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氣
勇气是选择和意志去直面苦恼 , 痛苦 , 危险 , 不确定性或威胁,在这些复杂情况和危险之下,主体依然可以意识到内在的力量, 保持自信, 泰然处之。 生理上的勇气是指勇敢的面对生理上的痛苦,艰辛,死亡或死亡的威胁。 道德上的勇气是指在面对耻辱,诋毁,妨碍,大众的反对或者个人失败时能够正当行事的能力。 古典美德中的坚韧,也有时被翻译成“勇气”,但主要包含的方面是坚忍和耐心。[1] 在西方传统中,关于勇气的著名思想来自哲学家苏格拉底 , 柏拉图 , 亚里士多德 , 阿奎那和克尔凯郭尔 ;在东方传统中,道德经提出了一些勇气的思想。 近现代,心理学学科也对勇气进行了研究。
本文是 |
情绪 |
---|
宗教、哲學
古希臘
早期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8 - 348年) 为未来哲学家如何看待勇气奠定了基础。 柏拉图在早期著作拉克斯对话录(又名论勇敢)中展示了一个关于勇气的讨论,但这个讨论对勇气是什么还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2] 书中,苏格拉底等三位领导人在辩论里提到了很多关于勇气的定义。 “......一个愿意留在自己的岗位上,对抗敌人而不逃跑的人......” “......灵魂的一种忍耐力......” 虽然在拉克斯展示的这场讨论中,许多勇气的定义都被提出,但都被驳斥,讨论在哲学的不确定中结束。拉克斯是柏拉图的早期作品,这可能是他没有得出明确结论的一个原因。 在这个早期的作品中,柏拉图仍然在发展自己的思想,并显示出受到他老师苏格拉底的影响。 在他后来的著作理想国(共和国)中,柏拉图更具体论诉了什么是他认为的勇气。公民勇气被形容为一种坚持:“坚持一种信念关于什么东西和什么样的事情应被敬畏, 这种信念是法律反复灌输和教育的”。 勇气是坚持的理念在拉克斯中也有表达。 柏拉图进一步解释说,这种坚持能够忍耐一切的情绪,无论是痛苦,快乐和恐惧。
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尼各馬可倫理學》裡把「勇氣」視為德行作多方面討論,指出過少勇氣是怯懦;過多勇氣是魯莽[3]。
东方传统
儒家: 中國思想家老子在其著作《道德經》裡提出「慈故能勇」(勇氣源於慈),如果只有勇氣而沒有慈會很危險。[4]。孔子認為勇氣是君子的特質之一,並稱呼不恐懼的人為「勇者」;「勇」也是三達德(智仁勇)之一。[5]並認為人若知道自身的恥辱則是勇敢的表現。[6]
印度教: 勇气(shauriya)和耐心(dhairya)是印度教的十个特征(lakshana)的前两位。 其他的有宽恕(kshama),宽容(dama),诚实(asthaya),身体上的克制( indriya nigraha),清洁(shouchya),知觉(dhi),知识(vidhya),真实性( satya )和控制愤怒(akrodh)。
伊斯兰教: 伊斯兰信仰也把勇气和自我控制作为直面恶魔的一个关键因素; 许多人相信这一点。因为先知(通过平静和耐心)对那些蔑视他们信仰的人表现勇气。
古罗马
在罗马帝国 ,勇气是普世美德以及男子汉气概的一部分。[7] 罗马哲学家和政治家西塞罗 (公元前106-43年)列出基本(枢机)美德为: 美德可以被定义为一种与理性和自然秩序和谐相处的思想习惯( animi )。 它有四个部分:智慧( prudentiam ),正义,勇气,节制。 (引用) ( De Inventione ,II,LIII)[8]
中世纪哲学
阿维罗斯和托马斯·阿奎那倡导的中世纪美德伦理至今对罗马天主教仍然重要,这美德伦理中的勇气被称为“坚韧”。[9][10]
根据托马斯·阿奎那 : [11]
在基本(枢机)美德中,慎思明辨为先,正义第二,坚韧第三,节制第四,其次是其他美德。
他对这个分级的部分辩护是:
没有正义的坚韧是不公正的一种起因; 因为一个人越强壮,他就越能压迫弱者。
关于坚韧的本源性和特殊性,阿奎那说:
“坚韧”这个词可以有两种方式。 首先,简单地表示精神上的一定坚定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种本源的美德,或者说是各种美德的条件。因为哲学家声明 ( Ethic ii ),行使每一种美德都需要坚定不移。 其次,坚韧可以表示不畏危难。 这种坚定性是在面临严重危险时,承受那些最难坚定承受的东西。 因此,塔利(Rhet.ii)说,“坚韧是从容面对危险和辛劳“。 在这个意义上,坚韧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美德,因为它有一个特殊的对象(危险和辛劳)。
阿奎那认为坚韧或勇气,主要是关于忍耐而不是开始解决危险: [12]
哲学家认为[13],“坚韧更关注减轻恐惧,而不是调节胆量”。因为危险,恐惧和胆量相互作用,危险的天性就是通过考验胆量来增加恐惧。现在,开始解决危险属于调节胆量,而忍耐伴随着对恐惧的压制。因此,坚韧的主要行为就是忍耐,就是在危险之中坚持不动摇,而不是开始解决危险。 相比之下,通过解决危险来源来避免恐惧,和在危险及恐惧之中坚持不动摇, 后者更难,也更需要坚韧。
基督教
在天主教和圣公会中 ,勇气也是圣灵的七大恩赐之一 。 对于托马斯·阿奎那来说 ,坚韧是消除任何阻碍意志遵循理智的障碍的美德 。[14]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勇气”是一种美德,它与基督教美德在圣经神学中一样 ,只能以基督徒美德的存在为证:信仰,希望和怜悯。 为了理解基督教的真正的勇气,需要有人展现信仰,希望和怜悯的美德 。 [15] 不像亚里士多德 ,阿奎那的勇气是关于耐力,而不是勇敢的战斗。 [16]
圣奥古斯丁认为勇气是自然美德而不是基督徒的美德。
近代或19世纪前
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在其作品“人与公民”中将美德分类为道德美德和个人的美德。 霍布斯将道德美德概括为公民的美德,这种美德毫无例外的对整个社会都有益。[17] 这些道德美德包括正义(比如不违法)和慈善。 而勇气,明辨慎思和节制都被列为个人的美德。[18] 霍布斯指出,这些个人美德纯粹是关于私人的善,而不是公共的善(正义和慈善)。 霍布斯把勇气和明辨慎思描述为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善行。 这些个人美德总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行事,而对社会的积极和/或消极影响只是一种副产品。 这是从“利维坦”提出的观点出发的,即个人的自然状态是“孤独的,贫穷的,不愉快的,野蛮的和短暂的”。 根据霍布斯的观点,勇气是一种个人美德以确保更好的生存机会。而文明化的人为了避免个人的自然状态(在不同程度上)展示了道德美德即形成了霍布斯的社会契约。[19] 霍布斯也用坚韧的观念作为美德的观念,坚韧即是“胆大,敢于”的,也是在危险面前坚定不移的。[20] 这是对“人与公民”中早些时候提到的勇气概念的深入阐述。 也与霍布斯的早期观点相呼应,即自我保护是行为的最基本方面。
大卫·休谟在其作品“人性论”中将美德分为两类,即人为美德和自然美德。 休谟在“人性论”中指出,勇气是一种自然的美德。 休谟在“骄傲与谦卑,其目的与成因 ”一节中明确表示,勇气是骄傲的一个原因:“思维的每一个有价值的品质,无论是在想象力,判断力,记忆还是性情方面;比如说机智,判断力强,爱学习,有勇气,正义,表里如一,这些都是可以引起骄傲的原因,谦卑的对立面“。休谟也把勇气和喜乐联系在一起,对灵魂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灵魂在高兴和勇气的情况下以某种方式寻求对偶,并欣然将自己投入到任何思想或行动的场景中,在那里,它的勇气会遇到事件从而被滋养和被使用 “。[21] 和勇气的滋养和使用一道,在这篇论文中休谟也写到,勇气捍卫人类:“我们很容易从他人的慷慨中获得利益,但总是有危险在他人的贪婪受到损失:勇气捍卫我们,而懦弱让我们暴露给每一次攻击“。[22] 休谟在“人性论”的“其他德性与恶习”一节中写道,过度的勇气对英雄的性格有哪些作用:“根据我们可能观察到的,过度的勇气和宽宏大量,特别是当它出现在倒运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构成了英雄的流芳百世的品格,同时也会使他的事情毁于一旦,导致他陷入本不会遭遇的危险和困难之中 “。[23] 对休谟所提供的勇气的其他理解,可以参考休谟在“道德原则研究”中关于道德,理性,情感和美德的观点。
现代或19世纪后
索伦·奥贝·克尔凯郭尔(Søren Kierkegaard)把勇气与恐惧和焦虑(angst)对立,而保罗·约拿·田立克(Paul Tillich)称那些人类所从事以证明人生具有价值的尝试为“存在的勇气”:举凡一切的道德观念、禁欲主义、犬儒主义、自然法权....这些都是人类面对虚无人生处境时所选择的回应态度,这些内省的态度证明了人类具有某种高于动物性的特殊品格,这种品格被田力克称为“存在的勇气”。
JRR Tolkien在其1936年的讲座“贝奥伍尔夫(Beowulf):怪物们和批评家们 ”中确定了一种“ 北方 ”的“勇气理论“ - 英勇的或“ 善良的异教徒 ”坚持去做正确的事情,即使在无法保证奖励和救赎的情况下去面对一定的失败:
北方神话的力量就是直面这个问题,把怪物放在舞台中心,给怪物胜利而不是荣誉,英雄们找到的解决办法是有力的,但也是可怕的,他们只依靠赤裸裸的意志和勇气。“作为一个绝对坚定不移的指导性理论”, 它是如此强大,尽管古老的南方神话已经永久地消失在文学装饰品中,北方神话依然拥有自身的力量可以不断的在精神上复活,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 即便对于无神论的维京人而言 ,没有神,尚武的英雄主义就是自己的归宿。[24]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良性的异教英雄主义或勇气是“相信自己的力量”,正如雅各·格里姆在他的条顿神话中所观察到的:
那些对野蛮信仰完全反感和怀疑的人,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和美德。 因此,在Sôlarlioð17中,我们读到了Vêbogi和Râdey“ ikautrûðu ”,“他们只相信自己”。[25]
欧内斯特·海明威 ( Ernest Hemingway )将勇气定义为“压力下的恩典”。[26]
温斯顿·丘吉尔 ( Winston Churchill)表示:“勇气是人类首要的品质,因为是它保证了所有其他的品质。”
据玛雅·安吉洛说 :“勇气是最重要的美德,因为没有勇气就不能坚持不懈地实践其他的美德,你可以飘忽不定的实践任何美德,但没有勇气你无法坚持不懈。
在“善恶的彼岸”中 , 尼采描述了主人-奴隶道德 ,一个高尚的人把自己看作是“价值的决定者”。 一个不需要批准,只需要通过评判的人。 后来在同一篇文章中,他列举了“勇气,洞察力,同情和慎孤”为四大美德,并继续强调勇气的重要性:“我们人生的伟大时刻们,就是获得勇气来为我们的恶劣品质重新施洗,使之成为我们最好的品质。”[27]
心理学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安德烈亚斯·迪克的说法,勇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28]
1. 冒着危险或被反感或牺牲安全或方便,可能导致死亡,身体伤害,社会谴责或情绪上的剥夺;
2. 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有智慧和明辨慎思判断对错;
3. 有希望和信心得到一个快乐的,有意义的结果;
4. 意志自由;
5. 动机基于爱。
基本的勇气形式可以区分为:
• 身体上的勇气,其危险包括对生命和肢体的可能的伤害;
• 道德或社会的勇气,其危险是可能的社会排斥;
• 心理或存在的勇气,其危险在于可能造成人格的不稳定。
比较
行动的勇气和拒绝行动的勇气
勇气是一种气概,使一个人能够在其认为正确,必要事情上直面阻碍和危险。其行动可以体现在两个相反的方向:决心做或者拒绝某事。勇气要求有力量的决断,在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心做或者拒绝一些不愉快或危险的事情。在决定积极行动的情况下,勇气是为了正义的实施,为了对危险情况的掌控或为了实现价值而克服阻碍和危险。在决定拒绝行动的情况下,勇气是为了拒绝/抵抗一些行为,比如不正义(偷窃),毫无价值(破坏性的勇气测试)或不利于健康(同辈压力下吸烟或使用毒品)等。这两个勇气的表现都是同一等级。都与自身的不利和必要的牺牲相联系。都需要价值的知晓意识,独立的思考,有力量的性格和魄力。[29]
註釋
- Rickaby, John (1909). "Fortitude". The Catholic Encyclopedia. 6. New York: Robert Appleton Company.
- Walton, Douglas N. (1986). Courage: A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ISBN 0-520-05443-1.
- Aristotle, Nichomachean Ethics, 1103b15-20, 1104a15-25, 1104b1-10, 1107a30-1107b5, 1108b15-35, 1109a5-15, 1115a5-1117b25, 1129b20-5, 1137a20-5, 1144b5-10, 1167a20, 1177a30-b1, 1178a10-5, 1178a30-5, 1178b10-5, in Aristotle, Nichomachean Ethics: Translation, Introduction , and Commentary, Broadie, Sarah, & Rowe, 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 《道德經》第17章:「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
- 《論語·憲問》: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 《中庸》: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 McDonnell, Myles (2006). Roman Manliness: "Virtus" and the Roman Republic.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5218-2788-4. page 31
- McDonnell, Myles (2006). Roman Manliness: "Virtus" and the Roman Republic.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5218-2788-4. page 129
- Walton, Douglas N. (1986). Courage: A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ISBN 0-520-05443-1.page 62-63
- "Summa Theologica". Christian Classics Ethereal Library.
- "Summa Theologica: Fortitude (Secunda Secundae Partis, Q. 123)". New Advent.
- "Summa Theologica". Christian Classics Ethereal Library.
- Ethic. iii, 9
- Walton, Douglas N. (1986). Courage: A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ISBN 0-520-05443-1.page 62-63
- Miller, William Ian (2000). The Mystery of Courage.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674-00826-X. p 204
- Miller, William Ian (2000). The Mystery of Courage.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674-00826-X.pp21-22
- Hobbes, Thomas (1972). Bernard Gert, ed. Man and Citizen (De Homine and De Cive). Indianapolis: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ISBN 0-8446-4756-X. pp17-18
- Hobbes, Thomas (1972). Bernard Gert, ed. Man and Citizen (De Homine and De Cive). Indianapolis: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ISBN 0-8446-4756-X. pp68-70
- Hobbes, Thomas (1972). Bernard Gert, ed. Man and Citizen (De Homine and De Cive). Indianapolis: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ISBN 0-8446-4756-X. pp290
- Hobbes, Thomas (1972). Bernard Gert, ed. Man and Citizen (De Homine and De Cive). Indianapolis: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ISBN 0-8446-4756-X. pp150-152
- Hume, David (1751). An Enquiry Concerning The Principles Of Morals. Lanham: Start Publishing LLC. pp666
- Hume, David (1751). An Enquiry Concerning The Principles Of Morals. Lanham: Start Publishing LLC. pp459
- Hume, David (1751). An Enquiry Concerning The Principles Of Morals. Lanham: Start Publishing LLC. pp900
- Tolkien, JRR. "Beowulf: The Monsters and the Critics". The Tolkien Estate. p. 25.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07-10-15. Retrieved 2008-04-25.
- Grimm, Jacob (1835). Deutsche Mythologie (Teutonic Mythology) (in German) (1 ed.). Dieterich: Göttingen.
- Carter, Richard (1999). "Celebrating Ernest Hemingway's Century". neh.gov.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 Retrieved 2009-06-19.
- Nietzsche, Friedrich Wilhelm (1989). Beyond Good and Evil: Prelude to a Philosophy of the Future. New York: Vintage. ISBN 0-521-77078-5.
- Andreas Dick: Mut – Über sich hinauswachsen. Hans Huber Verlag, Bern 2010, ISBN 978-3-456-84835-8.
- Siegbert A. Warwitz: Vom Sinn des Wagens. Warum Menschen sich gefährlichen Herausforderungen stellen. In: DAV (Hrsg.): Berg 2006. München-Innsbruck-Bozen 2005, S. 96–111.
參考文獻
- Bauhn, Per (2003), The Value of Courage, Lund: Nordic Academic Press, ISBN 91-89116-62-3.
- Jeanmart, G.; Blésin, L. (dir.), Figures du courage politique dans la philosophie moderne et contemporaine, numéro thématique de la revue Dissensus. Revue de philosophie politique de l'Université de Liège (http://popups.ulg.ac.be/dissensus/), n°2, automne 2009.
- Avramenko, Richard. .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2011.
- . New Advent.
- . New Advent. See Questions 123–140
- Becker, Ernest. .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73.
- Bussey, K. . . 1992: 63, 129–37.
- Deci, E. L.; Ryan, R. M. . . 2000: 4, 227–68.
- Eisenberger, R. . . 1992: 99, 248–67.
- Evans, P. D.; White, D. G. . . 1981: 19, 419–24.
- Hobbes, Thomas. Bernard Gert , 编. . Indianapolis: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1972. ISBN 978-0-8446-4756-2.
- Hobbes, Thomas; Tuck, Richard.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 Hume, David. . The Floating Press. 2009.
- Hume, David. . Lanham: Start Publishing LLC. 1751.
- Peterson, C.; Seligman M. E. P.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197–289.
- Putman, Daniel. . Journal of Social Philosophy. 2001, 32 (4): 463–470. doi:10.1111/0047-2786.00107.
- Nietzsche, Friedrich Wilhelm. . New York: Vintage. 1989. ISBN 978-0-521-77078-1.
- Rate, Christopher R.; Clarke, Jennifer A.; Sternberg, Lindsay & Robert J. .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2007, 2:2 (2): 80–98. doi:10.1080/17439760701228755.
- Ryan, R. M.; Frederick, C. . . 1997: 65, 529–65.
- McDonnell, Myles.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978-0-5218-2788-1.
- Miller, William Ian. .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978-0-674-00826-7.
- Osho. . Macmillan. 1999. ISBN 978-0-312-20517-1.
- Palmquist, Stephen. . . Hong Kong: Philopsychy Press. 2000.
- Plato; Cooper, John M.; Hutchinson, D.S. . Indianapolis, IN: Hackett Pub. 1997. ISBN 978-0-87220-349-5.
- Tillich, Paul. . Connecticu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52. ISBN 978-0-300-08471-9.
- Walton, Douglas N. .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6. ISBN 978-0-520-05443-1.
- Woodard, C.R. . . 2004: 56, 173–185.
- Zimmerman, Barry J. .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1995: 30, 217–21.
- Deutsch, M. .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1961, 55:1 (1): 49–58. doi:10.1080/00224545.1961.9922158.
- KM, Kerfoot. . Nursing Economics. 2012, 30 (3): 176–178.
- Aultman, Julie. .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2008, 8:4 (4): 67–69. doi:10.1080/15265160802147140.
- Cynthia, L. S. Pury; Shane, J. Lopez. . Decade of Behavior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0.
- Andrei G., Zavaliy; Aristidou, Michael. . Journal of Military Ethics. 2014, 13:2 (2): 174–189. doi:10.1080/15027570.2014.943037.
- Robert M., Van Sant; Stevens, Margaret Talbolt; Jones, M.W. . B and O Magazine (Baltimore and Ohio Railroad., 1929). 1929, 17: 46.
- John, Ruskin. . The Works of John Ruski (Allen, 1886). 1886, 33: 39–40.
- Lord, Herbert Gardiner. . Luce, 1918. 1918.
- United States., Army; Pacific Division, Division of the Pacific; Washington Greely, Adolphus. .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06. 1906: 19.
- Pacific, Railroads. . 1878: 83.
- Congress, United States.; Committee on Finance, Senate. 1–4. United States: 1319. 1962.
- Chambers, William; Chambers, Robert. . 1837: 78.
- Frost, John. . 1846: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