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

于敏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男,天津宁河人,中國核武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獲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因對中國氫彈研製做出莫大貢獻而享有「中國氫彈之父」之称[1]

于敏
于敏
性别
出生(1926-08-16)1926年8月16日
 中华民国河北省宁河县
逝世2019年1月16日(2019歲-01歲-16)(92歲)
 中国北京市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程度北京大学物理系
职业核武器物理学家
政党 中国共产党
配偶孙玉芹
亲属辛(儿子)
元(女儿)
奖项

生平

教育经历

于敏1926年8月出生于天津宁河,他的父亲当时是天津的一位小职员。1941年进入天津木斋中学读高中,因成绩优异被推荐转学至天津耀华中学读高三[2],在耀华中学以门门功课第一的成绩闻名全校。1944年,于敏考进了北京大學工学院机电系。1946年,出于对理论物理的热爱转到理学院物理系,将理论物理定为自己的专业。1949年,于敏师从张宗燧攻读研究生并兼任助教。

1951年起,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並在中国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指导下开始了核理论研究工作。

氢弹研發

1960年底,于敏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和关键性的理论问题。1961年,于敏调任二机部参与氢弹原理研究。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鄧稼先領導的團隊下爆炸成功,隨後于敏率领的研制团队在1967年研发出中國首枚氢弹。由于于敏工作的机密性,他的名字直到1988年才被解禁,而他的真实身份则要到1999年中国政府授予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时才被解密。

1982年中国政府颁发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给《原子弹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理论问题》,于敏名列第四。[註 1] [3]

晚年及身后事

晚年,于敏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2015年1月9日,于敏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4]。并于同年4月3日获得由凤凰卫视举办的“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2014-2015”的“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另一位为饶宗颐[5]。2018年12月18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办的纪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表彰為改革先锋[6]。由於身體原因未到場出席。

2019年1月16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7][8]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決定,授予于敏共和国勋章,为本次受表彰者中唯一一位已离世者[9]

个人作品

注释

  1. 获奖共九人,排序如下:彭桓武邓稼先周光召于敏周毓麟黄祖洽秦元勋江泽培何桂莲

参考文献

  1. . AFPBB News. 2019-09-06 [2019-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7) (日语).
  2.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 [2019-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1).
  3. 杜松竹; 张锁春. . 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0. ISBN 9787806620649.
  4. . 中国新闻网. 2015-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9).
  5. . 凤凰网. 2015年4月4日 [2015年4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0月1日).
  6. . 新华网. [2018-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8).
  7. . 澎湃新闻. 2019-01-16 [2019-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6).
  8. 光明网. . 光明网. [2019-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3).
  9. . 新华网. [2019-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5).
  10. . 光明网. [2019-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4).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