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存厚

劉存厚1885年1月24日-1960年6月),積之,男,四川省成都府簡州(今簡陽市)人,清朝中華民国军事将领,川軍领导人之一。

生平

清末活动

劉存厚生于一个盐商家庭。1903年(光緒29年)入四川武備学堂。1907年(光緒33年)毕业後留学日本。入陸軍士官学校步兵科第6期,同期的同学有孫传芳閻錫山唐继尧等。

1908年(光緒34年)毕业归国,获陸軍科举人。此后他投雲貴总督李经羲手下任雲南陸軍講武堂战術教官。在这一时期,他经李根源羅佩金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1年(宣統3年)10月末,为呼应武昌起義蔡鍔发动昆明重九起義,劉存厚参加了此次起义。雲南軍政府成立后,劉存厚任参謀部第1部部長。蔡鍔为支援四川省的革命派而组织了援川滇軍,劉存厚被任命为该军总参謀,随军赴四川省。此後,劉存厚离开滇军,转投四川都督尹昌衡

四川的攻防战

1912年(民国元年)4月,劉存厚任川軍第4鎮統制(後改为第4師師長)。1913年(民国2年)二次革命爆发,劉存厚支持袁世凱,击败革命派的熊克武。9月,任重慶鎮守使,第4师的番号改为第2師。1915年(民国4年),任川南清乡总司令,驻瀘州

同年12月,護国战争爆发,劉存厚支持護国軍。1916年(民国5年)1月31日,自称護国川軍总司令,发布讨伐袁世凱宣言。他支援了進攻四川省的蔡鍔護国軍第1軍,最终使四川将軍陳宧宣布独立。同年6月袁世凯死後,劉存厚再度就任川軍第2師師長。8月,经四川督軍蔡鍔推薦,劉存厚任川軍第1軍軍長。

9月,蔡鍔因病离职,滇軍的羅佩金任四川督軍,黔軍戴戡任四川省長。以後,劉存厚为夺取四川省的統治权而同这两人展开了三方斗争。1917年4月20日,劉存厚获将军府授“崇威将军”。1917年(民国6年)7月,劉存厚在三方斗争中取胜,同年12月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四川督軍。

后来,在護法運動中,他受到南方政府的孫文支持的四川靖国各軍总司令熊克武的攻撃。6月,劉存厚撤退到陝西省寧羌(今陕西省漢中市寧強县)。当時,劉存厚被北京政府任命为第21師师长,在寧羌设臨時的四川督軍行署,统治陝西省南部。劉存厚的残暴统治激起了当时的陝西督軍陳樹藩的愤怒。

支配綏定

劉存厚照片

1920年(民国9年)5月,劉存厚与熊克武捐弃前嫌,联手驱逐四川省内唐継尧手下的滇军。8月,劉存厚任靖川軍总司令回到四川,熊克武攻略成都驱逐滇軍。同年12月,北京政府任命劉存厚为四川督軍,熊克武为四川省長。

但是,劉存厚对川軍軍人的统治强化,遭到川军军人反感。1921年(民国10年)2月,川軍軍人联名致電北京政府弾劾劉存厚。同年3月,在四川省内丧失支持的劉存厚表示下野,撤往寧羌。此後,劉存厚避处寧羌,企图重任四川督軍。1924年(民国13年),北京政府任命劉存厚为川陝边防督办,督办公署设在綏定(今四川省達州市達县),支配周边3个县。

1928年(民国17年)10月,劉存厚转投国民政府,任川康裁縮軍隊委員会副委員長。当时,劉存厚依然确保了綏定周边实质自治,并独立组织「興国軍」。他庇护了在北伐中敗北的吴佩孚,并就恩赦吴佩孚一事同国民政府进行了斡旋。

1933年(民国22年)5月,劉存厚被任命为第23軍軍長。10月,任四川剿共軍第6路总指揮,迎击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他遭到紅軍徐向前部大败,丧失綏定,被蒋介石追究轻弃据点之责,罷免了本兼各职。此后,事实上劉存厚的軍事及政治生涯结束。劉存厚隐居成都。1949年(民国38年)逃往台湾,被任命为总統府国策顧問

1960年(民国49年),劉存厚在台北逝世。享年76岁(满75歳)。

参考文献

  • 邵桂花「劉存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 中華書局. 2000. ISBN 7-101-02114-X.
  • 徐友春主編. .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3014-1.
  • 匡珊吉・楊光彦主編. .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1. ISBN 7-220-01189-X.
  • 劉寿林等編. . 中華書局. 1995. ISBN 7-101-01320-1.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前任:
周道剛
四川督軍
1917年12月 - 1918年2月
繼任:
熊克武
(四川靖国軍总司令)
前任:
呂超(川軍总司令)
四川督軍
(北京政府任命)
1920年10月 - 1921年3月
繼任:
劉湘(四川总司令)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