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淨

淨居,梵語首陀娑婆Śuddhāvāsa為淨業聖人之所居。是指顯教中色界第四禪天中之五天,也是證聲聞第三果之阿那含果聖者所生之處。又叫作五不還天、五淨居處、五那含天、五淨居。

臺灣關渡宮古佛洞-五部淨

五部淨,又稱五部淨居天、五部淨王,佛教護法千手觀音二十八部眾之一。

淨居位於天庭之上,於善極果時,五部淨示禮法;諸佛世尊剛得道時,世人皆不知禮法。於是五部淨來到佛所,旋繞行道,合掌禮拜,退坐一面,後世人即皆知禮則了。

日本奈良興福寺-五部淨

經典出處

五淨居指的就是無煩天(無一切的煩雜)、無熱天(無一切的熱惱)、善現天(能現一切的勝法)、善見天(能見一切的勝法)、色究竟天(色天最勝之處),一向都是聖人的所在處。

楞嚴經』卷九記載,上述五天皆橫列在第四禪天中,但是這四禪天卻只能聽到五天之名,而不能知見;如世間聖地道場中,多有羅漢所居,而人不能知見。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二十四記載,由雜修五品,可感生於五淨居。此五天為純三果聖人所居的地方,這些聖人以斷除欲界九品思惑而得生此,以後永遠不復再往欲界受生,因此叫做五不還天;這些天人,因為已經離卻欲界染污,獲得清淨的身而居於清淨之處,所以這五天又叫做五淨居天。

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券第五記載,金剛部東方最北之五淨居眾。即:一、自在天子。二、普華天子。三、光鬘蠻天子。四、意生天子。五、遠聞天子。

四阿鋡暮抄解』卷下記載,五淨居之數原為三天,即修提舍(善見天)、須提舍那(善現天)、鞞首陀(梵Viśuddha,清淨天),其中清淨天又分為阿鞞麗舍(無煩天)、阿答波(無熱天)、阿迦膩吒(色究竟天)三天,故總為五淨居。

千手陀羅尼經』裡提到:我遣梵摩三缽羅 五部淨居炎摩羅 常當擁護受持者...,世人過往昇天時五部淨示禮法,落地獄時炎摩示治法。所以將二者合為一部。

彰所知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記載,五淨居天人之壽量分別為:無煩天一千劫,無熱天二千劫,善見天四千劫,善現天八千劫,色究竟天一萬六千劫。(印度教裡1劫=43億2000萬年; 佛教裡1小劫可換算為1679萬8000年;20小劫為1中劫,即3億3596萬年;4中劫為1大劫,即13億4384萬年)

形象

依照古印度大德"善無畏"尊者,所翻譯的【千手觀音造次第法儀軌】,五部淨居炎摩羅,色紫白,左手持炎摩幢,右手女竿。

儀軌密語:唵伐羅伐羅吽[口*半]吒[口*半]吒娑婆訶

資料來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