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越南共和國關係

中華民國與南越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越南共和國(通稱南越)之間的關係。1955-1975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直至南越政權覆亡而終止。

中華民國-越南共和國關係

中華民國

越南共和国
外交代表
末任大使 許紹昌末任大使 阮文矯

歷史

灰色國家表示非聯合國會員國,南北越當時尚未加入,因此不能對中華民國續留聯合國一案參與投票,即《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

越南共和國南越)未被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統一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今日的越南)時,因中華民國與南越擁有共同的反共立場[1],因此在南越第一任總統吳廷琰的帶領下,中華民國與南越的關係,相較於中華民國與其他東南亞國家的關係是相當親近的。

1955年10月,中華民國承認越南共和國。12月17日,雙方建立外交關係,互換使節[2]:77。原中华民国驻西贡总领事馆改为公使馆,原总领事蒋恩铠任公使馆代办。1956年,公使袁子健到任[3]

1957年,雙方將公使館升格為大使館[4]。中華民國駐南越的大使館設於駐越美軍司令部附近的巴斯德街47號()[5]:74,後移至徵女王街()175號[5]:75;而南越駐臺灣的大使館則位於寧波西街[5]:6

1960年1月10日,吳廷琰抵華訪問,與總統蔣中正會晤[6]。1963年3月4日至9日,副總統陳誠訪問越南,與總統吳廷琰及副總統阮玉書會晤[7]。1965年8月15日,越南共和國總理阮高祺、外交部長陳文杜、國防部長阮友固等36人訪臺,16日獲蔣中正接見,會談加強臺、越反共合作,18日發表聯合公報[8]:716。1969年5月30日,阮文紹首度抵台訪問並與蔣中正會晤;6月3日,與蔣中正舉行第三度會談,並發表共同對付共產黨侵略之聯合公報。[8]:772

1971年,阮文紹當選總統後,中華民國副總統嚴家淦曾前往西貢參加其就職典禮。同年10月,由於當時兩越皆非聯合國會員,因此無法就中國代表權問題表態,即《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1973年時阮文紹再次訪問中華民國。

1975年4月21日,阮文紹辭去總統後,於4月26日以越南共和國特使身分與前總理、也曾擔任駐華大使的陳善謙在美方安排下抵達台北訪問,但事實上是流亡台灣。在當時,有相當多的南越留學生逗留於台灣。而中華民國政府雖未直接派軍參與越南戰爭,但仍有提供南越在經濟與政治上相當程度的支持[9],因此中華民國駐西貢大使館亦曾遭到偽裝成華僑越共游擊隊攻擊[10]。1964年至1972年中華民國駐南越大使由蔣中正之親信胡璉擔當[11],而南越駐中華民國大使則是由吳廷琰的弟弟擔綱[12],阮文紹主政後改為阮文紹胞兄阮文矯擔任大使直至使館關閉。雙方首都臺北西貢更締結為姊妹市[13]。1975年3月底,中華民國駐峴港領事館倉皇關閉,人員由陸海空路緊急撤往西貢。隨著南越政府的敗局已現,中華民國駐越南共和國大使館亦於4月初開始逐步撤離非必要人員並於26日正式降旗關閉,無限期停止領務等各項業務,大使及剩餘人員搭乘由中華航空營運,最後一班由新山一機場起飛的民航客機於深夜撤離,實質上結束了雙方關係。30日則隨著南越政府解散,近20年的外交關係正式畫下句點,中華民國外交部也撤除了門口的友邦國旗。隨著南越政府軍的指揮統御瓦解,湄公河三角洲的最後抵抗勢力也於5月2日全數向越共投降,外交部與末代大使阮文矯和流亡台灣的前總統阮文紹磋商後,3日成為最後營運日,而寧波西街的南越駐華大使館終於5月5日關閉。阮文矯大使則在阮文紹抵英後留在台灣生活,後赴美[5]:6[14]。當1975年4月30日西貢陷落時,南越航空滯留在松山機場的飛機成了中華航空創始時的第一批飛機[9]

參考資料

  1. Ku 1999,第406页
  2. 陳雷等編著. .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78-06-01.
  3. 高智陽. . 《全球防衛雜誌》265期. 2006 [2018-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0).
  4. Chen 2002,第62
  5. 歐清河. . 台北: 時報文化. 1979.
  6. 越南總統吳廷琰訪華第二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典藏台灣
  7. 陳誠訪問越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典藏台灣
  8. 呂芳上總策畫,朱文原、周美華、葉惠芬、高素蘭、陳曼華、歐素瑛編輯撰稿. . 台北: 國史館. 2012. ISBN 978-986-03-3586-6.
  9. , China Post, 2006-11-20 [2011-10-06]
  10. 被遺忘的越戰創傷──1967年台灣西貢使館被炸始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高智陽,《全球防衛雜誌》第265期,2006年9月。
  11. Chen 2002,第60-61页
  12. An 1967
  13. Chen 2002,第132
  14.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