12月、任日本駐香港總領事館領事
  5. 1989年7月、任日本駐華大使館參事
  6. 1990年1月、任日本駐華大使館公使
  7. 1992年8月、任日本駐西雅圖總領事館總領事。
  8. 1995年8月、任日本大臣官房領事移民部長。
  9. 1997年8月、任日本駐柬埔寨特命全權大使
  10. 2000年9月、任日本國際開發高等教育機構專務理事。
  11. 2003年5月、任日本駐紐西蘭兼薩摩爾特命全權大使
  12. 2007年4月、自日本外務省退休。
  13. 2007年5月、任日本財團法人多媒體振興中心顧問。
  14. 2008年7月-2009年12月、任(財)日本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1]
  15. 2010年、任日本菱備公司監察人。
  16. 2013年11月、於擔任菱備公司監察人之任內過世。[3]

言论風波事件

齋藤正樹支持台灣地位未定論,於2009年5月1日在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關係學會年會上致詞說:「…日本已在舊金山和約的第二條放棄對台灣的所有權利、權利名義與請求權,因此,有關台灣的法定地位,沒有獨自認定的立場…」,引發部分在場人士抗議。外交部次長夏立言5月1日下午也召見齋藤要求說明,並對齋藤發表的言論表示遺憾及嚴正抗議。[4]不過,部分在現場聽講的台灣社會相關領域的意見領袖,私下讚揚齋藤正樹對台灣主權定位的觀點正確。[5]齋藤正樹已聲明那是他的個人言論,不代表日本政府的立場。[6]美國退休外交官譚慎格則認為台灣地位未定也是如英國澳洲加拿大舊金山和約簽署國的看法。[7]

請辭

2009年底,齋藤正樹提出請辭,繼任人選傳出是日本前駐以色列代表今井正。立法院外交委員會召委周守訓確認這項人事案應該屬實。正式定案會在2009年12月7日、於東京都召開的交流協會理事會上決定[2]。不過這項駐台代表人事案,被民進黨立委黃偉哲質疑是日方打算「冷處理」台日關係。但是國民黨立委李鴻鈞認為應該進一步了解日方的考量立場。[1][2]

註釋

  1. 中廣新聞/李人岳,"傳今井正將駐台 綠委憂台日關係冷". [2009-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08).,中國時報,2009-12-05.
  2. (日語)(共同),"日本の台湾代表に今井正氏7日の理事会で正式決定". [2010-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12).,MSN産経ニュース,2009.12.5 13:58.
  3. 〈リョービ(株) 第102回定時株主総会招集ご通知〉,頁12 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4.
  4. 記者謝恩得,唐秀麗,林宜樟/嘉義縣報導,"齋藤失言》有人離席|台日關係響警鐘 存檔,存档日期2009-05-04.",聯合新聞網,2009-5-2,03:19am.
  5. 記者范正祥、駐日特派員張茂森╱綜合報導,"齋藤失言》[日本之聲電子報],2009-5-2.
  6. . 自由時報. 2009-05-02 [200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04) (中文(台灣)‎).
  7. . 自由時報. 2009-06-01 [200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06) (中文(台灣)‎).

參考文獻

  1. 交流協會臺北事務所," 齋藤正樹代表簡歷"(日語)

外部連結


官衔
前任:
池田維
日本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
2008年7月—2009年12月
繼任:
今井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