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簋

利簋西周早期青銅器。為周武王時官吏所作,故名。因其銘文中有“珷征商”字樣,又被稱為“武王征商簋”。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縣(今西安市临潼区),現藏中国国家博物馆。2002年入选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录。

利簋
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公布
时代西周
出土陕西省临潼县(1976年)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入录2002年

出土

1976年3月间,陕西省临潼县零口公社西段大队(今临潼区零口街道西段村)发现了一个西周铜器窖藏,出土铜器六十余件,利簋为其中之一。[1]

形制

利簋通高28公分,口徑22公分,重7.95千克。侈口,鼓腹,雙獸耳垂珥,方座圈足,器形與天亡簋相似,為典型的西周早期風格。簋腹和方座飾有饕餮紋夔紋,圈足飾有夔紋、雲雷紋

铭文

利簋铭文拓片

腹內底部有銘文4列32字,考古学家省吾最初隶定[1]

珷征商隹(唯)甲子朝歲
鼎(貞)克昏(聞)夙又(有)商辛未
王才(在)管師易(賜)又(右)吏利
金用乍(作)旜公寶尊彝

銘文的解釋爭議較大。其大意是:周武王征伐殷商,在甲子日這一天,歲星當位時告捷。辛未(後七日),武王在闌地(一說為管)軍中,賞賜給一位名叫“利”的官員。利鑄造了這件寳器以紀念其祖父。

价值

利簋是現存最早的西周青銅器。其銘文開首,即從“珷征商”、“夙有商”幾句,明確概述了武王征商的史實,是已知周初金文關於此事件的唯一史料。其餘大禮簋、沈子它簋、宜侯夨簋等提到武王征商的青銅器銘文都屬於追述。[1]利簋也是目前發現的唯一記載伐商具體日期即“甲子日”的器物,可与《尚書·牧誓》、《逸周書·世俘》[2]等文獻中關於武王伐紂時間的記載相印證,對商周斷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参考资料

  1. 于省吾,《利簋铭文考释》
  2. 《逸周書·世俘》:越若来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朝至接于商。
  • 《利簋铭文考释》,于省吾,《文物》,1977年8期
  • 《关于利簋铭文考释的讨论》, 锤凤年、徐中舒、戚桂宴、赵诚、黄盛璋、王宇信,《文物》,1978年6期
  • 《利簋的岁字不释岁星》,白光琦,《文博》,1996年05期
  • 《利簋铭文再认识》,黃懷信,《历史研究》1998年06期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