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貿科特蘭車站

世貿科特蘭車站英語:),又稱科特蘭街-世界貿易中心車站,在牆壁上以「世界貿易中心」顯示,過去分別稱為「科特蘭街」及「科特蘭街-世界貿易中心」,是美國紐約地鐵IRT百老匯-第七大道線曼哈頓下城的一個地鐵站。此站位於格林尼治街科特蘭街的交界,鄰近世界貿易中心,任何時候都設有1號線列車服務。

世貿科特蘭
1
車站重啟當日的兩個月台,面向北面
位置紐約州紐約市曼哈頓區格林尼治街180號
镇区曼哈頓
区域金融區世界筫易中心
地理坐标40.710°N 74.012°W / 40.710; -74.012
车站类别紐約地鐵車站
途经1  1  (任何時候停站)
軌道IRT百老匯-第七大道線
系統A系統IRT
2個側式月台
股道2條
交通 PATH紐瓦克-世界貿易中心線霍博肯-世界貿易中心線世界貿易中心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地下
无障碍车站 無障礙通行
建筑设计 此站設有無線網絡蜂窩服務[1]
其他
车站代码328[2]
历史
启用日期1918年7月1日1918-07-01
关闭日期2001年9月11日2001-09-11
重建日期2018年9月8日[3]
旧称科特蘭街-世界貿易中心
营运
乘客數量
(2018)
1,245,455[4]
排行324/422
下一站
北向錢伯斯街1 
南向雷克托街1 


北向 錢伯斯街1 
南向 南碼頭1 
位置

原初的科特蘭街車站由跨區捷運公司(IRT)興建,並在1918年啟用。車站在1960年代原初的世界貿易中心興建時進行翻新。當時車站位於科特蘭街地面的一部分需要拆除以便興建世界貿易中心。科特蘭街車站在九一一襲擊事件中嚴重損壞。雖然百老匯-第七大道線在2002年就恢復運行,但車站的重建一直拖延至2015年,紐約與新澤西港口事務管理局需要首先興建此站正下方的PATH車站才可施工。經過1.58億美元重建,科特蘭街車站在2018年9月8日以「世貿科特蘭」的名義重新啟用。

車站與PATH的世界貿易中心車站連接,同時亦可進行出站以行人通道前往福爾頓轉運中心

車站結構

軌道配置圖
雷克托街


曼哈顿下城大眾運輸系统
1 富蘭克林街
1 2 3 錢伯斯街
市政府 R W
2 3 公園廣場
1 世貿科特蘭
福尔顿街 2 3 4 5 A C J Z
1 雷克托街
雷克托街 R W
4 5 华尔街
华尔街 2 3
4 5 布林格陵
宽街 ( J Z)
白厅码头
G 街道層 維西街西百老匯格林尼治街九一一紀念博物館
B1
上層大堂[5]
側式月台,右側開門
百老匯北行 森林小丘-71大道市政府
平日( 深夜)往迪特馬斯林蔭路市政府
百老匯南行 灣脊區-95街雷克托街
平日往白廳街-南碼頭雷克托街
深夜往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雷克托街
側式月台,右側開門
露台 西田世界貿易中心、升降機、扶手電梯及往下層大堂樓梯
側式月台,右側開門
第七大道北行 范科特蘭公園-242街錢伯斯街
第七大道南行 南碼頭雷克托街
側式月台,右側開門
西大堂露台 商店,往布魯克菲爾德廣場
B2
下層大堂
[5]
地鐵行人通道 2 3 A C E 停靠錢伯斯街-世界貿易中心
2 3 4 5 A C J Z 途經福爾頓轉運中心
地鐵下通道 MetroCard售票機、閘機及往百老匯線月台入口
西田世界貿易中心 商店及攤擋
地鐵下通道 MetroCard售票機、閘機及往第七大道線月台入口
B3
夾層
PATH收費區 MetroCard/SmartLink售票機,往PATH月台
西大堂 商店,往布魯克菲爾德廣場
B4
PATH月台
1號軌道   霍博肯-世界貿易中心線(僅繁忙時段)往霍博肯交易廣場
島式月台A月台)
2號軌道   霍博肯-世界貿易中心線霍博肯交易廣場
島式月台B月台)
3號軌道   霍博肯-世界貿易中心線霍博肯交易廣場
4號軌道   紐瓦克-世界貿易中心線紐瓦克交易廣場
島式月台C月台)
5號軌道   紐瓦克-世界貿易中心線紐瓦克交易廣場
側式月台D月台)

車站原初位於科特蘭街格林尼治街地下,曼哈頓下城一個外號「無線電高台」的地方,該處街道有許多電子儀器販賣[6]。該站設有標準的兩個側式月台和兩條軌道[7]。車站1965年第一次翻新前,月台牆壁上曾經有由斯奎爾·J·維克斯設計、描繪船隻的馬賽克裝飾[8]。紅色的工字樑柱在兩個月台排開,每隔一柱就有標準的黑底白字的站名牌,交替顯示「科特蘭街」和「世界貿易中心」[9]

世貿交通樞紐

重建的車站位於格林尼治街地下,與原初車站相同[10][11]。車站繼承了雙軌雙側式月台的配置,位於地面以下20英尺(6.1[11][12][3]。軌道之間仍有樑柱,但車站北端跨過世界貿易中心交通樞紐的位置則沒有。兩個月台在車站北端、樞紐以北的位置也設有一條下通道連通[13]。月台現時設有灰色的工字樑柱,每隔一柱就有「世貿科特蘭」的站名牌。「世界貿易中心」的站名牌則安裝在車站牆壁上[14][15]。車站也設有空調系統[16]

2018年在此站以100萬美元裝設名為CHORUS的藝術品[11],由安·漢密爾頓製作,面積4350平方呎以編織為主題的藝術品。這個藝術品包括若干文件內的著名語錄,包括世界人權宣言美國獨立宣言的名言,雕刻在車站牆壁上[17][14][16]

出口

重建的車站與錢伯斯街-世界貿易中心/公園廣場/科特蘭街車站以及世界貿易中心的PATH車站連結,都是世界貿易中心交通樞紐的一部分。世貿科特蘭車站在世界貿易中心樞紐站廳(又名眼睛)以西[12][3][18]。由世界貿易中心交通樞紐進入一共有4個出口[19]。軌道下方設兩個夾層,分別位於車站南北兩端,並可轉乘PATH列車。北夾層可通往兩個月台,而南夾層只連往南行月台[13]。眼睛大廈上層陽台往上城月台還有額外的出口,南大堂亦然,可連往世界貿易中心三號大樓[12][13]。乘客可以出站經世貿樞紐前往福爾頓轉運中心轉乘[3]

南行月台設有兩個出口直通地面。第一個是在月台最北端,設有升降機和樓梯到維西街,另一個是在車站最南端往科特蘭路的一對樓梯[13]。車站可透過維西街的升降機無障礙通行,亦可透過世界貿易中心交通樞紐現有的升降機通行。車站還設有額外的升降機由月台到達下通道[20][13]

在911事件以前,車站的全天候入口位於車站北端維西街和西百老匯的交界,設有一系列閘機和一部全高式轉棍閘機[21][22]。這個出口的詢問處在2007年車站最後拆除前仍然存在[23][24]。往世界貿易中心大堂的入口[25]包括各月台中央設有全高式轉棍閘機[26],並只在平日早上6時40分至晚上10時開放[27][lower-alpha 1]。車站的南端設有通過世界貿易中心四號大樓往自由街的出口[29]

参考文献

  1. "NYC Subway Wireless – Active Stations". Transit Wireless Wifi. Retrieved 2016-05-18.
  2. .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17-06-13].
  3. Jennifer Fermino. . New York Post (New York City: New York Post). September 7, 2011 [April 17, 2014].
  4. .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17-05-31 [2017-06-01].
  5. Dunlap, David W. . The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16, 2004 [February 19, 2018] (a diagram is available here).
  6. . NPR. February 14, 2002 [September 15,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18).
  7. Dougherty, Peter. 3rd. Dougherty. 2006 [2002]. OCLC 49777633 Google Books (英语).
  8. . nycsubway.org. New York City Transit. September 28, 2001 [September 7, 2018].
  9. . Tracks of the New York City Subway. [2015-10-09].
  10. . MTA. 2018-09-08 [2018-09-10].
  11. Alberts, Hana R. . Curbed NY. April 30, 2015 [December 25, 2016].
  12. Musluoglu, Subutay. . Electric Railroaders' Association Bulletin. October 2018, 61 (10): 1, 7 [April 10, 2018] Issuu.
  13. . New York Post. August 24, 2018 [August 26, 2018].
  14. . nycsubway.org. New York City Transit. September 28, 2001 [September 7, 2018].
  15. . CBS News. September 8, 2018 [September 9, 2018] (英语).
  16. Yee, Vivian. . The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9, 2014 [September 15, 2017]. ISSN 0362-4331 (美国英语).
  17. (PDF).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9. June 18, 2018 [June 17, 20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6-17).
  18. . nycsubway.org. New York City Transit. September 28, 2001 [September 7, 2018].
  19. . nycrail.com. September 28, 2001 [September 7,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2-04-15).
  20. Glassman, Carl. . tribecatrib.com. July 5, 2017 [September 7, 2018] (英语).
  21. Anastasio, Joseph. . ltvsquad.com. July 13, 2006 [September 7, 2018] (英语).
  22. . Labelscar: The Retail History Blog. September 11, 2006 [September 7,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美国英语).
  23. Gittrich, Greg; Donohue, Pete. . New York Daily News. January 16, 2002: 18–19 [September 7, 2018] (英语).
  24. NYCSubwaySystem, , 1997 [September 7, 2018]
  25. (PDF). mta.nyc.ny.us.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October 28, 2001 [September 7, 20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1-11-09).
  1. The hours can be seen in the following video at the 0:52 mark on the door.[2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