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普度公壇

北斗普度公壇,是位於臺灣彰化縣北斗鎮五權里的普度公面燃大士普渡真君)廟,被列為彰化縣歷史建築,為北斗地區普渡重要地點之一。

北斗普度公壇
基本資訊
所在地 臺灣彰化縣北斗鎮五權里光復路54號
創建年份 嘉慶三年(1798年)
主神 普度公
例祭 農曆七月廿八

沿革

昔日的北斗街南側是水患頻繁的東螺溪,加上分類械鬥,不免有許多傷亡[1]。先民在嘉慶三年(1798年)於舊名「三角湧」的地點建立普度公壇[1][2]

北斗普度公壇記

據當地居民說,此地離舊濁水溪不到1公里,早年大水漫過河岸成災,惟大水流到該廟前就停止[2]。當地還傳說北斗奠安宮供奉的東螺媽曾向武舉人陳聯登託夢,指大水將淹沒普度公壇一帶,隔日東螺溪果然發生水災[3]

1918年再修建,至1948年曾毀於水患,信眾集資重修,為單開建築,正殿前方有一拜殿[1]。2007年12月7日,審議委員通過將北斗的紅磚市場、大眾爺廟、普度公壇、中正堂列為彰化縣歷史建築[4]。2008年報導壇旁的大榕樹與廟體建築緊緊依偎,導致廟身龜裂,當時五權里里長林仲三表示廟身出現至少五處大小不一的裂縫[5]。次年受莫拉克風災嚴重漏水,屋頂中脊部分變形與塌陷,造成室內嚴重漏水及部分樑柱蛀蝕,於是縣府針對周邊排水系統及景觀環境整修,包括屋頂、屋架、山牆氣窗、彩繪清洗、室內外地坪、建築牆體、水電管線、前埕採光罩等[6]。共斥資新台幣200萬元整修,2010年7月16日舉行入火安座大典[1]

祭祀

該壇每年農曆七月的普度,是北斗地區四大普度活動之一[1][6]

雲林科技大學漢學研究所講師謝瑞隆表示,臺灣主祀普度公的廟宇並不多[2]。此壇的普度公非一般用紙紮,而是有神像[2]。其神像造型為口吐舌頭,左手持斧頭,右手持幡,上書「白靈幅接引西方」等字[1]。每當地方大型普度祭儀,主辦單位會前來擲筊,請此廟普度公神像到現場坐鎮數日,遇到熱門時節還得排隊等待[2]

配祀地藏王菩薩城隍爺土地公,正殿門神賞善司罰惡司[1]

周遭

壇前的水泥圓桌,為被封的一口古井[7]。據北斗耆紳陳亮居遺留手稿,日本政府在北斗開鑿八口水井,後僅存四口,地點分別在此壇前埕西南角、七星里蘇府王爺廟與北斗紅磚市場旁、居仁里謝百江宅、北斗奠安宮前埕西南角四處[8]。以往普度公壇附近為竹材市集,井水取用頻繁,但自來水普及後,廟方以水泥密封[7]

壇旁的大榕樹,是北斗重要的老樹[1]

圖集

參考

  1. 何烱榮. . 《聯合報》. 2010-07-18 (中文(台灣)‎).
  2. 顏宏駿. . 《自由時報》. 2011-08-10 [2018-01-08] (中文(台灣)‎).
  3. 戴宗德. . 《中國時報》. 2000-04-11 (中文(台灣)‎).
  4. 陳志成. . 《中國時報》. 2007-12-08 (中文(台灣)‎).
  5. 張溎壕. . NOWnews. 2008-10-02 (中文(台灣)‎).
  6. . 中央社. 2009-11-23 [2018-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4) (中文(台灣)‎).
  7. 顏宏駿. . 《自由時報》. 2008-09-09 [2018-01-08] (中文(台灣)‎).
  8. 簡國書. . 《聯合報》. 2004-04-21 (中文(台灣)‎).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北斗普度公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