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大清资政院选举

1909年的清资政院选举是清朝第一届资政院的间接选举,第一届资政院是根据清末新政进行的宪法改革建立的议会的筹备机构。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选举。[1]

1909年大清資政院議員選舉

1909年10月

共選出98席
獲得絕對多數需99席
  第一大黨 第二大黨 第三大黨
 
领袖 (不適用) 謝遠涵 孫中山
政党 無黨籍 憲友會 中國同盟會
政党联盟 (不適用) 立憲派 革命派
代表选区 (不適用) 江西省 沒有參選
选后议席 164 6 6
议席差额 164 6 6
贏得民選議席 71 6 4

  第四大黨 第五大黨 第六大黨
 
领袖 陳寶琛 鄭孝胥 閻錫山
政党 帝國憲政實進會 預備立憲公會 辛亥俱樂部
政党联盟 立憲派 立憲派 立憲派
代表选区 碩學通儒
欽選議員
沒有參選 沒有參選
选后议席 6 2 2
议席差额 6 2 2
贏得民選議席 4 2 1

  淺黃色的省份為無黨籍議員佔多數之省份
  紅色的省份為沒有選出議員之省份

资政院最初有100个成员,其中 一半席位由省议会议员选举产生,而另一半由大清皇帝任命。由于尚未在新疆省建立省级协商会议,因此席位减少到98个。

组成名额

是次資政院選舉屬於間接選舉。民选议员的选举办法是由各省谘议局议员互选二倍于定额之数者,然后由督抚圈定其中一半人为当选者。[2]钦选议员则分为七类,由于合资格人数较多,故其中也包含一定选举的成分。[3]

選舉結果

選舉結果為無黨籍人士大勝,奪得71席;連同欽選議員部分,無黨籍則有164席。清末政治團體則各贏到零星議席,擁有政治聯繫的候選人當中,立憲派當選的議席比革命派多。

當選候選人名單

1909年資政院全院議員政黨分佈

民选议员共计98名。[4]

参见

参考资料

  1. 張朋園. .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07: 63.
  2. 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 1909-1949:晩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述论,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第63页
  3. 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 1909-1949:晩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述论,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第317-329页
  4. 浙江省候補當選人:沈鈞儒 褚輔成 鄭永禧 劉耀東 蔡汝霖 陳翼亮 王家襄
  5. 山西起初的两名民选议员解荣辂劉緜訓后被解职,载 “山西巡抚丁宝铨解荣辂劉緜訓被控未结请销去资政院议员等片,政治官报,宣统二年七月四日(1910年8月9日)”。解荣辂劉緜訓黄文润因被控而改任其他人为议员,载 “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第三号议场速记录,宣统二年九月二日”。转载自 “韦庆远, 高放, 刘文源,清末宪政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402页”
  6. 此外,据第一辑 山东咨议局,山东省情网,于2012-11-25查阅,“1909年10月24日(宣统元年九月十一日),山东谘议局举行了资政院议员互选。当选人为(按得票多少为序):陈命官王昱祥蒋鸿斌彭占元汪岱霖尹祚章张树庭金毓珍郭连科孔广淇徐书年郑熙嘏。”
  7. 广西巡抚张鸣岐奏称,“谘议局互选议员,业于上年十月十一日,由臣莅局监督互选,计议员五十七人,实到投票者五十四人,选出当选人黄廼昌唐钟元冯汝梅吴赐龄四名,未足定额。随于十二日再选,计选出当选人黄晋蒲李识韩二名。臣覆加选定,以举人黄廼昌、陆军主事唐钟元、举人冯汝梅为互选资政院议员。唐钟元于榜示后三日呈明辞退,又经复选,以副贡吴赐龄接充。分别给与执照,分造名册谘送,听候召集赴京。”此条载 广西巡抚张鸣岐奏广西第三届筹办宪政情形折,宪档(下册),第772-773页。转载自 韦庆远, 高放, 刘文源,清末宪政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402页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