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美國大獎賽

2015年美國大獎賽英語:),官方名稱為2015年一級方程式賽車美國大獎賽英語:[1],是2015年10月25日舉辦於美國的一場一級方程式賽車賽事。比賽在美洲賽道進行,總計56圈。這是2015年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的第16場分站賽事。[2][3]同時也是自1950年成為世界錦標賽後的第37屆美國大獎賽,及第4度舉辦於此賽道。

 2015年美國大獎賽
賽事細節
2015年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共19站中的第16站
日期 2015年10月25日
官方名稱 2015年一級方程式賽車美國大獎賽[1]
舉辦地點 美國德克薩斯州特拉維斯郡奧斯丁
美洲賽道
賽道類型 永久性賽道
賽道長度 5.513公里(3.426英里)
比賽距離 56圈,308.405公里(191.634英里)
桿位
車手 梅賽德斯
時間 1:56.824
最快單圈
車手 尼可·羅斯堡 梅賽德斯
時間 1:40.666 在第49圈
頒獎台
第一名 梅賽德斯
第二名 梅賽德斯
第三名 法拉利

車手冠軍積分榜上,梅賽德斯車手路易斯·漢米爾頓帶著領先法拉利車手賽巴斯蒂安·維泰爾66分的差距來到此站,漢米爾頓的隊友尼可·羅斯堡則再以39分緊追在後維泰爾之後。梅賽德斯在車隊冠軍積分榜上以172分的積分差距領先法拉利,帶著車隊冠軍來到此站,位居第3的威廉斯則以139分落後法拉利。這三天的賽事在滂沱大雨的天氣狀態下舉行,從而導致練習賽被取消及排位賽被延後,隨後第三階段排位賽也被取消。

漢米爾頓在比賽後段超越羅斯堡並拿下美國分站冠軍,從而奪得他的第3座車手世界冠軍,維泰爾則以第3名完賽。這場大獎賽僅有12輛車完賽,馬克斯·維斯塔潘以第4名的成績再度達成他本季的最佳成績,簡森·巴頓也拿下他本季最佳的第6名。比賽在賽道濕滑的狀態下展開,兩輛紅牛最初能夠與梅賽德斯爭奪領導地位,但在賽道轉乾後,名次便開始下滑,丹尼爾·科維亞特在發生碰撞後以退賽收場,而丹尼爾·里卡多則以第10名完賽。

賽事簡報

背景

亞歷山大·羅西再次駕駛馬諾瑪魯西亞

亞歷山大·羅西再次頂替羅伯托·梅里出賽,梅里最近一次為瑪魯西亞出賽的是俄羅斯大獎賽。羅西成為首位在美洲賽道出賽美國大獎賽的美國人。費爾南多·阿隆索在此周末以換上新的動力單元的麥拉倫上場,他曾在前一站的練習賽期間使用過這套動力單元,並在當時便以接受過罰退。其隊友簡森·巴頓為阿隆索打氣,表示期望能夠看到阿隆索「殲滅」他,提到:「我知道這麼說很不尋常,不過就我們的現況而言,首要之事便是好好駕駛這輛車。」[4]麥拉倫也為這場大獎賽推出了新的空氣動力部件。[5]賽巴斯蒂安·維泰爾奇米·雷克南的法拉利皆須更換動力單元。兩位車手皆已超出本季所能使用的額度,須在本站各接受10位罰退。這對世界冠軍的爭奪至關重要,若是漢米爾頓能夠奪得分站冠軍且維泰爾以第二名以下的成績完賽,則漢米爾頓便能順利拿下本年度的世界冠軍。也就是說,如果漢米爾頓帶領梅賽德斯以一、二名完賽,而維泰爾屈居第三,正如2015年大多數分站的結果一般,則車手世界冠軍將在本季還剩3站的情況下提前揭曉。馬諾瑪魯西亞的威爾·史蒂文斯因為更換了他的引擎、渦輪增壓器及熱能發電機單元(),須接受20位罰退。[6]雷諾使用了他們剩餘12次配額中的11次,以對其動力單元做出變動。[7]然而,紅牛紅牛二隊兩支車隊選擇不使用這次的更新上場比賽,稱不值得以罰退來換取此性能上的增進。[8]薩伯車隊在此站慶祝他們在一級方程式賽車的第400場大獎賽出賽。[9]

此站與前幾場比賽一樣使用了兩段DRS區。第一段位在11及12號彎之間,第二段則在20及1號彎間的起跑大直道。[1]輪胎供應商倍耐力在此站提供十支車隊兩款晴天輪胎配方,分別是作為「首選胎」的白色中性胎,以及作為「備選胎」的黃色軟胎,供應商表示出於這條賽道複雜程度的不同而選擇這兩款配方。另外,本站也將提供綠色半雨胎及藍色全雨胎兩款雨胎。[10]

氣象預測指出比賽週末將會是雨天,特別是在週五下午及週六風雨最強,而正賽當日的降雨機率則偏低。[11]

自由練習賽

根據2015年賽季的規則,比賽周末將舉行三階段自由練習賽,週五的兩場長一個半小時,剩餘的一場一小時練習賽則位在週六排位賽之前。[12]不過,第二階段練習賽因為暴雨及雷雨,再加上洪水警報的緣故而被取消。[13][14]另外兩階段練習賽則是在陰雨的天氣下照常進行。[15][16]

尼可·羅斯堡是週五全場最快車手,領先兩位紅牛車手丹尼爾·科維亞特丹尼爾·里卡多。第一階段練習賽展開時的賽道路面相當濕滑,不過當時雨勢已停,路面隨著練習賽的進行漸漸轉乾,車手們隨後也紛紛換上半雨胎。路易斯·漢米爾頓排上第五名,位在小卡洛斯·塞恩斯之後。儘管在練習賽後段才上場,費爾南多·阿隆索仍駕駛著換上新動力單元的麥拉倫拿下第九名。帕斯托·馬爾多納多因為面臨變速箱故障而無法上場,另一方面,薩伯的拉菲爾·馬賽羅頂替費利佩·納斯爾,在練習賽尾聲以0.3秒之差擊敗隊友馬庫斯·埃里克森[15]

週六的練習賽為確保觀眾的安全並未開放入場觀戰。路易斯·漢米爾頓是此階段的最快車手,位在有望與他爭奪世界冠軍的對手賽巴斯蒂安·維泰爾之前。隨著天氣狀況不斷地惡化,維泰爾在此階段接連發生兩次打滑旋轉。馬克斯·維斯塔潘以最後一名完賽,印度威力尼克·胡肯伯格位居第三,位在維爾特利·鮑達斯及小塞恩斯之前。[16]

排位賽

惡劣的天氣持續擾亂週六的賽程,排位賽數度延後,最終改期至週日上午舉行。[17]許多車手也支持這項決定,簡森·巴頓表示:「這是正確的決定。但另一方面,也許提早個三小時對粉絲來說會是較好的決定。我們也希望能夠上場並盡力表現,不過延後的確是有必要的。」[18]

排位賽共包含三個部分,各個階段分別長18、15、12分鐘,前兩階段各淘汰五名車手。[12]第一階段排位賽(Q1)在開始五分鐘後便被中斷,小卡洛斯·塞恩斯在4號彎處撞車,因而帶出了紅旗。基於雨勢可能會持續惡化及排位賽隨時會因為天氣而被中斷,各車隊早早便出場爭取排位名次,路易斯·漢米爾頓、尼可·羅斯堡和丹尼爾·里卡多接連寫下最快圈速。除了小塞恩斯之外,兩位馬諾瑪魯西亞車手及薩伯的馬庫斯·埃里克森和費利佩·納斯爾也在第一階段被淘汰。賽巴斯蒂安·維泰爾在與賽道護欄接觸後,以第15名結束Q1,勉強地挺進Q2。[19]

第二階段排位賽中,兩位梅賽德斯持續刷新圈速並保有領導地位,其中,羅斯堡又以0.1秒之差領先隊友漢米爾頓。費爾南多·阿隆索跑得比維爾特利·鮑達斯快並尋求挺進Q3,後者隨後則被馬克斯·維斯塔潘擠出前10名之外。同樣無法進入前10名的包括兩位路特斯車手及麥拉倫的簡森·巴頓。不久之後,雨勢加劇,車手們無法再做出更快的圈速,許多車手在第二階段排位賽後段發生打滑旋轉。[19]

隨著雨勢的惡化,賽會決議取消第三階段排位賽,並以第二階段之成績作為正賽發車位。因此,羅斯堡保住他的連續第三座桿位,領先了後方的漢米爾頓、里卡多與科維亞特。法拉利的賽巴斯蒂安·維泰爾取得第5位,但他因為受罰而把第三排發車位讓給了兩位印度威力車手塞吉歐·培瑞茲及尼克·胡肯伯格。隨著兩位法拉利車手受到罰退,費爾南多·阿隆索的發車位上升至第9位,這是麥拉倫本季至今最佳的一次。[20][21][22]在取得連續第三座桿位後,羅斯堡表示經過日本被漢米爾頓超車及俄羅斯領跑後退賽的遭遇後,他非常想要贏得這場分站的冠軍。[23]小卡洛斯·塞恩斯的排位賽成績未能跑在里卡多於Q1的最快圈速107%之內,需經過幹事准許後才得以參加正賽。[20]他隨後取得許可,車隊也才能開始為他的起跑做準備。[24]在更換變速箱後,維爾特利·鮑達斯收到了5位罰退,使他從第11位下滑至第16位發車。[25]

正賽

馬克斯·維斯塔潘追平他本季的最佳紀錄,以第四名完賽。

雖然雨勢在比賽展開前已經停歇,但賽道依舊濕滑,所有車手選擇換上半雨胎起跑。漢米爾頓的起跑相當具有優勢,在1號彎便對桿位得主羅斯堡展開攻勢,迫使德國人閃出賽道,讓漢米爾頓取得領先。羅斯堡這一次讓開的舉動使他丟掉更多的名次,落到了漢米爾頓、科維亞特、里卡多及培瑞茲之後。後方涉及到阿隆索、馬薩、兩位薩伯車手埃里克森、納斯爾及鮑達斯的一起事故,使得鮑達斯在第一圈便進站率先換上光頭胎,納斯爾也隨著賽道逐漸轉乾藉機進站。[24][26]威爾·史蒂文斯被隊友亞歷山大·羅西從後方撞上,損壞了他的尾翼而使他退賽。[27]最後一位起跑的小卡洛斯·塞恩斯從事故中獲益,在第1圈結束後上升至第10名。羅斯堡很快地從培瑞茲手中奪回第4名,另外,因為紅牛在雨天有著強勢的表現,使得前方的漢米爾頓持續受到來自科維亞特的壓力。當科維亞特僅以半秒之差落後這位積分榜領先者時,虛擬安全車卻在第5圈出動,以清除事故在1號彎所留下的碎片。[24]到了第7圈,維爾特利·鮑達斯因為在1號彎的事故造成阻尼器故障而提前退賽。[28]虛擬安全車在第8圈結束後,羅斯堡立刻對里卡多展開攻勢並拿下第3名,又在同圈超越科維亞特來到第2名。羅曼·格羅斯讓成為第1圈事故中的另一位受害者,他在第12圈第二度進站並以退賽收場。同時,從第13位發車的賽巴斯蒂安·維泰爾已經來到第6名。前方,科維亞特在嘗試超越羅斯堡時衝出賽道,也讓其隊友里卡多來到第3名,接著又以一次成功地超車從羅斯堡手中拿下第2名。[24]

里卡多開始向漢米爾頓爭奪領先,最終澳洲人在第15圈超越漢米爾頓。隨著半雨胎的抓地力逐漸退化,賽道上出現許多超車鏡頭。羅斯堡在第16圈第二度嘗試超越隊友失敗,一圈後,維斯塔潘順利從維泰爾手中拿下第6名,接著因為跑開又把名次讓了回去。第18圈,羅斯堡超越漢米爾頓,後者則在這圈結束前進站換上黃色軟胎。其餘的前段車手也在接下來的幾圈內跟進換胎。進站潮結束後,里卡多持續領跑,羅斯堡、科維亞特及漢米爾頓緊追在後。[24][26]第20圈,奇米·雷克南發生打滑衝出賽道,撞上賽道護欄後,還能回到場上並進站換上新的鼻翼。兩位梅賽德斯車手在第22圈分別超越他們各自的紅牛對手,現在來到第5名的維泰爾已開始追進前方四名車手。第24圈,他來到科維亞特後方,並順利超車拿下第4名,而尼可·羅斯堡在第25圈時已把與里卡多的差距拉開至9秒。漢米爾頓在一圈後超越里卡多拿下第2名,雷克南則被迫退賽。[24]馬薩在第24圈也面臨與他隊友相同的問題,最終以退賽收場。[28]

簡森·巴頓取得他本季最佳的成績,以第6名在積分圈內完賽。

到了第27圈,馬庫斯·埃里克森的薩伯停在了賽道邊上,這也使得大會部署安全車出動。賽事進行至一半,前幾位的名次依序為:羅斯堡、漢米爾頓、里卡多、科維亞特、維斯塔潘及維泰爾,其中,維泰爾利用安全車期間進站換上白色中性胎使他落到了第6名。安全車在第32圈結束後回到維修站,維泰爾在維斯塔潘進站換胎後再度來到第5名。比賽重新展開,德國人在1號彎抓到科維亞特的失誤,順利超越來到第4名,接著在幾個彎後超過另一位紅牛車手里卡多。不過,里卡多又在下一彎奪回名次。維泰爾最終仍在下一圈的1號彎超越里卡多。另一方面,科維亞特跑開而把第5名的位子讓給了維斯塔潘及胡肯伯格。第35圈,維斯塔潘超越另一位紅牛車手里卡多,來到第4名。當胡肯伯格嘗試在一圈後嘗試超車里卡多,但卻與他發生碰撞,迫使德國人退賽。里卡多依舊能回到場上,但隨後被他的隊友超越,而後方的簡森·巴頓則來到第7名。賽會再次部署虛擬安全車以移除胡肯伯格的車輛,羅斯堡選擇在此期間進站,使得他的名次下滑至漢米爾頓、維泰爾及維斯塔潘之後。虛擬安全車在第40圈結束,羅斯堡抓到維斯塔潘的尾流上到第3,而阿隆索來到了第6,其隊友巴頓則位居第5名。羅斯堡用上了新的輪胎在第42圈順利超過維泰爾。[24]

一圈後,丹尼爾·科維亞特在倒數第2彎壓到賽道邊濕滑的人工草皮,發生打滑而撞上左側賽道護欄,造成賽會再次部署安全車。漢米爾頓及維泰爾皆利用這次機會換上新胎,巴頓也在第45圈進站。安全車在第46圈結束後回到維修區,此時的名次依序為:羅斯堡、漢米爾頓、維斯塔潘、維泰爾、阿隆索、培瑞茲、巴頓及馬爾多納多。比賽再度展開,維斯塔潘嘗試超越漢米爾頓失敗,反而在之後被維泰爾超車。到了第48圈,羅斯堡因為後輪打滑衝出賽道,將領先地位讓給了漢米爾頓。[26][29]德國人之後稱他的失誤是因為一股強烈的陣風所致。[30]漢米爾頓很快地拉開與隊友的差距,簡森·巴頓在第50圈超過隊友阿隆索來到第6名,但在比賽尾聲將名次讓給了小塞恩斯。[24]阿隆索曾跑在第5名,但因為引擎動力不足使得名次下滑,最終以第11名完賽。[31]比賽剩下最後幾圈,維泰爾逐漸追進第2名的羅斯堡,不過未能超越。這意味著拿下率先衝線的漢米爾頓順利拿下分站冠軍,並取得他職業生涯第3座世界冠軍。[24][26]

賽後

在由艾爾頓·強主持的頒獎台訪問中,尼可·羅斯堡表示他對比賽的結果感到失望。[32]他在休息間將他的頒獎台帽丟向路易斯·漢米爾頓,顯然地透過此舉動來洩憤,不過,他在之後輕描淡寫地形容這「只是他們特有的嬉鬧方式」。[33]另一方面,賽巴斯蒂安·維泰爾對他的表現感到滿意,他表示車隊已經「超乎所有人的預期」。[32]新科世界冠軍漢米爾頓稱他的第三座冠軍是他「這一生最偉大的時刻」,同時也感謝他父親與家人的支持。[34]談到他的前兩次奪冠的過程,他說:「前兩次皆在最後一場分站才定下,真的是高潮迭起。這一次雖然沒有特別超凡,但還是感到如此地特殊……這也證明了我超越了去年的自己——也追平了艾爾頓。」[35]他形容追平他偶像的奪冠數是「一個非常震撼人心的經驗」,更表示他感到「非常喜悅」。[34]然而,梅賽德斯隊內出現了更多的不和,尼可·羅斯堡稱漢米爾頓在起跑時的舉動「非常、非常地激進」。漢米爾頓談到這起事件:「剛開始我與尼可相當接近。這並非故意的。我們都重踩煞車且那裏並沒有抓地力,當他開始轉向時,我卻仍無法轉動方向盤。」[36]車隊的執行董事托托·沃爾夫()表示這起事件還須討論,而漢米爾頓則駁回了這個念頭,他表示「沒有這個必要。每個人都有發表意見的權利,但也不要緊,我已經贏得了這場分站冠軍。」[37]

賽事結果

排位賽成績

名次 車號 車手 車隊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1 發車位
1 6 尼可·羅斯堡 梅賽德斯 1:56.671 1:56.824 1
2 44 路易斯·漢米爾頓 梅賽德斯 1:56.871 1:56.929 2
3 3 丹尼爾·里卡多 紅牛-雷諾 1:56.495 1:57.969 3
4 26 丹尼爾·科維亞特 紅牛-雷諾 1:57.640 1:58.434 4
5 5 賽巴斯蒂安·維泰爾 法拉利 2:00.950 1:58.596 132
6 11 塞吉歐·培瑞茲 印度威力-梅賽德斯 1:59.284 1:59.210 5
7 27 尼克·胡肯伯格 印度威力-梅賽德斯 1:58.325 1:59.333 6
8 19 費利佩·馬薩 威廉斯-梅賽德斯 2:00.902 1:59.999 7
9 33 馬克斯·維斯塔潘 紅牛二隊-雷諾 1:58.689 2:00.199 8
10 14 費爾南多·阿隆索 麥拉倫-本田 1:59.704 2:00.265 9
11 77 維爾特利·鮑達斯 威廉斯-梅賽德斯 1:59.569 2:00.334 163
12 8 羅曼·格羅斯讓 蓮花-梅賽德斯 2:00.236 2:00.595 10
13 22 簡森·巴頓 麥拉倫-本田 2:00.261 2:01.193 11
14 13 帕斯托·馬爾多納多 蓮花-梅賽德斯 2:00.844 2:01.604 12
15 7 奇米·雷克南 法拉利 1:58.198 1:59.703 182
16 9 馬庫斯·埃里克森 薩伯-法拉利 2:02.212 13
17 12 費利佩·納斯爾 薩伯-法拉利 2:03.194 16
18 53 亞歷山大·羅西 瑪魯西亞-法拉利 2:04.176 17
19 28 威爾·史蒂文斯 瑪魯西亞-法拉利 2:04.526 194
107%時間:2:04.653
NC 55 小卡洛斯·塞恩斯 紅牛二隊-雷諾 2:07.304 205
來源:[38]
備註

^1 -由於第二階段下起暴雨及賽道濕滑的狀況,隨後的第三階段因此被取消,第二階段排位賽成績將做為正賽的起跑順序。[38]
^2 -賽巴斯蒂安·維泰爾及奇米·雷克南皆因為更換動力單元,各須接受10位罰退。[6]
^3 -維爾特利·鮑達斯因為在排位賽後更換變速箱,須接受5位罰退。[25]
^4 -威爾·史蒂文斯因為對其動力單元做出多項變更,須接受20位罰退,但出於小塞恩斯未能作出圈速,史蒂文斯不須退到最後一位發車。[39]
^5 -小卡洛斯·塞恩斯的排位賽成績未能跑在全場最佳成績的107%之內,在經過幹事許可後,得以從最後一位發車。

正賽成績

名次 車號 車手 車隊 圈數 時間/退賽 發車位 積分
1 44 路易斯·漢米爾頓 梅賽德斯 56 1:50:52.703 2 25
2 6 尼可·羅斯堡 梅賽德斯 56 +2.850 1 18
3 5 賽巴斯蒂安·維泰爾 法拉利 56 +3.381 13 15
4 33 馬克斯·維斯塔潘 紅牛二隊-雷諾 56 +22.359 8 12
5 11 塞吉歐·培瑞茲 印度威力-梅賽德斯 56 +24.413 5 10
6 22 簡森·巴頓 麥拉倫-本田 56 +28.058 11 8
71 55 小卡洛斯·塞恩斯 紅牛二隊-雷諾 56 +30.619 20 6
8 13 帕斯托·馬爾多納多 蓮花-梅賽德斯 56 +32.273 12 4
9 12 費利佩·納斯爾 薩伯-法拉利 56 +40.257 15 2
10 3 丹尼爾·里卡多 紅牛-雷諾 56 +53.571 3 1
11 14 費爾南多·阿隆索 麥拉倫-本田 56 +54.816 9
12 53 亞歷山大·羅西 瑪魯西亞-法拉利 56 +1:15.277 17
Ret 26 丹尼爾·科維亞特 紅牛-雷諾 41 事故 4
Ret 27 尼克·胡肯伯格 印度威力-梅賽德斯 35 碰撞 6
Ret 9 馬庫斯·埃里克森 薩伯-法拉利 25 機械故障 14
Ret 7 奇米·雷克南 法拉利 25 煞車/事故損壞 18
Ret 19 費利佩·馬薩 威廉斯-梅賽德斯 23 機械故障 7
Ret 8 羅曼·格羅斯讓 蓮花-梅賽德斯 10 機械故障 10
Ret 77 維爾特利·鮑達斯 威廉斯-梅賽德斯 5 碰撞損壞 16
Ret 28 威爾·史蒂文斯 瑪魯西亞-法拉利 1 機械故障 19
來源:[40]
備註
  • ^1 -小卡洛斯·塞恩斯以第六名完賽,但因為在維修道超速而被罰5秒加時。[40]

賽後排名

車手積分榜
名次 車手 積分
1 路易斯·漢米爾頓 327
2 賽巴斯蒂安·維泰爾 251
3 尼可·羅斯堡 247
4 奇米·雷克南 123
5 維爾特利·鮑達斯 111
車隊積分榜
名次 車隊 積分
1 梅賽德斯 574
2 法拉利 374
3 威廉斯-梅賽德斯       220
4 紅牛-雷諾 150
5 印度威力-梅賽德斯 102
  • 註記:僅列出前五名。
  • 粗體字內容表示2015年世界冠軍。

參考資料

  1. . formula1.com. FOM. [201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5).
  2. . FIA.com (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utomobile). 2014-09-12 [2015-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07) (英语).
  3. . FIA.com (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utomobile). 2014-12-03 [2015-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 (英语).
  4. . formula1.com. FOM. 2015-10-23 [201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5).
  5. . formula1.com. FOM. 2015-10-23 [201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5).
  6. . formula1.com. FOM. 2015-10-22 [201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5).
  7. Barretto, Lawrence. . autosport.com. 2015-10-23 [201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5).
  8. Parkes, Ian. . autosport.com. 2015-10-22 [201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3).
  9. . formula1.com. FOM. 2015-10-21 [201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5).
  10. . Pirelli. 2015-10-19 [201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5).
  11. . Grand Prix Times. 2015-10-21 [201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5).
  12. . formula1.com. FOM. [201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5).
  13. Collantine, Keith. . F1Fanatic. 2015-10-22 [201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5).
  14. Parkes, Ian. . autosport.com. 2015-10-23 [201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5).
  15. Collantine, Keith. . F1Fanatic. 2015-10-23 [201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5).
  16. Barretto, Lawrence. . autosport.com. 2015-10-24 [201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5).
  17. Galloway, James. . Sky Sports. 2015-10-25 [201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5).
  18. Barretto, Lawrence. . autosport.com. 2015-10-24 [201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5).
  19. Collantine, Keith. . F1Fanatic. 2015-10-25 [201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5).
  20. Anderson, Ben. . autosport.com. 2015-10-25 [201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5).
  21. . BBC. [201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5).
  22. Benson, Andrew. . BBC Sports. 2015-10-25 [201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5).
  23. Collantine, Keith. . F1Fanatic. 2015-10-25 [201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5).
  24. Davies, Tom. . The Guardian. 2015-10-25 [2015-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8).
  25. Parkes, Ian. . autosport.com. 2015-10-25 [201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5).
  26. Rothwell, James. . The Telegraph. 2015-10-25 [2015-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8).
  27. . Manor Racing. [2015-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8).
  28. . Williams F1. [2015-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8).
  29. . formula1.com. FOM. 2015-10-25 [2015-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9).
  30. Wise, Mike. . Sky Sports. 2015-10-30 [2015-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30).
  31. Freeman, Glenn. . autosport.com. 2015-10-25 [2015-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8).
  32. . formula1.com. FOM. 2015-10-25 [2015-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9).
  33. Gill, Pete. . Sky Sports. 2015-10-27 [2015-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9).
  34. . formula1.com. FOM. 2015-10-25 [2015-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9).
  35. Benson, Andrew. . BBC. 2015-10-25 [2015-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9).
  36. Benson, Andrew. . BBC. 2015-10-25 [2015-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9).
  37. . BBC. 2015-10-28 [2015-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9).
  38. . Formula1.com. Formula One Administration. 2015-10-25 [201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6).
  39. . gpupdate.net. 2015-10-23 [2015-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6).
  40. . Formula1.com. Formula One Management. 2015-10-25 [2015-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7).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2015年美國大獎賽
上一场:
2015年俄羅斯大獎賽
2015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
美國大獎賽
下一场:
2015年墨西哥大獎賽
上一届:
2014年美國大獎賽
下一届:
2016年美國大獎賽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