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

中元節是一個漢族傳統節日,日期為農曆七月十五,本來為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後來道教視中元節為地官赦罪日而成為道教節日,又稱地官誕,是指三官大帝地官大帝(全名:中元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誕辰。道教在此日素饌普渡,祈請為亡靈赦罪。

中元普渡祭祀

中元節和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節,崇祀三官大帝天官、地官和水官,自然信仰源自於中國上古時代,天子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儀禮·覲禮篇》記「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

起源

中元節在漢代已有,在夏末秋初祭祀田地、感謝大地的節日——中元節,[1]《禮記》「月令」篇上說:「是女也(七月),農乃登榖,天子嘗新,先薦寢廟」。在收穫的季節,天子象徵性的以新榖祭祀祖廟,表達對祖先的敬意。由於祖先崇拜在中國人的信仰中占了相當重要的一環,所以「薦新」的習俗得以存活數千年,甚至在它已從國家祭典中消失以後,民間都還保持著薦新的習俗,並且集中在農曆七月十五舉行。

道教創立後,加入了道教相關內容,這天在道教又是中元地官寶誕,是地官大帝赦罪的日子,有祭祖的習俗,並祈求地官大帝赦免祖先亡魂之罪,並由個人的祖先擴大至一切亡魂。

佛教傳入後,佛教徒在佛歡喜日供養眾僧,以功德迴向父母,稱為盂蘭盆法會,後來這天就有了盂蘭盆節的名稱。道教出現後,加入了道教相關內容,七月十五這一天,中元地官赦罪清虛大帝持人鬼錄簿,檢閱善惡,若被選中,則永世難以超脫。因此,這一天,餓鬼囚徒、十方大聖都會齊集起來,道士則會供奉花果、設壇頌經,作法事,期望地官赦罪,有普度之意。因此,不論佛教或道教,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都有活動普度眾生。

相關傳說

中元地官赦罪清虛大帝是道教大神,最流行的說法即帝舜,是黃帝的八代孫,母死後父再娶,繼母生了兒子,舜常遭繼母及象所害,唯舜仍事奉父母、相待幼弟恭敬友愛如一。舜後來在歷山耕作,在雷澤網魚,在河濱製陶,人民相攜來聚追隨他,兩年成村邑,三年成都市,二十歲時以孝舉聞名天下,三十歲時堯帝以二女賜為妻並禪讓帝位,而後成為大神。因舜事親至孝,所以中元節又叫「孝子節」,民間在這天都會殺雞宰豬,準備極為豐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與陰間鬼魂。同時民眾聚集廟宇中,豐盛祭品普施陰公,孝祭祖先,繼而普度遊魂野鬼,稱「中元普度」。

道教中元法會

普度原意是超度四方孤魂野鬼,以宮觀寺廟為中心來舉行法會,日夜誦經,普度亡魂,餓鬼囚徒亦可得到解脫。因此,道教的中元節原本是祭祀地官並超度亡靈餓鬼的節日。但在魏晉之後,佛教信仰引進中國,其盂蘭盆節普度眾僧的習俗,結合道教中元節普度餓鬼的祭典,形成集佛、道思想於一體的中元法會[2]

中國北方盛行太乙救苦天尊之類的法事,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中專責救度亡魂的大神,道教超度科儀中以太乙救苦天尊為主神者,名目繁多。如:《太乙救苦天尊說拔度血湖寶懺》、《靈寶煉度》、《太乙救苦天尊接引浮生法事》、《九幽燈儀》等等。南方則流行諸多道教懺法,各地不同,如:《三元滅罪水懺》意義在三官大帝中的地官大帝生日,請得地官赦罪赦免先人罪孽;《三元賜福寶懺》是為先人求取冥福廣東一帶則有《呂祖無極寶懺》,是全真道儀式,藉由度人無數的孚佑帝君呂純陽祖師威力,廣度死者入道,安生定冥。

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接引浮生法事》為例:由一道長扮演太乙救苦天尊,端坐高臺正中。諸道士扮演眾仙弟子,立於兩側。天尊(道長飾)用團扇三下,以寶劍(或鐵拐杖、玉如意等法器)敲三下,義為天尊滅地獄之火,以法器破地獄之門,引鬼魂出離地獄,後開始為眾仙、地獄鬼眾與悠遊人世之亡靈講經說法,天尊說法畢,則遣眾仙跳下虛空(飾演的道士們各持法器,跳下高台滿場跳躍),意是拯救四方鬼魂與信徒之祖先。此時天尊作法,並用枝或枝等,蘸金瓶中的甘露法水灑下(也有改為丟擲,供信徒拾取),代表著施食餓鬼眾並超度其出離地獄[3][4]

參看

參考資料

  1. . 者臣從東方來,見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甌窶滿篝汙邪滿車五穀蕃熟,穰滿家令之齋田頭殆即佔禳田之佁歟。
  2. 巫美梅; 劉銳宏. . 香港: 中華文教交流服務中心. 2011年: 113–115.
  3. . [2018-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4. . [2018-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8).

外部連結

[在维基数据]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歲功典·中元部》,出自《古今圖書集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