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App Store下架VPN应用事件

中国大陸区App Store下架VPN应用事件,指2017年7月底,美国苹果公司中国大陸要求下,于中国大陸地区App Store内移除了数十个VPN应用,引发了VPN应用开发商及新闻媒体对苹果公司和中国大陸政府的批评[1][2]

背景

自2002年起,中国大陸使用防火长城对大量网站进行严格的网络审查。很多网民使用VPN突破网络审查[1]。长期以来,专家认为VPN的主要使用人群为教育精英,以及需要与外界取得联系的外国人,只要VPN没有被大量使用,政府就不必担心[2]

中國大陸政府总是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加强网络审查,而2017年秋季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使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措施。2017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清理规范联网网络接入服务市场的通知》,提出未经电信主管部门批准,不得自行建立和租用专线(含虚拟专用网VPN)等其他信道开展跨境经营活动[1][2][3]。通知发布以来,中国大陸政府对不合规范的VPN进行了清理整顿,个别中国大陸境内的VPN供应商已停止运作。工信部发言人对此表示,主要是对那些无证经营的、不符合规范的进行清理[4]。7月初,Facebook旗下聊天软件WhatsApp遭到封锁[2]

苹果公司是在中国大陸蓬勃发展的外国技术公司之一,但面临着华为小米OPPO等本地企业的竞争。其市场份额和出货量于2016年首次下滑[5],2017年第三季度在华营收同比下滑9.5%[6]。为了用户的自由和隐私,苹果此前拒绝了FBI解锁iPhone的要求,但在中国大陸,苹果公司曾采取包括下架应用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以遵守有关法律法规。2009年,苹果公司在中国大陸区App Store下架了提及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热比娅·卡德尔的应用。2016年,苹果公司下架了纽约时报应用。7月初,苹果公司决定在貴州开设其在中国大陸的首个数据中心[1]。7月底,亚马逊公司亚马逊網路服务系统的中文版中禁止了VPN服务。微软对搜索引擎Bing的中国大陸版进行了审查[7]

日前,若中国大陆人试图登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App Store账号下载海外VPN软件会被提示:因政策原因,该应用暂停在中国大陆提供服务,敬请谅解。

事件

2017年7月底,苹果公司于中国大陸区App Store内移除了数十个VPN应用,包括Surge、Shadowrocket、Brook、Potatso 2等中国大陸开发者开发的应用及VyprVPN、ExpressVPN、Star VPN等非中国大陸开发者开发的应用均遭下架[8][9]。苹果公司在唯一的一份声明中指出,中国大陸政府2017年宣布,所有VPN应用的开发商都需要获得许可证。苹果公司表示,该公司被要求删除中国大陸区App Store一些不符合新规定的VPN应用,这些应用仍可以在其它区域的App Store中下载[1][2]。该公司表示,中国大陸区App Store仍存在着数百个VPN应用,其中一些应用仍不符合新规定[10]

8月1日,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在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回应称,此次事件是由于中国大陸执法力度的加强,苹果公司不希望这么做,但在华开展业务时受到中国大陸法律的约束。库克强调,苹果公司将提供满足当地消费者“最大利益”的产品,并希望中国大陸将来能够放宽限制。库克表示,此次事件与苹果公司拒绝美国FBI的解锁要求并不相同,美国法律支持该公司的行为,而中国大陸法律同样是明确的。中国大陸区App Store仍有符合规定的VPN应用程序存在[11][12][13]

评价

VPN应用开发商对苹果公司和中国大陸政府均持批评态度。遭下架的VyprVPN应用的开发商Golden Frog对此持批评态度,并表示将向苹果公司上诉。其总裁Sunday Yokubaitis称,中国大陸网络审查是人权问题,苹果应当重视人权,中国大陸政府是美国的“霸主”[1]。另一个遭下架的应用ExpressVPN表示,他们对苹果公司的行为表示失望,且强烈谴责威胁言论自由和公民自由的措施。遭下架的VPN供应商Star VPN指出,此类先例非常危险,将造成如沙特阿拉伯一般政府完全控制民众使用网络的现状[9]。VPN提供商WiTopia的CEO比尔·布洛克认为,这种措施通常发生在政治事件期间,表现控制权,一段时间后即会消退[2]

很多网民反对网络审查。据《洛杉矶时报》报道,北京一家旅游社的主编张敏()称,因工作需要,她通常使用免费的VPN应用来翻墙,但如今已经无法使用。她认为,如果政府彻底关闭VPN应用,将是令人绝望的灾难[2]。但也有一些网民持相反态度。据《联合早报》报道,一些中国大陸网民认为,百度微信微博等服务形成了完整的网络生态,国外消息对他们没有吸引力,中国建起防火长城是为了维护国家团结统一[14]

一些新闻媒体认为中国大陸此举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洛杉磯時報》认为,中国大陸此次举动的目的,在于巩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权力,削弱外国的影响力[2]。《南德意志报》认为,十九大前北京施放了一层烟雾,让外界更多地看到中國大陸精心准备的宣传[15]。《自由时报》报道称,外界认为,此举是为了给即将召开的十九大进行维稳工作[16]。《泰晤士报》报道,这是中国第一次利用苹果之类的国外重大技术平台的影响力,向软件制造商显示力量[17]。《柏林日报》援引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哈伯恩表示,中国收紧审查会伤及自身的利益[18]

一些新闻媒体还对苹果公司的举措持批评态度。《纽约时报》援引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信息学院兼职教授肖强表示,此次事件只是中国大陸互联网审查新浪潮的开始,苹果公司应作出公开回应[10]电子前哨基金会的网络安全总监伊娃·加尔珀林()亦对苹果公司的举措感到失望[2]

2017年8月4日,联合国促进和保护见解和言论自由权问题特别报告员大卫·凯伊()就下架事件致函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提出质询。他还在信中表示,近年来,中国的审查工具和行动范围有所扩大,个体的表达自由、对信息之获取、结社自由基本人权均受到限制[19]

2020年開始,許多人指出查禁VPN並不單純只是禁絕,截止到9月4號在浙江省政務服務網上,擅自建立VPN被處罰的案件共有58起。往前推至2019年是11起。再往前推,2018年9月則有一起;雖然2017年下架事件後日趨嚴苛,大陸仍有眾多VPN營運,似乎不受影響,但有網友統計至少有一半的VPN為非私人公司,都是政府與國企以子公司形式營運,這些獲批准的VPN不能保護客戶隱私,民眾在百度上可以輕易找出的VPN服務,有問題的概率很大。VPN出現官方背景的現象,推測是因為政府在烏鎮網路大會上宣布網際網路出海,讓國內的電商、自媒體到全世界宣傳,比如說網紅到youtube賺錢,國內企業到臉書開拓用戶社群等,「把它們封死了,這海外部隊還沒攻入美國市場上,就死在了自家港口裡了」,於是給這些人方便,開放審批的供應商提供VPN。但使用VPN涉及政治的,抓到了就會被記錄在案[20]

参考资料

  1. Mozur, Paul. . The New York Times. 2017-07-29 [2017-08-01].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6) (美国英语).
  2. Pierson, David. . Los Angeles Times. 2017-07-31 [2017-08-01]. ISSN 0458-30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美国英语).
  3. . [2017-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1).
  4. . tech.sina.com.cn. [2017-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8).
  5. Butcher, Mike. . TechCrunch. [2017-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5).
  6. . BBC News. 2017-08-02 [2017-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英国英语).
  7. Rundschau, Frankfurter. . Frankfurter Rundschau. [2017-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8) (德语).
  8. . tech.sina.com.cn. [2017-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1).
  9. . 法广. 2017-07-30 [2017-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8) (中文(中国大陆)‎).
  10. Manjoo, Farhad. . The New York Times. 2017-07-31 [2017-08-01].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0) (美国英语).
  11. Garun, Natt. . The Verge. 2017-08-01 [2017-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12. EconoTimes. . EconoTimes. [2017-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英语).
  13. Lee, Dave. . BBC News. 2017-08-02 [2017-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英国英语).
  14. . prd.zaobao.com. [2017-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5) (中文).
  15. Peking, Kai Strittmatter. . sueddeutsche.de. 2017-07-31 [2017-08-01]. ISSN 0174-4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德语).
  16. (www.dw.com), Deutsche Welle. . DW.COM. 2017-08-01 [2017-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中文).
  17. 美国之音. . 美国之音. [2017-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6) (中文).
  18. (www.dw.com), Deutsche Welle, , DW, 2017-07-31 [2017-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7) (中文)
  19. . ZDNet. 2017-08-07 [2017-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5).
  20. . NTD. 2020-09-23 [2020-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1).

参见

外部链接

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来自美国联邦政府所属的美国之音网站。根据版权条款(英文)和有关美国政府作品版权的相关法律,其官方发布的内容属于公有领域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