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緬甸議會選舉

緬甸曾於1990年5月27日舉行過一次議會選舉。是次選舉是自1960年來的第一次多黨的選舉。這次選舉的目的並不是要選出一個議會制政府,而是要選出一個與憲法起草委員會規模相當的議會以起草新憲法[1]

緬甸1990年議會選舉

1990年5月27日

緬甸議會的492個議席
  第一大黨 第二大黨 第三大黨
 
领袖 昂山素姬 吳達覺 昆吞烏
政党 全民盟 緬甸民族團結黨 撣族民主聯盟
选前议席 0 0 0
赢得议席 392(下院) 10 (下院) 23(下院)
议席差额 392(下院) 10(下院) 23(下院)
民選得票 7,943,622 2,805,559 222,821
得票率 58.7% 21.2% 1.7%

前任緬甸總理

苏貌
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

選舉結果作廢

苏貌
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

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在是次選舉中大勝,贏得了492個議席中的392個。然而,選舉後軍方卻拒絕承認選舉結果,並通過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繼續統治緬甸到2011年。這次選舉的投票率爲72.6%[2]

背景

8888民主運動昂山素姬領導並成立的全國民主聯盟的崛起,使得全球的媒體都把目光轉向了緬甸的政局[3]

1988年9月,由緬甸軍方控制的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在它的一號宣告(Declaration No. 1)中確立了未來的四個目標:恢復法律和秩序、改善交通、改善人道主義狀況,以及舉行多黨制選舉[4]。同時,委員會還稱「軍方會在不久後還政於民」[4]。與此同時,有人呼籲昂山素姬進行緬甸公民與軍政府之間的對話[5]。1989年5月,政府重開參與了前一年的民主運動的大學。同時,軍政府還同意讓步,並確定會在1990年5月舉行大選。政黨的註冊也在該月開放[6]。而確切日期最終之所以定在1990年5月27日,係因27日被認爲是吉日(2+7=9,緬甸人認爲9帶有吉祥性質),且是五月的第四個週日[7]

參與政黨以及選戰

是次選舉共有93個政黨推出共2297名候選人參與角逐。每個選區選區都有2名以上的候選人參選[8]。在93個參選政黨中,有19個政黨是少數民族政黨[9]

軍政府當局希望爲其所支持的緬甸民族團結黨能在大選中獲勝[8]

昂山素姬在這次選舉中成爲奈溫很不賞識的助手盛雷音的競選對手[10]。緬甸民族團結黨的競選標誌是一捆水稻稈,全民盟的競選標誌則是一頂草帽[11]。然而,有些人把水稻稈綁到了他們的腳踝邊——這在信仰佛教的緬甸被視爲是極端無禮的行爲[11]。選舉前昂山素姬被軟禁。

在選戰進行期間,軍政當局對反對派人士施予了限制。當局希望軍政府前成員昂基(Aung Gyi)能夠領導一個脆弱的、不會對軍方權益構成威脅的聯盟。昂基在1988年因爲發表反對當局的意見而被投入監獄,但是,他批評昂山素姬,說她「被『共產分子』幕後操縱」[11]。而在選舉進行期間,前總理吳努處於被軟禁的狀態[12]。在選戰期間,當局仍然對公眾集會和政治集會施加限制,所有的政治文獻也被要求在出版之前需經過恢復法制委員會(SLORC)審查[13]。離投票日還有2天的時候,當局出乎意料地向61國的記者發放了簽證,以讓他們能夠對這次大選進行報道[8]

結果

全民盟在這次選舉中贏取了492個議席中的392個,而軍方支持的民族團結黨雖然獲得了僅次於全民盟的選票(佔總票數的21%),卻只獲得了10個議席(名列各黨中的第四位)[8]

政黨 得票 得票率 贏得席次
全國民主聯盟7,930,84152.5392
緬甸民族團結黨3,312,12221.910
撣族爭取民主同盟220,8351.523
聯合民族民主黨182,7521.21
若開民族黨157,2551.011
孟族全國民主陣線135,8740.95
國家爭取人權民主黨128,1290.84
緬甸民主黨63,3870.41
民族民主黨61,7910.43
欽族爭取民主民族會51,2770.33
聯合帕歐族組織43,2140.33
阿爾坎人民民主陣線31,6200.30
聯合達努爭取民主黨23,1450.11
鉭昂全國民主聯盟22,2230.12
克耶民族團結民族會16,5800.12
拉祜族發展黨15,7940.11
克欽邦全國爭取民主代表大會13,9940.13
克密族民族團結會12,5780.11
Zomi族全國代表大會12,3720.12
卡亞邦民族民主同盟11,6640.12
納加丘陵地區進步黨10,6120.12
卡曼族全國民主聯盟10,5960.11
畢業生和往屆生民主協會10,5080.11
團結民族民主同盟8,9290.11
撣邦Kokango民主黨7,3920.11
克倫邦民族會6,40101
馬拉人民黨592,9583.91
愛國老戰友聯線1
61個其它政黨0
無黨籍151,7631.06
懸缺7
廢票1,865,91812.3-
總投票15,112,524100492
選民總數20,818,31349.8
來源: Nohlen et al.

選舉結束後

最初軍政府稱他們會尊重選舉結果,只不過他們要在一部新憲法被制定出後才會交權。軍方還稱,新憲法的立法工作最多會花費2年的時間[14]。然而在選舉結果公佈後,震驚於選舉結果,軍方最後宣佈選舉無效,不少異議人士也被迫流亡。一些流亡海外的異議人士還在美國成立了緬甸聯邦國家聯合政府[15]。在選舉結束兩個月後,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發佈1/90號命令稱他們對緬甸的統治「具有合法性」,因爲他們是「受到聯合國和其它各國政府認可的」,且「能夠阻止聯邦的分裂」[16]。委員會還要求所有政黨必須要獲得他們的認可,並且要接受1/90號命令。命令發佈後,不少異議人士都因拒絕接受軍政當局的要求而被逮捕[16]。是次選舉的「贏家」昂山素姬不但未能執政,更長期遭到多次軟禁,直至2010年才獲釋。

參考

  1. Steinberg, Davi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90–93. ISBN 978-0-19-539067-4.
  2. Nohlen, D, Grotz, F & Hartmann, C (2001) Elections in Asia: A data handbook, Volume I, p611 ISBN 0-19-924958-X
  3. Reid, Robert; Grosberg, Michael. . Lonely Planet. 2005: 35. ISBN 978-1-74059-695-4.
  4. Guyot, James F. . Asian Surv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1, 31 (2): 205–211. JSTOR 2644932.
  5. Ling, Bettina. . Feminist Press. 1999: 62. ISBN 978-1-55861-196-2.
  6. Ling, 1999, p. 63.
  7. Perry, Peter John. . Ashgate Publishing, Ltd. 2007: 43. ISBN 978-0-7546-4534-4.
  8. Eur. . Routledge. 2002: 863. ISBN 978-1-85743-133-9.
  9. Steinberg, David I. .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2001: 46. ISBN 978-0-87840-893-1.
  10. Ludwig, Arnold M. .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2004: 106. ISBN 978-0-8131-9068-6.
  11. Erlanger, Steven. . The New York Times. 1 April 1990 [2014-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7).
  12. Erlanger, Steven. . The New York Times. 27 May 1990 [2014-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13. Ling, 1999, p. 64.
  14. Anderson, Jack. . Kentucky New Era. 11 June 1990.
  15. Gravers, Mikael. 2. Taylor & Francis. 1999: 69. ISBN 978-0-7007-0981-6.
  16. Eur, 2003, p. 86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