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濤苑

龍濤苑(英語:是位於香港香港島灣仔區大坑的一個屋苑,也是香港房屋協會一個市區改善計劃屋苑,門牌號碼為浣紗街23號,在1989年落成入伙。該住宅由兩座32層大廈組成,共有392個單位,基座在落成時曾是房協總部,數年後房協搬遷至銅鑼灣時,改為房協申請組辦事處、區域辦事處、物業管理組辦事處及員工會所。現時單位與其他同類計劃大部分樓宇一樣,建成後可以透過自由市場公開轉售。[1]

龍濤苑
龍濤苑
概要
類型市區改善計劃
地区 香港灣仔區
香港房屋協會
入年份1989
技术细节
座数2
392
345 - 744 (ft²)
网站
龍濤苑

歷史

龍濤苑佔地3,394平方米,由兩座32層(含地下)大廈組成,4樓至31樓全作出售住宅用途,提供392個單位,屋苑由鍾華楠建築師事務所設計。1982年5月4日,總督會同行政局決定收回浣紗街13至31號土地,並在同月21日出版的政府憲報刊登,涉及十幢三層高戰前建築,共70名居民,他們除可獲得恩卹補償外,亦可優先以特惠價格購買龍濤苑或其他市區改善計劃屋苑單位,若不購買的話也會獲得房協房委會安排入住公屋。[2]其後房協表示會動用5,000萬港元興建一座多用途商住樓宇,預計1985年落成。[3]

1987年,重建項目變成基座四層房協新總部辦公室,其上兩座28層住宅樓宇,共32層的建築,工程費用升至5,800萬元,由瑞安建業承建。[4]龍濤苑經歷兩年多的建設,在1989年落成,而房協總部在同年6月陸續遷至龍濤苑新址,9月28日由時任布政司霍德主持開幕儀式。[5]此為房協第五代總部,也是首個自置辦事處,房協成立時只租用一小地方及一個郵政信箱,1953年起租用中環舊市政局大樓作第一代總部,1957年遷至下亞厘畢道布政司署附近,1959年遷至公爵行,1979年遷至皇室大廈直到1989年。[6]

房協總部在1990年代再遷往銅鑼灣世界貿易中心並自置28至30樓單位,其中29樓是總辦事處所在。[7]原龍濤苑的辦事處則變更為申請組辦事處等其他用途,但外牆仍保留當初落成時的房協金屬招牌及其上頂的房協標誌(標誌在之後再被更換),直到2019年5月因失修緣故,房協與龍濤苑業主立案法團之間爆發「拆招牌」風波。[8]法團原定5月17日進行拆卸工程,不過房協前一日提出暫緩一星期拆除,獲對方有條件接受。[9]惟雙方始終無法達至共識,招牌和標誌最後於5月20日遭到拆掉。[10]

交通

港鐵
香港電車

鄰近

參考來源

  1. 魯嘉裕. . 香港01. 2019-02-26 [2020-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4).
  2. . 香港工商日報. 1982-05-23.
  3. . 華僑日報. 1982-05-22.
  4. . 大公報. 1987-02-04.
  5. . 大公報. 1989-09-29.
  6. . 華僑日報. 1989-09-29.
  7. 有關搬遷的確實日期待查,但其1997年刊物顯示其總辦事處已遷往銅鑼灣,詳見: (PDF). 房協動態. 香港房屋協會. [2020-06-14].
  8. . 香港蘋果日報. 2019-05-15 [2020-06-14].
  9. . 香港獨立媒體. 2019-05-17 [2020-06-14].
  10. . 東方日報. 2019-05-20 [2020-06-14].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龍濤苑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