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7月20日日食

1963年7月2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63年7月20日(亚洲大多爲7月2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太阳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1]此次日全食經過了日本、苏联、美国阿拉斯加州、加拿大、美国本土,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絕大部分、亚洲東北部、欧洲西北部。[2]

1963年7月20日日食
1963年7月20日日全食路徑圖
日食類型
性質日全食
伽瑪0.6571
食分1.0224
食甚(定義
持續時間1分39.7秒
位置加拿大西北地区西南部
坐標61°41.9′N 119°33.4′W
日食帶寬度101.5公里
時間(UTC
食甚20:35:38.4
參考
沙羅周期145(77次中的第19次)
這次日食已經結束()

日食概況

出現區域

日本北海道境內在7月21日日出時最先看到日全食,隨後月球本影向東北覆蓋了千島群島的部分島嶼,在白令海跨過國際日期變更線,貫穿美国阿拉斯加州,逐漸轉向東南,在加拿大西北地区西南部達到最大食分。此後本影繼續向東南斜貫加拿大和美国東北部的緬因州,最終在7月20日日落時分結束於亚速尔群岛弗洛雷斯島西南約1300公里的北大西洋洋面。

本影經過的陸地包括:

除了狹窄的全食帶內能看見日全食之外,月球半影覆蓋範圍內都能看到日偏食,包括北美洲墨西哥西南海岸和巴拿馬地峽極南端海岸外的絕大部分,及日本中北部、中國東北地區東北部、苏联東北部和北部(今屬俄罗斯)、北歐大陸部分西北半部和斯瓦巴和揚馬延不列顛群島西北半部、亚速尔群岛、南美洲北部。

月球在其軌道上自西向東轉動,發生日食時,月球在地球表面的陰影也大多自西向東移動,而從地球上看,太阳的西側先被月球遮掩,然後逐漸向東。但此次日食發生在北半球的夏季,地軸北端向太阳方向傾斜,月球半影北端經過了晨昏圈最北端附近的區域,因而在欧洲北部被半影覆蓋、看到日偏食的區域內,月影在地表自東向西移動,地面上看到的太阳東側最先被月球遮掩。北美洲和欧洲的日全食和日偏食大多發生在7月20日,而亚洲的日全食和日偏食大多發生在7月21日,更有苏联欧洲部分北冰洋沿岸處於極晝地區的日偏食在7月20日子夜前不久開始,在7月21日凌晨結束。[2][5]

基本參數

  • 類型:日全食
  • 食甚中心處(位於加拿大西北地区西南部)資料:
    • 時間:1963年7月20日20:35:38.4
    • 地點:61°41.9′N 119°33.4′W
    • 食分:1.0224(全食帶內最大)
    • 日全食持續時間:1分39.7秒

觀測

加拿大自治領天文台牛津大學加拿大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萨斯喀彻温大学的科學家乘坐加拿大皇家空軍的飛機在大奴湖地區上空30,000英尺(9,100處觀測了日全食。由於大奴湖地區缺少導航系統,該機需從渥太華直飛辛普森堡再返回渥太華,往返共需約13小時。7月20日日全食當天,大奴湖地區的薄雲擴展到了40,000英尺(12,000高,因此光學觀測並未取得結果,但事先裝在飛機上的儀器還是記錄到了資料。此外近100節(190每小時;120英里每小時)的風速也使飛機提前1分鐘在原定地點以西的位置進入月球本影。[6]此外,加拿大皇家天文學會的科學家還在魁北克省大梅勒完成了射电觀測。[7][8]

文藝作品

1963年7月15至20日的花生漫畫中出現了本次日全食,其中奈勒斯·潘貝魯特演示了安全觀測日食的方法,提醒大家不要直視太阳。美国作家斯蒂芬·金在1992年的兩部小說《傑羅德遊戲》和《桃樂絲的秘密》中將本次日全食作爲重要情節。歷史劇《廣告狂人》在2009年的第三季的第七集《7·23》指的也是本次日全食。[9]美国作家約翰·厄普代克在1968年的小說《夫婦們》中提及本次日全食時寫道:「除了這一天之外,(這些年來)如此不詳的日子只有一天,就是1962年10月肯尼迪赫魯雪夫古巴上空相遇的那個星期三。」([o]nly one other time had been so ominous [in those years], the Wednesday in October of 1962 when Kennedy had faced Khrushchev over Cuba)[10]

相關的日食

1961-1964年的日食

月球交替位於相對的月球交點時,以半個交點年(食年),即約177天又4小時間隔出現下列日食。

1961至1964年的日食系列
降交點   升交點
沙羅周期地圖 沙羅周期地圖
1201961年2月15日

全食
1251961年8月11日

環食
1301962年2月5日

全食
1351962年7月31日

環食
1401963年1月25日

環食
1451963年7月20日

全食
1501964年1月14日

偏食(南)
1551964年7月9日

偏食(北)
註:1964年6月10日1964年12月4日的日偏食屬於下一組交點年系列。

沙羅周期

沙羅週期長度為18年11天。本次日食屬於沙羅週期145,共包含77次日食,依次為1639年1月4日至1873年5月26日的14次日偏食、1891年6月6日的1次日環食、1909年6月17日的1次全環食(亦稱混合食)、1945年7月9日至2648年9月9日的41次日全食、2666年9月20日至3009年4月17日的20次日偏食,總共歷時1370.29年。其中最長的全食發生於2522年6月25日,共持續7分12秒。[11]

下表列舉了1901年至2100年間發生的屬於該週期的日食,是第16至26次:

16 17 18

1909年6月17日

1927年6月29日

1945年7月9日
19 20 21

1963年7月20日

1981年7月31日

1999年8月11日
22 23 24

2017年8月21日

2035年9月2日

2053年9月12日
25 26

2071年9月23日

2089年10月4日

資料來源

  1. 樊忠玉. . 中国天文科普网. [2016-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7).
  2. Fred Espenak. . NASA Eclipse Web Site. [2016-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5).(英文)
  3. Fred Espenak. . NASA Eclipse Web Site. [2016-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4).(英文)
  4. Xavier M. Jubier. . [2016-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31).(法文)(英文)
  5. Fred Espenak. . NASA Eclipse Web Site. [2016-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29).(英文)
  6. . Journal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Canada. 1963-12, 57 (6): 241–252 [2016-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6).(英文)
  7. Covington, A. E., Kennedy, W. A. G., & Gagnon, H. P. A. . Journal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Canada: 215–220. [2016-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6).(英文)
  8. .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Canada. [2016-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1).(英文)
  9. . [2016-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4).(英文)
  10. Updike, John, Couples (Albert A. Knopf, 1968) pp. 223-4. "[I]t had been ninety per cent at their latitude [near Boston]. An invisible eater moved through the sun's disc amid a struggle of witnessing clouds. The dapples of light beneath the elm became crescent-shaped .... [A] sideways eyebrow ...."
  11. Fred Espenak. . NASA Eclipse Web Site.(英文)

外部連結

日食
上一次日食:
1963年1月25日日食
(日環食)
1963年7月20日日食
(日全食)
下一次日食:
1964年1月14日日食
(日偏食)
上一次日全食:
1962年2月5日日食
下一次日全食:
1965年5月30日日食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