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晏
生平
父亲是南华县丞。劉晏幼年以神童著称,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封禅泰山,刘晏上《东封书》。玄宗大喜,使中书令张说测试他,竟对答如流。玄宗把他带回长安,官拜秘书省正字,玄宗曾經消遣過劉晏:「正字官,究竟校正了幾個字呢?」劉晏回應:「天下每一個字我都能校正,只有一個『朋』字,我校正不得。」影射朝廷朋黨勢力龐大。后来《三字经》以「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说明刘晏的事蹟。刘晏成年後,先后担任夏县县令、温县县令。
安史之乱爆发後,刘晏先是投靠永王李璘的幕府,永王谋反,刘晏投奔唐肃宗,唐肃宗任命刘晏为户部度支郎中、兼侍御史,之后历任彭原(宁州,今甘肃宁县)太守、陇州(今陕西陇县)刺史,华州(今陕西华县)刺史,河南尹,京兆尹,户部侍郎,兼度支使、盐铁使、转运使。主持东南财务。
唐代宗时,刘晏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继续兼任盐铁转运使,和韩滉分管天下财政。刘晏疏通大运河,改善漕运,整顿盐务,控制货币,以常平法平抑物价,“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使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能够恢复,大历年间天下财政收入为1200万贯,而盐利占其大半[1],唐朝也依赖东南经济又支撑了100多年。刘晏累加官至左仆射,但他为官俭朴,家中只有杂书两乘、米麦数斛。唐代宗称赞他:“卿,朕之酂侯(萧何)也!”
身后
唐德宗即位後,以杨炎为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杨炎与刘晏有矛盾,诬陷刘晏在代宗时密谋拥立独孤贵妃的儿子韩王李迥为太子,废黜当时是太子的德宗李适。虽经宰相崔祐甫、崔宁说情,唐德宗还是於建中元年(780年)借故将刘晏贬为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当年七月,刘晏被赐死,死後家中“惟有雜書兩乘,米麥數斛”,家属徙岭表[2]。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为刘晏之死上疏鸣不平。兴元初年(784年),唐德宗许刘晏遗体归葬。贞元五年(789年),追赠刘晏郑州刺史,又加司徒。
子孙
評價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漕運的破壞導致关中地区粮荒,“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太仓空虚,鼠雀犹饿”。劉晏“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一日中决之”,努力讓漕运畅通无阻,“岁转粟百一十万石”,“诸州米尝储三百万斛”。史稱:“安史之乱,天下户口十亡八九,所在宿重兵,其费不资,皆倚办于晏,晏有精力,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劉晏死後,其影響力仍在,《旧唐书·刘晏传》说:“晏没后二十余年,韩洄、元秀、裴腆、包佶、卢徵、李衡,继掌财赋,皆晏故吏。其部吏居数千里之外,奉教令如在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