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英語: 或 ,縮寫),是嫦娥工程的一部分,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启动的第一个探月工程,于2003年3月1日正式启动。首先是发射绕月卫星,继而是发射无人探测装置,实现月面软着陆探测,最后為運輸机器人月球建立观测点,并且採取樣本返回地球;整个计划将會历时20年[1],並為載人登月的長期目標作出準備。中国探月工程的科研成果发布在国家天文台月球与深空探测研究部中国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网站上。[2]

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标识“月亮之上”為月字的變形,中央為兩個腳印
国家 中国
组织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目标機器人太空船登月
状态进行中
网站www.clep.org.cn
航天计划信息
持续时间2003年至今
首次航天飞行嫦娥一号(2007年10月24日 18:05:04.602  UTC+8)
成功次数6次
失败次数0次
发射地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航天器信息
航天器类型绕月卫星、着陆器月球车自动采样返回舱
运载火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工程规划

中国嫦娥工程整体可以分为“探”、“登”、“驻”三大步骤,概称“大三步”(“三部曲”),分别指无人探月、载人登月、长久驻月。其中探月部分便是目前实施的“中国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期段,统称“小三步”(“三步走”)。[3][4]

  • 一期工程“绕”:(嫦娥一号二号),2007年启动,发射月球轨道器/硬着陆器,在距离月球表面兩千公里的高度绕月飞行,进行月球全球探测。
  • 二期工程“落”:(嫦娥三号/玉兔号四号/玉兔二号[註 1]),2013年启动,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巡视器,降落到月球表面,释放一个月球车,进行着陆区附近局部详细探测,着陆器还将携带天文望远镜,从月亮上观测星空。
  • 三期工程“回”:(嫦娥五号探路星嫦娥五号嫦娥六号),2019年启动,发射月球自动采样返回器,降落到月球表面后,机械手将采集月球土壤和岩石样品(一次在月球南极)送上返回器,返回器再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开展相关研究。[7]这期工程是目前进行的工程。
  • 四期工程:(嫦娥七号嫦娥八号)指“三步走”完成后,后续对月球的科研活动。对月球南极的一次综合探测,包括对月球的地形地貌、物质成分、空间环境等进行一次综合探测。及验证部分技术,为以后各国一起共同建立月球科研基地,做一些前期探索。[8][9]

中国载人登月工程

中国载人登月工程即“大三步”中的第二步。将根据嫦娥三期工程的进展而逐步推启。若成功立项,将会在2030年代实现中国航天员登月[10]。中国载人登月工程截止2019年还处于研究阶段,未到决策阶段[11]。目前几种方案包含两次发射"新一代载人火箭"(一枚发射环月飞船,一枚发射登月舱)或一次发射长征九号运载火箭(环月飞船+登月舱)。

任务

已經执行

阶段名称 探测器外表 任务名称 发射时间
北京时间
发射地点 运载火箭 入月轨时间
北京时间
着月时间
北京时间
着月地点 着陆返回地球时间
北京时间
着陆返回地点 探月任务结束时间
北京时间
备注
一期绕月 嫦娥一号 2007年10月24日
18时05分04.602秒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长征三号甲(遥14) 2007年11月7日
08时34分
2009年3月1日
16时13分10秒
丰富海
1.50°S 52.36°E / -1.50; 52.36
2009年3月1日
16时13分10秒
成功
环绕月球、硬着陆
“绕”步的第一颗探月卫星
嫦娥二号 2010年10月1日
18时59分57.345秒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长征三号丙(遥7) 2010年10月9日 2011年6月9日
16时50分05秒
成功
环绕月球
“绕”步的第二颗探月卫星,11月2日进入环月长期运行轨道。完成預定任務後,執行拓展任務,成功飛掠小行星4179,成為中國第一個小行星探測器。同时也是为二期工程嫦娥三号着陆地点摄像的先导星。[12]
二期落月 嫦娥三号

玉兔号

2013年12月2日
01时30分00.344秒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长征三号乙改三(遥23) 2013年12月6日
2013年12月14日
21时11分18.695秒
雨海
拉普拉斯F环形山
44.1260°N 19.5014°W / 44.1260; -19.5014
仍在运作
(着陸器)

2014年1月25日
(巡视器停止行走)
2016年7月31日
(巡视器停止运作)

成功[13][14][15]
软着陆、月球车
“落”步的第一颗探月卫星,软着陆成功,释放月球车成功,月球车巡视月面成功。攜行的巡视器正常运行一月半后(即进入第二月夜前)出现不明故障,巡视器无法继续行走[16],巡视月面里程达到114.8米[17][18],但搭载的科学仪器工作正常,与地面联络信号稳定,直到2016年7月31日巡视器停止运作。而着陆器依然正常运作。
鹊桥号中继通信卫星 2018年5月21日05時28分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长征四号丙(遥27) 仍在运作 成功
中继通信
“落”步第二颗探月卫星“嫦娥四号”的中继通信卫星,成功入轨地月拉格朗日L2
嫦娥四号

玉兔二号

2018年12月8日02時23分34.3666秒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长征三号乙改三 (遥30) 2018年12月12日16时45分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 南极-艾特肯盆地
冯·卡门环形山
45.5°S 177.6°E / -45.5; 177.6
仍在运作 成功
软着陆、月球车
“落”步第二颗探月卫星,成功进入月球轨道,成功完成了世界首次月球南极高纬度的月球背面着陆任务,并释放携带的玉兔二号巡视器。
三期返回 (暂缺) 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 2014年10月24日02时00分04.829秒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长征三号丙改二(遥12) 2015年1月10日19时16分
(服务舱)
2014年11月1日06时42分
(返回器)
四子王旗着陆场 2014年11月1日06时42分
(返回器)

仍在运作
(服务舱)

成功
绕月飞行、再入返回地球、环绕月球
“回”步的技术飞行试验探路星。绕月飞行后返回地球、再入地球大气层、并执行软着陆。为三期工程嫦娥五号的月球表面采样返回任务进行工程技术上的验证。返回舱成功着陆于预定区域,服务舱继续开展拓展试验。
嫦娥五号 2020年11月24日04时30分21.806秒 文昌航天发射场 长征五号(遥5) 2020年11月28日20时58分 2020年12月1日23时58分 风暴洋吕姆克山附近 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 四子王旗着陆场 成功着陆 成功
采样返回[19]
“回”步的第一颗探月卫星

计划中

阶段名称 探测器外表 任务名称 发射时间
北京时间
发射地点 运载火箭 入月轨时间
北京时间
着月时间
北京时间
着月地点 着陆返回地球时间
北京时间
着陆返回地点 探月任务结束时间
北京时间
备注
四期后续 (暂无) 嫦娥六号 (预定2023年-2024年) 文昌航天发射场 长征五号 (预定2023年-2024年) (预定2023年-2024年) 月球南极(预定) (不详) (不详) (不详)
预定月球南极采样返回
(暂无) 嫦娥七号 (预定2023年-2024年) 文昌航天发射场 长征五号 (预定2023年-2024年) (预定2023-2024年) 月球南极(预定) (不详) (不详) (不详)
月球南极综合探测任务
(暂无) 嫦娥八号 (预定2027年) (不详) (不详) (预定2027年) (预定2027年) 月球南极(预定) (不详) (不详) (不详)
科学探测试验、月面试验
验证月球科研基地构建

任務負責人

一期工程

二期工程

  • 探月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兼總指揮:陳求發
  • 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栾恩杰孙家栋欧阳自远
  • 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顾问:龙乐豪贺祖明沈荣骏
  • 探月工程專職副總指揮:胡浩
  •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牛红光阴和俊马兴瑞王志刚袁家军
  • 探月工程總設計師:黎大德吴伟仁
  • 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贺祖明于登云王忠贵孙辉先张荣桥
  • 月球應用科學首席科學家:嚴俊
  • 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張嘉浩
  • 衛星系統總指揮:張廷新/總設計師:黃江川
  • 运载火箭系統總指揮:岑拯/總設計師:姜杰
  • 發射場系統總指揮:李尚福/總設計師:周鳳廣
  • 測控系統總指揮:董德義/總設計師:錢衛平
  • 地面应用系統總指揮:劉曉群/總設計師:黎大德

三期工程

目标

绕月探测工程的科学目标:

  1. 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划分月球地形和地貌单元;统计撞击坑大小与密度,计算月球表面年龄,恢复月球早期演化历史;分析月面构造,编制月面断裂和环形构造影像和月球构造区划图,研究月球地质构造的演化历史。
  2. 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绘制相关元素的全月球含量与分布图、粗略划分岩石类型,研究月球的化学演化。
  3. 探测月壤特性。测量全月球不同波段的微波辐射亮度温度,反演月壤厚度的信息,评估月壤中氦-3的资源量与分布。
  4. 探测地月空间环境。探测地月空间高能粒子和太阳风离子的成分、通量、能谱及其随时空的变化特征,研究太阳活动和地球磁层对近月空间环境的影响。

民间合作

  • 2006年4月27日,中国国家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同香港理工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三大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21]
  • 嫦娥三号携带的月球车配备了由香港理工大学参与设计研究的重要探测仪器。[22]
  • 嫦娥四号月球车上搭载了中国以及荷兰、德国、瑞典、沙特阿拉伯等其他国家航空组织的科学仪器,2018年12月12日16时45分进入月球轨道[23]
  • 嫦娥五号的着陆器配备了由香港理工大学参与设计研究的“表取采样执行装置”,此装置亦将应用于嫦娥六号[24]

注释

  1. 嫦娥四号任务通常被认为是嫦娥工程二期的任务之一,但在2019年1月14日的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提到嫦娥四号是探月四期的首次任务[5][6]

参见

参考文献

  1. . 深圳商报. 2010-10-01 [2013-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11) (中文(中国大陆)‎).
  2. 中国国家天文台月球与深空探测部. . 中国国家天文台 (中国国家天文台). [2016-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7).
  3. . [2014-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中文(中国大陆)‎).
  4. . [2014-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中文(中国大陆)‎).
  5. . 新华网. 2019-01-15 [2019-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7).
  6.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19-01-14 [2019-01-16].
  7. . 中国科普博览. [2012-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0) (中文(简体)‎).
  8. . 新京报. 2019-01-14 [201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9. . 光明日報. 2019-1-15 [202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10. 陈航飞. . 新浪网引自《海西晨报》. 2013年11月30日 [2014-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2) (中文(中国大陆)‎).
  11. . 中国科技网. 2019-01-14 [201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12. . [2014-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8).
  13. . 新华网. 2013-12-15 [2014-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0) (中文).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13-12-16 [2014-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7) (中文).
  15. 徐京跃, 顾瑞珍. . 新华网. 2014-01-06 [2014-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8) (中文).
  16. 余晓洁, 胡龙江. . 新华网. 2014-01-25 [2014-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8) (中文).
  17. 余晓洁、程卓. . 新华网. 2014-10-10 [2014-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9) (中文).
  18. (PDF). [2014-10-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9-24).
  19. 张巧玲. . 科学时报. 2011年12月9日 [2012-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3) (中文(简体)‎).
  20. . 搜狐网. 南方都市报. 2020-11-20 [2020-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中文).
  21. 香港理工大学与国家航天局签约
  22. 嫦娥奔月專輯:登月二號衛星 研發全面展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07年10月25日香港文匯報
  23. . 中国日报. 2016-01-14 [2016-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7) (中文(中国大陆)‎).
  24. . www.chinanews.com. [20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1).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中国探月工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