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羅興亞人危機

2016年羅興亞人危機,又稱2016年緬甸政府對羅興亞人襲警的反擊行動,指的是緬甸对該國西部若開邦羅興亞人恐怖分子的反擊行動。這次行動是針對羅興亞人恐怖分子襲擊邊境警察營地的反擊,有部份人聲稱,安全部隊在行動中有大規模的戰爭罪行,包括就地正法肢體暴力等。聯合國國際特赦組織等人權團體、美國國務院馬來西亞政府對該行動做了批評,部份人聲稱緬甸軍隊侵犯了人權,並因此批評掌握緬甸政府實權的國務資政昂山素季,認為她對這個問題不採取行動、沉默、未加阻止。[9]緬甸民眾普遍支持政府,認為羅興亞人本來就是非法移民。中國[10]印度[11][12]俄羅斯[13]日本[14]等國家認為羅興亞人恐怖分子襲擊在先,支持緬甸政府打擊恐怖主義

2016年缅甸政府對罗兴亚人襲警的反擊行動
若开邦在缅甸的位置
日期2016年10月9日 (2016-10-09)-2017年1月
地点 緬甸若开邦
类型
主题罗兴亚穆斯林進攻緬甸警察,遭到缅甸军方和警察武装反擊
起因
  • 英國殖民時期,羅興亞人侵入若開邦,殺害數萬當地人,屠殺、驅逐本來居住於該地的佛教徒
  • 緬甸獨立後,羅興亞人武裝叛亂企圖將若開邦從緬甸分裂出去
  • 羅興亞人在歷史上的行為導致了緬甸政府和大多數緬甸人與其積怨,存在一定程度上歧視羅興亞人的現象
  • 佛教徒穆斯林社群关系紧张
  • 直接原因:羅興亞武装分子袭击缅甸边防警
结果
  • 有人認為緬甸政府安全部队方面大规模侵犯人权
  • 大量羅興亞人離開若開邦,羅興亞人自稱為難民,聲稱被緬甸政府逼遷,而緬甸政府和大多數緬甸人認為他們本來就是非法移民
死亡1,000人以上[7][8]
发布禁令缅甸政府严禁媒体踏入若开邦北部

背景

根據緬甸國家報告,2016年10月9日,若開邦的一些羅興亞人武裝人員襲擊了幾個邊界警察營地,造成9名警察死亡,武器和彈藥也被搶走。主要攻擊發生在貌奪鎮。攻擊者的真實身份仍然未知。為了應對這些攻擊,緬甸安全部隊開始對羅興亞穆斯林進行大規模武裝行動。而羅興亞人認為遭到濫殺。[9]

反擊行動

在襲擊警察營地事件發生後,緬甸軍隊開始在若開邦北部的村莊執行武裝行動。在最初的行動中,有幾十人死亡許多人被捕。隨著行動繼續,傷亡人數增加。有西方媒體聲稱出現了任意逮捕,法外處決,輪姦和對平民的暴行和搶劫。據西方媒體報導,到目前為止已有數百名羅興亞人喪生,大約有2萬至3萬名羅興亞人逃離緬甸自稱難民,並到孟加拉國避難。

在11月下旬,人權觀察發布了衛星圖像,顯示大約五條村莊的1,250個羅興亞人房屋被安全部隊燒毀。他們聲稱在11月的一次事件中,緬甸軍隊使用武裝直升機射擊和殺死平民。由於緬甸政府禁止外國媒體和人權團體進入該地區,因此,平民傷亡的確切數字仍然未知。若開邦也被西方反對緬甸政府的人稱為“資訊黑洞”。

那些聲稱因迫害而逃離緬甸的羅興亞人報告說,緬甸國防軍殺害男人強姦婦女、燒毀房子,和把孩子們扔在燃燒的房子裏。在納夫河上運送羅興亞難民的船隻常常被緬甸軍方槍擊。2017年1月,至少有四名警察被政府當局拘留,在2016年11月安全部隊打擊羅興亞人穆斯林的影片公開後,政府當局拘留了該名警察。這是自從鎮壓開始以來,政府在該地區懲罰自己的安全部隊的第一起事件。[9]

支持

由於羅興亞人在歷史上屠殺了數萬緬甸人並驅逐殺害當地佛教徒,且試圖通過武裝叛亂從緬甸獨立和印度合併,因此,大多數緬甸人支持政府軍採取的行動,他們認為羅興亞人本來就是非法移民,不是緬甸人。中國[15]、印度[16][17]、俄羅斯[13]、日本[14]等國家認為羅興亞人恐怖分子襲擊在先,支持緬甸政府打擊恐怖主義。

批評

緬甸政府對羅興亞人的軍事打擊遭到西方一些國家和人權組織的批評。大赦國際對羅興亞少數民族的軍事鎮壓稱為“危害人類罪”,並說軍隊將平民作為“有計劃的暴力行為”的目標。12月,聯合國強烈批評緬甸政府對待羅興亞人的態度,稱之「冷酷無情」。緬甸政府的行動也遭到孟加拉國馬來西亞印尼的抗議。

緬甸實際上的政府首腦國務資政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昂山素季特別受到批評。批評內容不乏她對這個問題的不採取行動和沈默,並且沒有採取太多措施防止軍事濫用。她回答說:“告訴我一個沒有人權問題的國家”。前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若開邦訪問了一星期後,對該地區人權表示深切關注。早些時候,聯合國辦事處說,對羅興亞人的迫害可以被視為危害人類罪。[9]2016年起,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科菲·安南因此受邀请带领半官方团队针对羅興亞問題进行调查[18],再于2017年8月23日刊登若開邦和平宣言,推动措施以改善此地区人民的生活条件。[19]缅甸政府于2017年8月24日接受建议书。[20]

根據BBC在2017年9月的報導,因為種種外界較少去了解的歷史恩怨,包含英國殖民時代的仇恨淵源,在羅興亞人議題上緬甸民間「幾乎一面倒支持政府,軍方的支持度亦正在增加」,多數民眾所持看法與西方觀點大相逕庭,所以昂山素季政府不論其內心深處真實想法如何都很難去批評,否則無異毀掉自身群眾基礎。[21]

參考

  1. . ABC News. 2017-03-01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4) (澳大利亚英语).
  2. Sim, David.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 UK. 2017-02-08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4).
  3. . BBC News. 2017-01-04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4).
  4. Hamad, Ruby. .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17-02-13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4).
  5. . The Independent. 2016-12-13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4).
  6. Smith, Matthew. . CNN.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4).
  7. . The Independent. 2017-02-08 [2017-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5).
  8. . Radio Free Asia. [2017-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4) (英语).
  9. . BBC News. 2017-01-10 [2017-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3) (英语).
  10. Nations, Agence France-Presse at the United. . the Guardian. 24 December 2017 [3 Octo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7).
  11. . Reuters. 2017-08-14 [2020-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7).
  12. . BBC News. 2017-09-25 [2020-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英语).中文報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3. . oc-media.org. [14 Sept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1).
  14. . mofa.go.jp. [14 Sept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7).
  15. Nations, Agence France-Presse at the United. . the Guardian. 24 December 2017 [3 Octo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7).
  16. . Reuters. 2017-08-14 [2020-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7).
  17. . BBC News. 2017-09-25 [2020-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英语).中文報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8. . 2016-08-25 [2017-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8).
  19. . 2017-08-23 [2017-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20. . 2017-08-25 [2017-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5).
  21. . BBC中文網. 2017-09-21 [2017-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5).

延伸閱讀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