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

嫦娥五号探测器中国探月工程第三阶段的月球探测器,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3],并完成探月工程中“绕、落、回”中的最后一个“回”的任务[4]。嫦娥五号于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3][2],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任务後[5][6][7],于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8]

嫦娥五號
Chang'e 5
嫦娥五号组合体,此时在执行器分离(CG模拟图)
任务类型实现月球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1]
运营方 中国國家航天局
国际卫星标识符2020-087A
衛星目錄序號47097
任務時長22天21小时又28分
航天器属性
航天器嫦娥五号探测器
航天器类型月球探测器
制造方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發射質量8,200(18,100磅)
任務開始
發射日期2020年11月24日[2]
04时30分21.806秒
載具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遥五)
發射場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LC-101
19.614691°N 110.951004°E / 19.614691; 110.951004
承包方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任務終止
著陸日期2020年12月17日01时59分
著陸地四子王旗着陆场
42°20′19″N 111°26′20″E
軌道參數
参考系地心
軌域地月转移轨道
近拱點200km
遠拱點400000km
月球軌道器
航天器组件轨道器、返回器、上升器和着陆器组合体
入軌2020年11月28日
20时58分
脫軌2020年12月13日9时51分
軌道绕月轨道217km×78km
軌道參數
傾角45.7°
月球
航天器组件上升器和着陆器组合体
着陆器(最终)
著陸日期2020年12月1日23时11分20.924秒
返回發射2020年12月3日23時10分21.000秒
著陸點风暴洋吕姆克山以北地区
43.099°N 51.837°W / 43.099; -51.837
樣本質量1,731克(61.1盎司)
月球
航天器组件上升器
著陸日期2020年12月8日7时30分
著陸點30°S 0°E

嫦娥五号轨道器任务徽标
 

嫦娥五号实现中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9][10]。这是继月球24号之后时隔44年人类再次从月面带回月球样本[11]

背景

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期段,统称“小三步”(“三步走”)。[12][13]

  • 一期工程“绕”:2007年启动,发射月球轨道器/硬着陆器,在距离月球表面兩千公里的高度绕月飞行,进行月球全球探测。
  • 二期工程“落”:2013年启动,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巡视器,降落到月球表面,释放一个月球车,进行着陆区附近局部详细探测,着陆器还将携带天文望远镜,从月亮上观测星空。
  • 三期工程“回”:2019年启动,发射月球自动采样返回器,降落到月球表面后,机械手将采集月球土壤和岩石样品(一次在月球南极)送上返回器,返回器再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开展相关研究。[14]嫦娥五号任务即属于三期工程。
  • 四期工程:指“三步走”完成后,后续对月球的科研活动。对月球南极的一次综合探测,包括对月球的地形地貌、物质成分、空间环境等进行一次综合探测。及验证部分技术,为以后各国一起共同建立月球科研基地,做一些前期探索。[15][16]

月球样本与采样返回任务

美国与苏联的月球任务,左为阿波罗12号,右为月球16号

第一个尝试在月球上取样返回的探测器是苏联的月球15号。月球15号于1969年7月13日成功发射,不过在着陆阶段,探测器在月球危海撞成碎片,任务宣告失败。1969年7月20日,也就是月球15号坠毁几天后,阿波罗11号任务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另外阿波罗11号任务也实现了首次在月球取样并携样品返回地球。1970年9月12日,经过了质量重新验证,月球16号探测器成功落月取样并返回地球。月球16号从月球丰饶海取回了一块101克的小样本,是人类第一个、苏联的第一个成功在月球自动取样的返回式探测器[17][18]

此后苏联与美国执行了多个月球航天任务,各自采集了月岩与月壤样本。1976年,月球24号执行了苏联也是20世纪人类最后一个月球采样返回任务。直到嫦娥五号任务前,再也没有返回式航天器落月并带回月岩或者月壤样本[19]

1978年,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到访中国。为推动中美尽快建交并表诚意,布热津斯基随身携带了一份1克重的月岩标本作为礼物。为了研究这块标本,欧阳自远与其他专家用0.5克月岩标本做了大量的研究,弄清楚了这块月岩的来源与组成成分,剩下的0.5克月岩在北京天文馆展览[20]

科学目标

按照计划,嫦娥五号突破月面自动采样返回关键技术[3],并开展着陆点区域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获取与月球样品相关的现场分析数据,建立现场探测数据与实验室分析数据之间的联系;对月球样品进行系统、长期的实验室研究,分析月壤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21]

另外,根据规划嫦娥五号任务突破窄窗口多轨道装订发射、月面自动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月球样品储存等技术;完善探月工程体系,为中国未来开展载人登月与深空探测积累人才、技术和物质基础[22]

发射规划

2004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批准月球探测工程经立项,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第三期工程实施时间为2011年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23]。嫦娥五号是探月三期工程的一部分,任务核心是要完成无人月球表面采样返回[24]

201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嫦娥五号立项,探测器启动研制工作[25]

2012年12月,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方案完成阶段研制总结评审,转入初样研制阶段[25]

2013年,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胡浩表示嫦娥五号探测器计划于2018年发射[26]

2014年10月,中国跳跃式再入返回飞行试验成功,为探月三期工程验证了相关技术,获取了有效的试验数据[27]。2015年7月嫦娥五号探测器全面进入正样研制阶段[28]

2017年6月7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首次公布了探月三期工程的总体方案,并计划当年11月采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送入地月转移轨道[29],同年4月用于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在天津大火箭基地进行总装[30]。同年7月2日,长征五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实践十八号卫星失利[31],当年底嫦娥五号任务被迫推迟[32],嫦娥五号进入存储状态[33],直至2019年6月长征五号发动机问题被排查、解决后,长征5号才得以复飞[34]

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长征五号成功复飞,困扰这款火箭的发动机问题基本获得解决[30]

嫦娥五号月面取样返回任务介绍(译自美国行星协会)

2020年7月,嫦娥五号探测器空运抵达发射场,此后开展了将近5个月的发射场工作[25]。2020年9月下旬,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由远望运输船队安全运抵海南文昌清澜港,并通过公路运输方式分段运送至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此后,火箭按照测试发射流程,陆续完成了总装、测试等各项准备工作。11月17日上午,活动发射平台驶出发射场垂直测试厂完成垂直转运[35]

任务历程

嫦娥五号从发射入轨到返回器再入回收,共经历11个飞行阶段:发射入轨阶段、地月转移阶段、近月制动阶段、环月飞行阶段、着陆下降阶段、月面工作阶段、月面上升阶段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阶段、环月等待阶段、月地转移阶段和再入回收阶段[36]

发射经过

2020年11月23日18时30分许,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开始加注液氧液氢低温推进剂[37]。24日凌晨4时30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38]

2020年11月24日22时06分,嫦娥五号探测器3000牛发动机工作约2秒钟,在距离地球约16万公里的位置完成第一次轨道修正[39][40]

2020年11月25日22时06分,嫦娥五号探测器两台150N发动机工作约6秒钟,在距离地球约27万公里的位置完成第二次轨道修正[41]

2020年11月28日20时58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面400公里处使用3000牛发动机点火约17分钟后,正常制动,进入环月轨道[42]

2020年11月29日20时23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再次实施制动,从椭圆环月轨道进入近圆形环月轨道飞行[43]

2020年11月30日04时40分14.822秒,嫦娥五号探测器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顺利分离[44]

发射经过一览表
节点 目标时间(自发射) 实际时间(自发射)
助推器分离 177.6s 179.0s
抛整流罩 303.6s 303.6s
一二级分离 483.4s 486.2s
二级一次关机 738.4s 738.7s
二级二次点火 1675.9s 1676.2s
二级二次关机 2095.5s 2091.0s
末速修正关机 2112.5s 2114.0s
器箭分离 2182.8s 2184.0s

着陆月面

2020年12月1日22时57分,嫦娥五号探测器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从距离月面15公里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开机,调整对月速度、姿态调整,以接近月表[45]

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西经51.837度、北纬43.099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46]

登陆位置

2020年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位于月球正面风暴洋吕姆克山脉以北地区(月球正面西经51.837度、北纬43.099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随后着陆器在地面控制下,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状态检查与设置工作[45]。此后正式开始持续约2天的月面工作,采集月球样品[47]

12月2日4时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進行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48]

12月2日22时,嫦娥五号探测器经过约19小时月面自動工作,完成月球表面采样,并将样品封装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49]

月面起飞上升

月面起飞系统由上升器、着陆器和月面构成[25]

在完成月面采样和封装工作后,嫦娥五号上升器于2020年12月3日23时10分21秒月面点火脱离着陆器起飞上升离开月面,其3000N发动机工作约6分钟并经历垂直上升、姿态调整和轨道射入三个阶段后进入环月轨道。这是中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上升器点火起飞前,着上组合体实现月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展开以及上升器、着陆器的解锁分离[50]

上升器轨道器分离(模拟图)

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

12月6日5时42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于6时12分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51]。交会对接是通过远程导引和近程自主控制,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逐步靠近上升器,以抱爪的方式捕获上升器。这是中国航天器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52]

12月6日12时35分,嫦娥五号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与上升器成功分离,进入环月等待阶段[53]

12月8日6时59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按照地面指令受控离轨,7时30分左右降落在月面经度0度、南纬30度附近的落点[54]

前期技术验证

2014年10月24日2时,嫦娥五号T1飞行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三日后绕月并返回地球,并于次月1日在四子王旗着陆场成功着陆。这表明中国已掌握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技术,为嫦娥五号任务实施进行了前期技术验证[55]

月地转移

2020年12月12日9时54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在约6天的环月等待后,实施了第一次月地转移入射,从近圆形轨道变为近月点高度约200公里的椭圆轨道[56]

2020年12月13日9时51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在距月面230公里处实施第二次月地转移入射,四台150牛发动机点火,约22分钟后发动机正常关机,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进入月地转移轨道[57]

2020年12月14日11时13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上两台25N发动机工作约28秒钟,完成第一次月地转移轨道修正[58]

2020年12月16日9时15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上两台25N发动机工作约8秒钟,完成第二次月地转移轨道修正[59]

再入返回

再入返回前轨道舱返回舱分离

2020年12月17日1时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注入导航参数,此后于1时12分轨道器与返回器在距南大西洋海平面高约5000公里处解锁分离,轨道器完成规避机动[60]

2020年12月17日1时33分,嫦娥五号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约120公里处,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出大气层,到达最高点后开始滑行下降。之后,返回器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降至距地面约10公里高度时,返回器打开降落伞完成最后减速并保持姿态稳定,随后在预定区域平稳着陆[60]

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任务完成[8][61]。2时21分许,空中搜索回收分队发现嫦娥五号返回器,并通过直升机红外吊舱传回返回器着陆画面。2时30分许,地面搜索分队抵达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点[62]

2020年12月17日8时15分,嫦娥五号返回器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17V-5直升机吊运至朱日和机场,吊装前为防止返回舱剩余燃料冻结对其采取了保温措施[63][64]。15时50分,嫦娥五号返回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运-9自朱日和机场起飞转运并预计于17时30分抵达北京,转运前于机场厂房排空返回器燃料[65]

2020年12月17日20时左右,当日凌晨着陆的嫦娥五号返回器,经过一天的接续转运,回到了航天五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当晚,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嫦娥五号返回器举办了“回家”欢迎仪式[66]

拓展任务

由于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入轨精度高,嫦娥五号轨道器省下了200多公斤燃料,轨道器计划使用余下燃料进行一次月球重力助推前往日地拉格朗日点L1点。此次拓展任务目标包括:验证地球—日地L1点转移轨道的设计与控制技术;在日地L1点附近开展长期探测,验证L1点环绕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对日地L1点附近光照、辐照等环境进行检测,验证相关分系统的适应能力;择机开展日凌期间探测器与地面的测控通信试验。日地L1点探测试验后,将根据轨道器状态和约束条件等情况,酌情开展其他拓展任务[67]

探测器组成

组成结构

嫦娥五号的构成图

嫦娥五号由轨道器、返回器、上升器和着陆器组成,总质量达8200千克[68]

在取样返回任务中,各组成部分发挥了不同的作用[69][70][71][72]

  • 着陆器:在月球表面与月面以下收集月壤样本与月岩样本,收集的样本放置在上升器的容器中;
  • 上升器:在着陆器采集样本完成后从月面上升,与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汇合,对接。之后转移样品到返回器,与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分离;
  • 轨道器:样本转移到返回器后,携返回器返回地球,到达预定位置释放返回器;
  • 返回器:与上升器对接后接收月壤月岩样本,并经过大气层“打水漂”两次再入回到地球。

嫦娥五号设计有两种取样方式,用以丰富样品类型。其一是在月面打钻,是为取得较深层的月壤;其二是用机械臂在月球表面取样,在有限范围内横扫收集月壤。两种样品的比例约为1:3,表面采取的月壤更多。随后,上升器将携带月壤样品从停驻在月面的着陆器上起飞,并由轨道器抓获,将月壤样品转移到返回器里[69][73]

搭载设备

嫦娥五号携带了多个科学载荷,主要包括降落相机、光学相机、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月壤气体分析仪、月壤结构探测仪、采样剖面测温仪、岩芯钻探机和机械取样器[72]

样品处理及后续科研

样品处理

为避免月球样品受到地球大气、水等环境污染,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建立月球样品实验室,其具备“地外样品”存储、处理和分析能力[74][75]

中国国家航天局规划绝大部分月球样品将用于科学研究,这一部分样品以位于北京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作为主要存储地点,并在毛泽东的故乡湖南韶山进行异地灾备[76]。另外一部分样品将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展示,进行科普教育;一部分样品依据国际合作的公约和多边双边的合作协议,与有关国家和世界的科学家共享或作为国礼相送[74]

2020年12月19日,重1731克的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交接給中国科学院[77]。中国开始首次地外天体样品储存、分析和研究工作,并进行月球样品与科学数据应用研究[78]

后续科研

嫦娥五号的采样点为风暴洋东北角的玄武岩区域,在月球表面的风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质演化方面具有科研价值。对月球样品的研究工作包括其结构构造、物理特性、化学成份、同位素组成、矿物特点和地质演化方面[74]

中国科学院规划在月球样品实验室完成表取和钻取样品的解封、分样和存储,月球返回样品经初步测试分析、描述和建库后,根据授权进行发布,开展长期的实验室研究[74][79]

国际合作

欧洲空间局通过法属圭亚那库鲁站对嫦娥五号任务发射和着陆阶段进行跟踪,同时在整个任务期间作为中国地面站的备份单位随时待命。来自库鲁站的数据将帮助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任务控制小组确定航天器的健康状况和轨道状态。在着陆阶段,欧洲空间局位于加纳利群岛的马斯帕拉马斯站提供支持并进行跟踪工作,该站由西班牙国家太空科技研究所(INTA)运营[80]

位于阿根廷内乌肯站、纳米比亚的纳米比亚站和巴基斯坦卡拉奇站参与了测控[74]

轶事

一个动物闯入直播画面

在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之后,地面搜索队抵达着陆点前, 红外线摄像机直播画面显示,一只小动物从嫦娥五号返回器前跑过,第一个到达现场。引發著陸場所在地生態的討論,网民对此戏称“嫦娥玉兔带回来了”[81]。有专家表示,这只小动物的尾巴明显,不像是野野兔,更像是狐狸[82]中国科学院动物所专家答复人民日报记者,称沙狐的可能性大,因为着陆场所在的四子王旗自然環境中有赤狐和沙狐等野生物種。动物所另一专家张劲硕博士表示,图像中的小动物肯定是一种啮齿类动物,不过无法具体判断[83]

图册


参见

参考文献

  1. . 新华网. 2020-09-19 [2020-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2. . 人民网.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3. . 央视网. 2020-11-17 [2020-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7).
  4. 张巧玲. . 科学时报(现《中国科学报》). 2011-12-09 [2012-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3).
  5. . 亞太日報. [2020-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7).
  6. 张棉棉. . 中国新闻网引自中国广播网. 2013年3月11日 [2013年6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2月29日).
  7. 韩娜. . 北京晨报. 2012年7月25日 [2012-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4).
  8. . 澎湃防务(新华社、@央视新闻). 2020-12-17 [2020-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7).
  9. . 新华网. 2017年3月1日 [2017-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9).
  10. 沈羡云. . 百科知识: 17-21.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11. . 网易.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12. . [2014-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中文(中国大陆)‎).
  13. . [2014-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中文(中国大陆)‎).
  14. . 中国科普博览. [2012-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0) (中文(简体)‎).
  15. . 新京报. 2019-01-14 [201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16. . 光明日報. 2019-1-15 [202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17. 中国宇航学会. . story.kedo.gov.cn. 蝌蚪五线谱. 2019-11-21 [2021-01-03] (中文).
  18. 阿里亚. . view.inews.qq.com. 现代快报. 2020-11-24 [2021-01-04].
  19. . sputniknews.cn. 卫星通讯社. [2021-01-04] (中文(简体)‎).
  20. 郭超凯. . cci.ifeng.com. 中国新闻网. 2020-12-10 [2021-01-04].
  21. 胡喆; 陈凯姿. . 新华社. 2020-11-24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4).
  22. . 澎湃新闻.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23. . 新浪. 2004-08-11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24. 冯华; 余建斌; 喻思南. . 新華社. 2020-11-25 [2020-12-29] (中文(简体)‎).
  25.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26. . 中新网. 2013-03-10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9).
  27. . 新华网. 2017-11-01 [2020-11-24].
  28.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17-06-23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29. . 环球网. 2017-06-08 [2020-11-24].
  30. . 中国经济网. 2020-01-04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4).
  31. . 中新网. 2017-07-02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4).
  32. . 新浪. 2017-09-27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2).
  33. . 科技日报. 2018-03-13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34. 袁岚峰、周炳红. . 风云之声. 2020-12-08 [2020-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3) (中文).
  35. . 半岛晨报. 2020-11-18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36. . 新浪.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37. . 新华社. [2020-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3).
  38. . 新华网.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39. . 新华网. [2020-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40. . 中国国家航天局.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5).
  41. . 中国国家航天局. [2020-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5).
  42. . [2020-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43. . 中国国家航天. 2020-11-29 [2020-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44. . 中国国家航天局. 2020-11-30 [2020-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
  45. . 新华社. 2020-12-02 [2020-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中文).
  46. . 中国国家航天局. 2020-12-01 [2020-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47. . 新华网.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48. 胡喆. . 新华网. 2020-12-02 [2020-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中文(中国大陆)‎).
  49. 胡喆. . 新华网. 2020-12-03 [2020-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中文(中国大陆)‎).
  50. 胡喆. . 新华网. 2020-12-04 [2020-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3) (中文(中国大陆)‎).
  51. . www.chinanews.com. [2020-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1).
  52. 胡喆. . 新华网. [2020-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8).
  53. . 新华网. 2020-12-06 [2020-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54. 胡喆. . 新华网. 2020-12-08 [20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7).
  55. . 新浪. 2014-11-01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56. 胡喆. . 新华网. 2020-12-12 [2020-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中文(中国大陆)‎).
  57. 胡喆. . 新华网. 2020-12-13 [2020-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中文(中国大陆)‎).
  58. 胡喆. . 新华网. 2020-12-14 [2020-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中文(中国大陆)‎).
  59. 胡喆. . 新华网. 2020-12-16 [2020-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中文(中国大陆)‎).
  60. 张棉棉. . 央广网. 2020-12-17 [2020-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中文(中国大陆)‎).
  61. . 新华网. 2020-12-17 [2020-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中文(中国大陆)‎).
  62. . 央视网. 2020-12-17 [2020-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中文(中国大陆)‎).
  63. . www.sohu.com. 2020-12-17 [2020-12-29] (中文).
  64. Techweb. . www.techweb.com.cn. [2020-12-29] (中文(中国大陆)‎).
  65. . www.bilibili.com. [2020-12-29].
  66. . new.qq.com. 2020-12-17 [2020-12-30].
  67. . 中国新闻网. 2020-12-21 [2020-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31) (中文(中国大陆)‎).
  68. . 月球探测工程-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2020-11-24.
  69. . 中国新闻网. 2017-03-02 [2017-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5).
  70. Williams, David R.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2018-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4).
  71. Andrew Jones. . space.com. 2020-11-28 [2020-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5).
  72. . 搜狐. [2020-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73. 观察者网. . 新浪科技. 2017-07-13 [2017-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0).
  7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中文(中国大陆)‎).
  75. . 央视网. 2020-12-17 [2020-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中文(中国大陆)‎).
  76. . 潇湘晨报. 2020-12-18 [2020-12-20].
  77. . [2020-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78. . 观察者网. 2020-12-19 [2020-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中文(中国大陆)‎).
  79. . 搜狐网. 2020-12-17 [2020-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中文(中国大陆)‎).
  80. . ESA.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5) (英语).
  81. . 早报. 2020-12-17 [2020-12-19] (中文(简体)‎).
  82. 澎湃新闻. . new.qq.com. 2020-12-18.
  83. 上观. . news.sina.com.cn. 2020-12-17 [2020-12-1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