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对“两弹一星”有杰出贡献人士的一种奖章,只发放过一次,共授予23人。于1999年9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共同颁发[1][2]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
類型国家奖章
创立1999年9月18日
頒予“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
狀態不再颁发
授予者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统计
首次授勋1999年9月18日
末次授勋1999年9月18日
合計授勋23人

钱学森获得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证书。

外观

奖章直径80毫米,为99.9%黄金所制,重约515克。奖章主体图案以五星、长城橄榄枝光芒组成。

授予

资格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共授与23人,主要授与三个方面的人员,航空航天、核武开发、国防科技中有重特大贡献的人。

名单

航空航天

核武开发

国防科技

获奖者信息

姓名 生卒年 授勋年龄 最终学历 国内单位 主要成就 领域
王希季 (1921-07-26) 1921年7月26日79岁 美國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硕士(1948)航天工业部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并提出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技术方案。航空航天
孙家栋 (1929-04-08) 1929年4月8日71岁 蘇聯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1958)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人造卫星计划技术总负责人。航空航天
任新民(1915-12-05)1915年12月5日2017年2月12日(2017歲-02歲-12)(101歲)85岁 美國密歇根大学博士(1948)航天工业部卫星工程总设计师。航空航天
杨嘉墀(1919-07-16)1919年7月16日2006年6月11日(2006歲-06歲-11)(86歲)81岁 美國哈佛大学博士(1949)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返回式卫星和东方红一号卫星。航空航天
钱学森(1911-12-11)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2009歲-10歲-31)(97歲)89岁 美國加州理工学院博士(1939)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导弹与空间计划发展。中国航天之父航空航天
屠守锷(1917-12-05)1917年12月5日2012年12月15日(2012歲-12歲-15)(95歲)83岁 美國麻省理工学院硕士(1943)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洲际导弹总设计师,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航空航天
黄纬禄(1916-12-18)1916年12月18日2011年11月23日(2011歲-11歲-23)(94歲)84岁 英國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硕士(1947)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改进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巨浪一号潜射导弹总负责人。航空航天
赵九章(1907-10-15)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1968歲-10歲-26)(61歲)追授 德國柏林大學博士(1938)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的开拓者。航空航天
姚桐斌(1922-09-03)1922年9月3日1968年6月8日(1968歲-06歲-08)(45歲)追授 英國伯明翰大学博士(1951)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发展。航空航天
钱骥(1917-12-27)1917年12月27日1983年8月28日(1983歲-08歲-28)(65歲)追授 中國国立中央大学(1943)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提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设想》。航空航天
于敏(1926-08-16)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2019歲-01歲-16)(92歲)74岁 中國国立北京大學硕士(1948)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武器理论研究。中国氢弹之父核武开发
朱光亚(1924-12-25)1924年12月25日2011年2月26日(2011歲-02歲-26)(86歲)76岁 美國密歇根大学博士(1950)北京大学核反应堆研究工作。核武开发
吴自良(1917-12-25)1917年12月25日2008年5月24日(2008歲-05歲-24)(90歲)83岁 美國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1948)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陶瓷所分离铀235同位素的突出贡献。核武开发
陈能宽(1923-04-28)1923年4月28日2016年5月27日(2016歲-05歲-27)(93歲)77岁 美國耶鲁大学博士(1950)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核装置爆轰物理、炸药和装药物理化学。核武开发
周光召 (1929-05-15) 1929年5月15日71岁 中國北京大学硕士(1954)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工作。核武开发
程开甲(1918-08-03)1918年8月3日2018年11月17日(2018歲-11歲-17)(100歲)82岁 英國爱丁堡大学博士(1948)国防科工委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究。核武开发
彭桓武(1915-10-06)1915年10月6日2007年2月28日(2007歲-02歲-28)(91歲)85岁 英國爱丁堡大学博士(1945)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计划。核武开发
王淦昌(1907-05-28)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1998歲-12歲-10)(91歲)追授 德國柏林大学博士(1934)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核武开发
邓稼先(1924-06-25)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1986歲-07歲-29)(62歲)追授 美國普渡大学博士(1950)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领导完成原子弹的理论方案。两弹元勋核武开发
钱三强(1913-10-16)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1992歲-06歲-28)(78歲)追授 法國巴黎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两弹元勋核武开发
王大珩(1915-02-26)1915年2月26日2011年7月21日(2011歲-07歲-21)(96歲)85岁 英國帝国理工学院硕士(1941)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推动中国光学研究及光学仪器制造。国防科技
陈芳允(1916-04-03)1916年4月3日2000年4月29日(2000歲-04歲-29)(84歲)84岁 中國西南联合大学(1938)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中国卫星测量技术的奠基人之一。研制原子弹爆炸测试仪器,卫星测控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国防科技
郭永怀(1909-04-04)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1968歲-12歲-05)(59歲)追授 美國加州理工学院博士(1945)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武器环境实验科学。国防科技

另注

  1. 钱学森:1946年8月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副教授,1947年5月晋升为正教授。
  2. 郭永怀:1946年在康乃尔大学参与创立航天工程研究生院,后升任教授。
  3. 彭桓武:1948年,当选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1. 陈芳允:1938年,物理系毕业,并留校任教。
  2. 屠守锷:1940年,航空工程系毕业。
  3. 王希季:1942年,机械工程系毕业。
  4. 朱光亚:1945年,物理系毕业。
  5. 邓稼先:1945年,物理系毕业。
  6. 杨嘉墀:1941年9月至1942年6月,在电机系任助教。
  7. 赵九章:1939年至1944年,任教授。

参考文献

  1. . [2020-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2).
  2. .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