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日報
《中華日報》是中國國民黨於1946年在臺灣臺南市所創辦的地方報。公司全名為「臺灣中華日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日報 China Daily News | |
---|---|
![]() | |
類型 | 日報 |
版式 | 寬版 |
創辦人 | 梁寒操、許孝炎 |
出版商 | 臺灣中華日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
創刊日 | 1946年2月20日 |
語言 | 正體中文 |
总部 | 臺南市北區西華街57號 |
網站 | www |


簡史
創刊初期,《中華日報》總社設於臺南車站前方,原建物為日本勸業銀行臺南分行(1981年拆除)。1948年2月20日在臺北市設立總社並增出北部版,一度採南北兩版平行發行形式。由於當時臺灣甫脫離日治時期,為考量民眾閱讀:有中、日文並刊設計,作家龍瑛宗即曾任日文版文藝欄主編;後因響應政府推廣國語文政策,遂於1946年10月25日起改為純中文版。
中華日報是中國國民黨「三中黨產」之一,因應立法院通過「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決議,國民黨自2005年開始陸續尋求出脫「五中黨產」:中影、中廣、中視、中華日報、中央日報;中國時報集團經評估後只買下三中,退回中華日報與中央日報。2006年5月24日,中國國民黨決議停止挹注資金給二中,同月31日,中央日報停刊。[1]
至於中華日報,則因在臺南的地方影響力大,且有旅行社等副業,經營狀況尚稱良好、能自給自足;經過數次員工薪資結清後,中華日報目前是獨立資金狀態,但仍持續尋求有興趣的企業買家接手經營。近年來又漸漸將重心移回臺南總社,臺北總社則改為辦事處。
影響與爭議
《中華日報》與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合辦的「梁實秋文學獎」,從1988年(民國七十七年)開始,為臺灣文壇積極培育散文創作及翻譯研究的人才,同時也發展出版事業,其副刊更是當時數一數二的新文學搖籃。曾連載著名教育家蔣夢麟的自傳《西潮》中文版。
在臺南地方上,《中華日報》被視為國民黨的代言人,其立場也對台南政治造成影響:前臺南市市長辛文炳曾經回憶第一屆民選市長時,國民黨籍的黃百祿與無黨籍的葉廷珪通過初選進入第二次投票,當時《中華日報》報導一直讚揚黃百祿、批評葉廷珪,反而導致市民反感而使葉廷珪當選。自己與葉廷珪角逐市長時,市黨部要求《中華日報》不要一直報導辛文炳好,也不要一直批評葉廷珪,最後自己才當選。
1997年4月14日晚上,白冰冰得知女兒被綁架後立即報案,警方也高度重視,並成立「0414」專案小組。然而不知是何人走漏了風聲,當時與警界有著密切聯繫的主要媒體,在第一時間得知白曉燕被綁架的消息。不僅立即打電話給白冰冰確認此案,還爭先抵達白家,希望取得「獨家新聞」。無論白冰冰如何哀求記者不要寫、不要報導,《中華日報》和《大成報》仍在次日刊登白曉燕遭綁架的消息,且進行一連串的追蹤報導,令此案的發展走向一條不可挽回的道路。[2]
參考來源
参考文献
《臺灣府城議壇風雲: 臺灣與臺南市地方自治發展史料特展專輯》,臺南市歷屆市議員協進會,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