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潭

劍潭,是臺北市中山區士林區的一個地名。本指基隆河流至大直士林的轉彎處,地點約為現今台北中山新橋橋下的基隆河河段。因為基隆河此轉彎處,古時面積頗大,故以潭名之。現在因為基隆河河道截彎取直的關係,所謂的「潭」已經消失,實際位置大約是現在承德橋中山橋之間河道。清治時期稱員山仔,日治時期併入芝蘭一堡大直,1922年因區內有臺灣神社而劃出西部為大宮町戰後原屬中山區,1990年行政區重劃後分屬中山、士林兩區。[1]

立碑處為劍潭舊址,現今已截彎取直

歷史

劍潭此地名來由,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其中一則與17世紀的漢人鄭成功有關。相傳1660年代,鄭成功及其所屬軍隊行經此河段時,遇見神怪與神怪造成的大風浪,為伏怪,鄭成功拋一身邊寶劍,始降服神怪。後人為紀念此事件,故將該河段與所涵蓋流域皆以劍潭命名。不過,經後代考證,此僅為民間傳說,並不確實。[2]而歷史文獻的說法顯示在清雍正十年(1732)臺廈分巡道尹士俍已記載了該地於《臺灣志略》:「劍潭,有樹名茄苳,高聳障天,大可數抱,峙於潭岸。相傳荷蘭人插劍於樹,生皮合,劍在其內,因以為名。」[3],此說指出地名的來由係因荷蘭人把劍給插在潭邊的茄苳樹上,潭始得名。

地理

劍潭區域十分寬廣,約有數百公頃。南接圓山,北至士林區南端1990年前原屬中山區的部份,包含中山新橋該河段北側區域及劍潭山南麓(中山區劍潭及原屬中山區的士林區明勝里一帶)。而該地區人文歷史景觀也相當豐富。惟因戰後設於該地許多建物及風景區皆以基隆河對岸的「圓山」命名,如圓山大飯店、圓山育樂中心(圓山保齡球館,1966年12月1日開幕)、圓山風景區(劍潭山親山步道)等;近年一般訪客在劍潭與圓山的名稱與範圍上多有搞混。

再加上原規劃設於劍潭國小、劍潭青年活動中心附近的捷運劍潭站,因北邊的銘傳站取消設站而北移至現在位置。導致劍潭之地名進一步向北延伸,並與該區域原本的士林福德洋社子後港墘(後港)等地名混淆,也造成「老士林」南端靠近捷運劍潭站一帶,以及基隆河截彎取直後與之相連的「後港」鄰近區域之店家亦開始以劍潭為名。

除立於劍潭山的圓山大飯店外,該地區的劍潭站劍潭公園劍潭青年活動中心等等也頗具盛名。其中,圓山大飯店的宮殿式建築與劍潭站的吊橋造型[4],皆為台北著名地標

名人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2. . 三立新聞. 2014-06-27 [2015-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8).
  3. 安倍明義. . 臺北: 蕃語研究會. 1938.
  4. . [2014-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