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街 (曼哈頓)

23街是横贯美國紐約州纽约市曼哈顿区的一条主要街道,為曼哈頓格子式街道計畫中少數能双向通行的街道。23街以第五大道为界(交汇于麦迪逊广场公园),分为东23街西23街。自1999年起,麥迪遜廣場公園附近23街以北的區域被稱為NoMAd,取英文麥迪遜廣場公園北方之意(NOrth of MADison square park).[1][2][3]。23街現在從東河第十一大道結束,過去曾經可以一直通到哈德遜河畔

這張明信片畫中為1907年時23街的街景。

西23街

公園大道向西看去的东23街街景。照片右後方的樹為麥迪遜廣場公園

西23街為哈德遜河到第五大道的段落。西23街貫穿雀兒喜區。十九世紀後期西23街位於雀兒喜的路段有著許多著名的劇院,例如皇宮歌劇院()、派克歌劇院(Pike's Opera House)、與普洛克特劇院(Proctor's Theater),是當時美國劇院的指標,其意義就如今日的百老匯一般。二十世紀初期其西端為位於雀兒喜碼頭北邊的63號碼頭帕翁尼亞渡船口(Pavonia Ferry),亦造就了西23街雀兒喜區的繁榮。在百老匯大道上的帝國劇院()開幕也象徵百老匯劇院區逐漸取代位於西23街的雀兒喜劇院區的地位。雀兒喜旅館位於西23街第七與第八大道中間的路段,於1884年建成,是紐約市第一個合作公寓大樓,一直到1902年皆為紐約最高的大樓[4]

東23街

位於23街(前)與百老匯大道(左)與第五大道(右)交接處的熨斗大廈

東23街為第五大道至東河羅斯福快速道路)。東23街為葛萊姆西公園區(Gramercy Park)的主要道路。大都會人壽保險的總部就位於東23街與麥迪遜大道的交接口。大都會人壽位於麥迪遜大道1號的大樓為曼哈頓最早的摩天大樓之一[5],上面的鐘為其特色;麥迪遜大道11號大樓原本設計的比現在還要高,但是因為經濟大蕭條的緣故,大都會人壽只好縮減大樓高度,但是其裝飾風藝術設計仍是非常精美。

1966年10月17日東23街發生了一場大火災,兩棟樓房遭祝融之災,十二名消防員命喪火場。二十三街火災(23rd Street Fire)為911事件之前紐約消防史上消防員死傷最嚴重的一場火災[6]。東23街與百老匯大道交叉口為著名的熨斗大廈所在地。

公共運輸

所有經過23街的紐約地鐵路線皆有在23街設慢車停靠站:

紐新航港局過哈德遜河捷運在23街也有設站。紐約市公車的M23行經23街全線。

交叉道路

参考文献

  1. Louie, Elaine. . The New York Times. August 5, 1999 [July 4,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30).
  2. Feirstein, Sanna. .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2002: 103. ISBN 0814727123.
  3. Sternbergh, Adam. . New York. April 11, 2010 [July 4,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5).
  4. Chamberlain, Lisa. . The New York Times. June 19, 2007 [September 19,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5. Matlins, Melissa. . Skyscraper Museum. [July 4,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0).
  6. O'Donnell, Michelle. . The New York Times. October 17, 2006 [August 7,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30).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