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 the Walrus
《我是海象》是一首披头士乐队于1967年发行的歌曲。它于该年12月出现在披头士乐队的电视电影《Magical Mystery Tour》中,同时也收录在和此电影同名的英国版迷你专辑和美国版专辑里。该歌曲是热门单曲《Hello, Goodbye》的b面歌曲。《我是海象》在1967年12月同时以单曲和专辑身份位居英国排行榜的第一和第二。
I Am the Walrus | ||||
---|---|---|---|---|
披头士乐队的单曲 | ||||
A面 | Hello, Goodbye | |||
发行日期 | 1967年11月24日 | |||
格式 | 七英寸单曲 | |||
录制時間 |
| |||
类型 |
| |||
时长 | 4:33 | |||
唱片公司 | Parlophone | |||
词曲 | Lennon–McCartney | |||
乔治·马丁 | ||||
The Beatles单曲年表 | ||||
| ||||
创作过程
据作家Ian MacDonald,《我是海象》的模板,最有可能是Procol Harum的《A Whiter Shade of Pale》。后者是1967年夏的热门单曲,也是约翰·列侬当时最喜欢的歌曲。我是海象的歌词,来源于列侬当时正在构思的三首曲子。在创作第一首时,他受在韦布里奇的家中听到的警笛声启发,按照警笛声的节奏和旋律写下了“Mis-ter cit-y police-man sit-ting pret-ty lit-tle…”这几行歌词。第二首是关于他坐在自家的花园中的押韵短句。第三首则是关于坐在玉米片上的无意义歌词。因其无法完成这三首歌,他最终把这三个构思合为一首歌曲。
歌词中还写进了“天空中的露西”,这是对披头士乐队早些时候所创作的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的呼应。歌曲中的海象指的正是刘易斯卡罗的诗《海象与木匠》(The walrus and Carpenter,来自爱丽丝镜中奇遇一书。)中的海象。[1]列侬曾表示懊恼,称自己后来才意识到海象是诗中的反派。[2]
歌曲的最后一部分,是在列侬的朋友,前the Quarrymen乐队成员Pete Shotton到访期间成形的。列侬就他们儿时唱过的一首儿歌询问他时,Shotton回想起了以下句子。
Yellow matter custard, green slop pie,
All mixed together with a dead dog's eye,
Slap it on a butty, ten foot thick,
Then wash it all down with a cup of cold sick.[3]
列侬借用了前两句中的几个意象,他把歌词中的“Waiting for the man to come”改为“Waiting for the van to come” 也与Shotton的建议有关。披头士乐队的官方传记作者亨特戴维斯,在这首歌的创作过程中也在场,他在1968年的传记《The Beatles》中对此进行了描述。书中指出:列侬对Shotton说,看那些混蛋怎么搞懂这首歌。乐队于印度学习超然冥想期间,乔治·哈里森告诉记者Lewis Lapham,《I am the Walrus》中的一行包含了他们的冥想导师Maharishi Mahesh Yogi给予他的个人真言。[4]
人员
- 约翰·列侬 –主唱, 电钢琴
- 保罗·麦卡特尼 低音吉他手鼓
- 乔治·哈里森 –电吉他
- 林格·斯塔 –鼓
- 交响乐作曲、指挥和制作 乔治·马丁
- 录音音乐家 – 弦乐器, 銅管樂器和 木管乐器
- Mike Sammes –伴唱
- 托马斯·雷 –伴唱[5]
- 迈克·平德 –伴唱[5]
- 傑夫·艾莫瑞克和Ken Scott 为录音工程师
参见
外部链接
- MetroLyrics上歌曲的完整歌词
参考资料
- MacDonald 2005, p. 268.
- Sheff 2000, p. 185.
- Davies 2002.
- Lapham 2005, p. 56.
- . Discussionsmagazine.com. 2015-01-15 [2016-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