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楼

刘亚楼1910年4月8日-1965年5月7日),原名刘振东[2],曾用名王松萨沙(),福建武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空军上将军衔,1949年建政后第一任空军司令员。

刘亚楼
刘振东
刘亚楼像
第一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
任期
1949年10月25日-1965年5月7日
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
继任吴法宪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10-04-08)1910年4月8日[1]
 大清福建省武平县
逝世1965年5月7日(1965歲-05歲-07)(55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党 中国共产党
配偶员凌漪
苏丽娃
翟云英
儿女子:刘煜南、刘煜奋、刘煜滨
女:刘煜鸿、刘煜珍
父母父亲刘克芳
母亲曹秀孜
学历大学
母校伏龙芝军事学院
职业军人
著作《刘亚楼军事文集》
宗教信仰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获奖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195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独立自由勋章(195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解放勋章(1955年)
军事背景
效忠 中国共产党
服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
服役时间1929年-1965年
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上将(1955年)
参战第一次国共内战
抗日战争
第二次国共内战

刘亚楼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任闽西游击队排长,红四军随营学校学员班长,红十二军连长、营长兼营政治委员,红四军第三纵队八支队政治委员,第十二师三十五团政治委员,第十一师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委员,第一师师长,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副司令员,红一军团第二师师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1939年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东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十四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终身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负责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空中力量。此外,他还兼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委副主任等职。

生平

早年

1924年入湘店高等小学,1926年考入长汀省立第七中学(现长汀县第一中学)。不久辍学回乡,任教于崇德小学,在校长刘克模的引导下,开始从事革命活动。曾联络48名青年成立“铁血团”,并被推举为农民组织“大青年会”领导人[3]

1929年8月,刘亚楼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闽西游击队任班长、排长。12月入红四军随营学校学习。1930年起,刘亚楼历任红十二军连长、营长兼政治委员,红四军第三纵队第八支队政治委员,曾参加文家市、第二次攻打长沙吉安等战斗。后任第十二师三十五团政治委员,第十一师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等职[4],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争。

1934年10月,刘亚楼参加长征,与师长陈光率部担任前卫,强渡乌江,为红军大部队渡江打开通道;后又指挥部队攻占遵义娄山关。在大渡河畔,派遣下属红四团,攻占泸定桥[5]。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到陕北后,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师长,参加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1936年6月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3]

1946年,身着苏军少校军服的刘亚楼和罗荣桓在大连。

抗日战争时期

1938年1月,刘亚楼任抗大教育长,协助罗瑞卿等组织教学工作[6]。1939年到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3]。1942年11月通过论文答辩。毕业后的1943年,刘亚楼、卢冬生杨至成被分配至苏联远东军区伯力,至步兵88旅工作[7]。1945年8月,苏联红军对日宣战,刘亚楼随苏联红军进军东北,担任参谋。在作战中,一次苏联空军与地面部队的协同中出现问题,导致苏军地面部队遭到苏联空军轰炸,事故原因是一条命令没有得到有效传达,该命令曾通过刘亚楼传达,刘亚楼一度被判死刑,后调查得以幸免[8]。日本战败后,刘亚楼留在苏联红军驻华部队,负责苏联红军八路军的联络[9]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刘亚楼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多在军服外穿一件皮衣。

东北民主联军成立后,林彪罗荣桓出面举荐,由中共中央向苏联要回刘亚楼。1946年5月后,刘亚楼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兼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校长,代号103,与林彪罗荣桓一起成为东北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的指挥核心。作为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刘亚楼着力加强司令部机关的基本建设[5],举办参谋训练队,翻译《红军参谋业务条令》,培养和提高参谋人员的业务能力,并组建测绘学校,训练绘制军用地图的专门人才。同时参与组织指挥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和东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作战[3]。1947年6月28日,东北民主联军开始以“林罗刘”之称号合署一切文件,指挥作战[5]

1948年,刘亚楼任东北野战军和东北军区参谋长[10]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协助林彪、罗荣桓组织实施辽沈战役和入关行动。平津战役中,任天津前线指挥部总指挥,指挥进攻天津,经29小时激战,俘国军司令陈长捷。1949年3月,刘亚楼任第四野战军参谋长[11];同年4月,刘亚楼改任第四野战军第14兵团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率部进军中南[12]。1949年5月中旬,刘亚楼突然被毛泽东告知,中共高层意向由他负责组建空军[5]。1949年8月,刘亚楼率领代表团赴苏联争取援建解放军空军,8月24日与苏联达成协议帮助解放军创办航校6所,航校配备飞机434架,援华专家878名,1年速成毕业飞行员350至400名计划编成3个师,已经训练出的110名飞行员再经半年改装和战斗课目训练组建1个战备值班的混合航空兵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25日,刘亚楼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首任司令员,11月11日,空军司令部正式成立[13]。于是刘亚楼开始着手组建空军[14]。1950年6月,空军首支部队第四混成旅在南京成立。此后,刘亚楼遵照毛泽东“边打边建”的方针,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入朝参战[5]。在组建空军过程中,刘亚楼提出“从空战中锻炼、在战斗中成长”[15] 的指导方针,认为不经历作战是无法成为强大的空军的,新成立的解放军空军虽然没有经验,但也要勇于去与世界第一的空军主动作战,方可得到锻炼。这一方针使得中国空军朝鲜战场上锻炼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王牌飞行员,包括日后成为空军司令员的王海

1957年,叶剑英、刘亚楼在苏联。

1955年,刘亚楼被授予空军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曾总结制定“一域多层四四制”的航空部队战术原则[5];提出“稳步前进、完成计划、提高质量、保证安全”的飞行训练方针;主持编写空军首批各种条令、条例、教材、操典和训练大纲;先后领导建立空军学院、空军工程学院、高级专科学校、航空学校、航空预备学校等29所院校[3]。1957年跟随中国军事代表团赴苏联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纪念活动。1959年起,兼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委副主任。1964年,兼任中国人民航空运动协会名誉主席[16]

刘亚楼是第一至第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1965年病重,赴上海住院治病,5月7日在上海病逝,享年55岁[17]

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罗瑞卿受到批判,叶群指出罗瑞卿曾通过刘亚楼传达四条意见,内容为林彪身体不好,不用多请示林彪意见,有事情请示罗瑞卿即可。此内容意在指出罗瑞卿在夺林彪的权。接替空军司令员的吴法宪也在1965年12月给林彪写了一封证明信,信中说刘亚楼在去世前曾叮嘱吴法宪“不要上罗瑞卿的当”,“不知居心何在”,指出罗瑞卿在搞阴谋。因刘亚楼去世,死无对证,罗瑞卿受到批判。文化大革命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为此事证明,刘亚楼死前并无所谓遗言[18]

家庭

早年在家中有一童养媳,刘亚楼参加红军后童养媳改嫁。在抗大期间,与女学生员凌漪结婚,并生有长子刘煜南。刘亚楼在苏联期间,员凌漪听信传言,误以为刘亚楼在战争中身亡,遂改嫁另一位红军干部。刘亚楼得知后,与中共早期领导人苏兆征之女苏丽娃结婚,生有一子刘煜奋,期间与孙维世发生婚外纠葛,并与同样和孙维世有婚外纠葛的林彪发生冲突。不久后与苏丽娃离婚[19]

1946底年经介绍,刘亚楼结识中苏混血小学女教员翟云英,1947年结为夫妻,生有女儿刘煜鸿刘煜珍,儿子刘煜滨[20]

其他

2016年8月25日,刘亚楼在黑龙江哈尔滨市曾居住的旧址连同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警备连旧址、东北民主联军独立团旧址和独立团炊事班旧址等7所房屋被强行拆除。[21]而当地政府表示被拆除的旧址破坏严重、难以修复。

影視形象

参考文献

  1. . 深圳特区报. 2010-04-05 [2010-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13).
  2. 钟兆云. .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4: 2. ISBN 978-7-203-08576-8.
  3.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5-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4).
  4.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 .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0: 358. ISBN 978-7-80237-381-5.
  5. 欧阳青. . 北京: 长城出版社. 2011: 397–399. ISBN 978-7-5483-0058-8.
  6.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 .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0: 99. ISBN 978-7-80237-381-5.
  7. 姜克夫. . 重庆出版社. 2009: 59. ISBN 978-7-2290-0841-3.
  8. 钟兆云.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7: 40–41. ISBN 7-01-006428-8.
  9. . 新华网. 2008-06-26 [2010-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24).
  10. 张明金、刘立勤. . 北京: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10: 343. ISBN 978-7-5033-2252-5.
  11.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 .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0: 326. ISBN 978-7-80237-381-5.
  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编委会. .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98: 476. ISBN 978-7-5065-5401-5.
  1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 .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1: 52. ISBN 978-7-80237-427-0.
  14. 罗胸怀编著. .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 5. ISBN 9787802111837.
  15. . 凤凰网. 2010-04-15 [2010-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4).
  16. 陈荣华.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 300.
  17. 星火燎原编辑部. 第一卷.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2007: 69. ISBN 7-5065-5031-8.
  18. 佐斋.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9-11-16 [2015-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4).
  19. 蒲德生. . 北京: 中华网. 2010-03-24 [2015-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2).
  20. . 新华网. 2010-04-18 [2010-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3).
  21. 开国上将刘亚楼在哈尔滨旧居遭强拆,辽沈战役参谋部成废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澎湃新闻.2016-08-25.[2016-08-25].
中国人民解放军职务
新頭銜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
1949年10月 - 1965年5月
繼任:
吴法宪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