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

冰箱(又称电冰箱,台语称霜橱冰橱,香港称雪柜,上面最凍嗰格又叫冰箱,都有人會叫冰格或雪格。中國大陆稱冰櫃,有時會稱冰箱,日本和韓國的漢字皆稱其為冷藏庫,朝鮮在文化語譯法為冷凍機[1])是以低保存食物等物品的机械設備。工業用冰箱適用於工業環境,如餐廳食品加工超級市場

冰箱内部
能夠雙開的冰箱

发展历史

1834年美國人雅可比·帕金斯的發現導致了冰箱的發明。蘇格蘭人約翰·哈裏森發現了冷卻效应,到1862年,他的第一批冰箱就上市了。而德國工程師卡爾·馮·林德在1879年製造出了第一台家用冰箱。但在1920年代電動冰箱發明出來之前,冰箱並沒有大規模進入家庭,而普及是在1920年的美國。

家用制冷设备在1910年出现,1913年拉森制造了第一台人工操作的家用冰箱,1918年美国kelvinator(克耳文內特)公司首次在市场上销售电冰箱,当年售出67台,1926年美国奇异公司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密封制冷系统的电冰箱,1927年第一台家用吸收式冰箱出现在美国市场,在1930年代漸漸普及。1939年,雙重隔間由通用電器引入商業用途。

结构

冰箱从结构上,一般包括箱体、制冷系统、电气系统。

制冷系统

  1. 冷凝器
  2. 毛細管
  3. 蒸发器
  4. 压缩机

冰箱的基本作用是制冷,使箱内保持适当的低温。制冷系统一般由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或热力膨胀阀、蒸发器四个基本部件组成。制冷剂是一种能在低压下低温沸腾的液体,在沸腾时吸收热量,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压缩机提高制冷剂的气体压力,造成液化条件,通过冷凝器时凝结液化放出热量,然后通过毛细管时降低压力与温度,再通过蒸发器时沸腾汽化吸收热量,另現今發展運用制冷二極體,無複雜之機械裝置,惟效能較差,運用於小型冰箱。

冰箱原用F12(氟利昂12)作制冷剂,因会破坏大气层的臭氧层,现改用R600a/R134a/R404等制冷剂。

此外,由于系统中难免存在一些水分和杂质,所以在毛细管进口端一般装有干燥过滤器。

电气系统

电冰箱以电为主要能源,靠电动机驱动压缩机或以制冷二極體,一般还配上继电保护器和温控器。

採用壓縮機之冰箱电机根据不同的起动方法,分为电阻分相起动式、电容起动式和电容起动电容运转式。全封闭压缩机的电机装在制冷系统的内部,长期与制冷剂和冷冻机油接触,并承受压力、高温等,所以要有耐制冷剂和冷冻油、电气性能稳定、耐高温、耐振动和冲击、有较大的起动转矩并保持清洁不含水份等要求。

箱体

箱体由结构材料和绝热材料组成,形成空间以贮存食品,并防止内外热量传递。箱体一般包括外箱、内胆、绝热层。冰箱内胆(内衬)一般是用ABS或HIPS板材经真空成型,厚度在1毫米以下,白色、光洁。绝热材料广泛使用的是聚氨酯发泡,其绝热性能优良,长期使用后导热系数变化很小。

有的單獨配備冷涷室或冰藏室,有的則兩者俱備。現在一些冰箱甚至劃分為四隔,儲藏各類食物

  • 冷凍:-18 °C(0 °F)
  • 肉類:0 °C(32 °F)
  • 冷藏:4 °C(40 °F)
  • 蔬菜:10 °C(50 °F)

冰箱的容量是以公升立方英尺計算。典型的冰箱,冷凍室容量有100公升,冰藏室有140公升。

冰箱與雪櫃

在中文世界裡,「雪櫃」和「冰箱」雖然被認為是同一種電器,但有時候卻被刻意區別。

在語文上,由於冰箱是二十世紀的泊來貨,「冰箱」這個名詞在近代才使用。於中國大陸和台灣,普遍使用「冰箱」這個名詞,而在港澳地區則慣常使用「雪櫃」來形容相同的東西。

從冰箱的運作功能可將「雪櫃」和「冰箱」區別出來。1970年代開始,冰箱才普遍流行於香港﹑澳門﹑台灣,而雙層冰箱更是港澳地區流行款式。由於雙層冰箱的上層實際為冷凍室(Freezer),溫度維持於華氏零度(0 °F 即 -18 °C)以下,而下層則為冷藏室,溫度維持於 (37 至 41 °F 即 3至5 °C)[2] 故此,{港澳人士通常將冷藏室稱為「雪櫃」,將冷凍室稱為「冰格」。

注譯

  1. 朝鮮的文化語中使用「(漢字:「冷凍機」)」來指冰箱,而在韓國韓語中使用(漢字:「冷藏庫」)。在韓國韓語中,「」(冷凍機)解作冰箱內的制冷系統。
  2. Keep your fridge-freezer clean and ice-free. BBC. 2008-04-30

相關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冰箱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