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籍

庞籍988年-1063年),字醇之單州成武(今山東省成武縣伯樂鎮龐樓村)人。其父龐格是國子監博士

龐籍
性别
出生988年
單州成武
逝世1063年 (74-75歲)
国籍宋朝
别名龐醇之、天子御史
教育程度在家受教
职业政治家
活跃时期11世紀
政党變法派
亲属父親:龐格

生平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及第,任黃州司理參軍事,再調江州軍事推官。知開封府事薛田辟為兵曹參軍事,再由知開封府事薛奎薦為法曹參軍事,知州事夏竦甚器重之。遷大理寺丞、知襄邑縣。與修《天聖敕》,為刑部詳覆官。后為群牧判官,累官至屯田司員外郎,出知秀州。明道二年(1033年)四月,入朝為殿中侍御史,景佑元年(1034年)四月,為開封府推官,尚美人遣內侍稱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來,未有美人稱教旨下府者,為此杖责內侍,切責美人,詔有司自今宮中傳命,毋得輒受。。八月,改飼部司員外郎,以坐言宮禁事不實,出為廣南東路轉運使。龍圖閣學士范諷不拘禮法,龐為御史時多次彈劾范,龐調任廣南東路轉運使后依然彈劾范,范請辯,置獄于應天府。二年(1035年)二月,貶官為太常寺博士、知臨江軍。六月,復飼部司員外郎、徒福建路轉運使。三年(1036年),以侍御史入為三司戶部判官。仁宗謂執政“龐某其止是職邪?”,數日改刑部司員外郎兼御史知雜事、判大理寺事,糾察在京刑獄。知審官院,為天章閣侍制。寶元二年(1039年)五月,為陝西體量安撫使。八月,為契丹生辰使,出使契丹國。十一月,知汝州。

元昊反,舉兵圍延州。鄜延路馬步軍副都部署劉平率軍與之戰于北川口,監軍黃德和望敵退走,劉平兵敗被俘,黃畏懼,使人構陷劉平降敵,朝廷派兵包圍劉平宅第,收監其子弟,詔令殿中侍御史文彥博前往河中府置獄,命龐同去審案,龐查明實情,黃德和被判腰斬。康定元年(1040年)四月,知同州。五月,為陝西路都轉運使。慶曆元年(1041年)四月,拜龍圖閣直學士、知延州(今陕西西安)事兼管勾鄜延路马步军都部署司事。十月,遷吏部司郎中、加鄜延路馬步軍都部署、經略安撫沿邊招討使。上任后修筑寨堡,募民耕种,严肃军令,加强防御。二年(1042年)四月,改鄜州觀察使,辭不拜。十月,進左諫議大夫。十一月,為陝西四路都部署兼經略安撫沿邊招討使,仍知延州。當時是,元昊數次寇邊,龐下令諸將毋輕出兵,其慾出兵,必問其所以可勝之計,然後遣之,故出兵未嘗不有功。籍使部將狄青將萬餘人,築招安寨於谷旁,卻賊數萬。募民耕植,得粟以濟軍。周美襲取承平寨,王信築龍安寨,悉復所失故地,築清水、安定、黑水、佛堂、北橫山、乾谷、土明、柳谷、雕窠、虞兒、原安寨十一堡。扼守要害之地,其下多美地薦草,募民耕種,歲粟以省大費。元昊遣亲信李文貴前來,願納款塞下,籍以元昊多詐,未可信也,留之不遣。十一月,發佈詔令,許延州招納元昊,令籍招徠之,召李文貴,其言元昊未肯去僭號,仁宗厭兵事,下詔于籍“元昊若稱臣,余一切勿拒之”。籍曰“假之僭號,則安肯復臣邪?”,以為不可。乃修復涇原路,恐敵益復入寇。二年(1042年),元昊遣伊州刺史賀從勖來,自稱“男邦面令國烏珠曩霄,上書父大宋皇帝。”。籍曰“天子臣妾四夷,今不稱臣,不敢以聞朝廷”。從勖曰“大王願以子事父,猶臣事君也使得至京師,天子不許,歸而更議之。”。籍上言“西邊用兵以來,敵人喪其和市,國中愁困,今其辭稍屈,必有悔過自新之意,可遣使與之約也。”。詔秘書省著作郎邵民佐與賀從勖并往,元昊果稱臣,西邊罷兵。五年(1045年)正月,任枢密副使。八年(1048年)五月,拜參知政事。

皇佑元年(1049年)八月,遷工部侍郎、拜樞密使。二年(1050年)十月,加戶部侍郎。三年(1051年)十月,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廣源州蠻儂智高舉兵陷邕州,又下沿江九郡,圍廣州累月,還據于邕州,所過多被害,張忠、蔣偕等繼以輕敵失軍,仁宗問誰可將者,籍曰“樞密副使狄青,昔在臣麾下,其沉勇有策慮,可屬以南方事。”。遂以青為宣徽南院使、荊湖南北路宣撫使、提舉廣南東西路經制賊盜事。仁宗以狄青起自行伍,難使自專自謀,當更擇文臣以副之,籍曰“鄉者偏師之出,號令不一,進退之無法,以故數不利,今命大將,若使文臣副之,則威令復不得行,豈不視前人之敗也?”。復請下詔,嶺南一概受青節制。未機,青破賊而還。仁宗慾以青為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籍曰“昔曹彬下江南,太祖曰“西有汾晉之師,北有幽薊之難,慾用卿為使相,則誰復為朕立功邪?”今寵青太過,后益有勝青功者,陛下何以賞之哉?”。道士趙清貺者,籍之外親,嘗詐人為求官,小吏告之,既捕于開封府,刺配遠州,死於道。韓絳言籍殺人滅口,朝廷知籍被誣,而言者不己。五年(1053年)七月,罢相,知郓州兼京東西路安撫使、加觀文殿大學士、賜號推誠保德翊戴功臣。至和二年(1055年)六月,特授檢校太傅、除昭德軍節度使、永興軍路經略安撫使兼知永興軍,又改河東路經略安撫使兼知並州事。嘉佑元年(1056年),上書請立太子。二年(1057年)十一月,坐失二堡于屈野之西,罷節度使,復為戶部侍郎、觀文殿大學士、知青州兼京東東路安撫使。三年(1058年)十月,徒知定州兼定州路安撫使。過京師,上書乞致仕,不允,進尚書省左丞,辭不拜。在定州一年,乞致仕,召還,復請致仕。五年(1060年)五月,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颖國公。八年(1063年)三月,薨,年七十六。同年六月葬于雍邱县(今河南杞县)谷林山,追赠司空,加侍中谥号“莊敏”。庞籍通晓律令,擅长吏事。“持法深峭,军中有犯,或断斩刳磔,或累笞至死,以故士卒畏服。治民颇有惠爱,及为相,声望减于治郡时。”子庞元英,官拜朝散大夫。孙庞恭孙。

庞籍於司馬光知遇之恩,司馬光曾作《奉和始平公憶東平二首》。

家族

  • 曾祖:龐武,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
  • 曾祖母:何氏,越國太夫人
  • 祖:龐文進,追封秦國公,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
  • 祖母:陳氏,楚國太夫人
  • 父:龐格,國子監博士,追封魏國公,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
  • 母:邢氏,燕國太夫人
  • 妻:邊氏,嘉興縣君、秀國夫人
  • 妻:劉氏,累封彭國夫人
  • 子:龐元魯,太常寺丞,早卒
  • 子:龐元英,中散大夫
  • 子:龐元常,大理寺丞
  • 子:龐元中,終官朝奉大夫
    • 孫:龐敏孫,終官忠訓郎
      • 曾孫:龐謙孺,終官右文林郎、權監饒州景德鎮
        • 玄孫:龐師憲
        • 玄孫:龐師亮
        • 玄孫:龐師潛
        • 玄孫:龐師易
        • 玄孫女:龐氏
        • 玄孫女:龐氏
    • 孫:龐莊孫
  • 子:龐元直,大理寺丞
  • 女:龐氏,始封南安縣君、安康郡君,適冀州度支使陳琪
  • 女:龐氏,德安縣君,適都官司員外郎宋允國
  • 女:龐氏,仁壽縣君,適屯田司員外郎程嗣隆
  • 女:龐氏,安德縣君,適大理寺丞、館閣校勘趙彥若
  • 女:龐氏
  • 女:龐氏
  • 女:龐氏
  • 女:龐氏
  • 女:龐氏
  • 孫:龐保孫
  • 孫:龐寅孫
  • 孫:龐恭孫

戏曲

各种民间戏曲与影视剧中描绘成反派太师包公的死对头。世人僅以同姓,便以為龐太師即龐籍,但其原型可能是仁宗溫成皇后的伯父張堯佐

參考書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