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丁玉

區丁玉英語:1957年11月6日),是香港知名的音樂監製,也是香港知名歌手张学友陳慧嫻鄭中基所指定的唱片製作人[3]。區丁玉曾十四度獲得香港電台和電視台最佳製作人大獎,也都是他與陳慧嫻、張學友合作所帶來的。近年來他開始發掘新人[4],並積極幫助張學友籌建自己的音樂工作室。外界有傳他與毛舜筠的丈夫區丁平可能是親兄弟,區丁玉於2020年4月的廣播節目《守下留情》中已清楚說明他們沒有血緣關係[註 2]

區丁玉
音乐家
罗马拼音Au Ting Yuk[1]
英文名Michael Au
国籍 中国香港
籍贯廣東
出生 (1957-11-06) 1957年11月6日[2][註 1]
 英屬香港
语言粵語英語、國語、日語
配偶圈外人(1992年結婚)
出道地点 英屬香港
出道日期1985年
活跃年代1985年至今

背景

區丁玉有兩個母親,自己在一共十二名兄弟姊妺中排行第七[註 2]。他是客家人,早年於新界荃灣關門口村一帶成長,父親在上水以飼養觀賞魚為生[註 2]。童年時不多與他人接觸,喜歡獨處[註 2]。區丁玉小學時期的成績不好,後在尖沙咀就讀中學[註 2]。中學畢業後到一間銀行任職文員[註 2],同時到夜校和電子專業學校(全日制;為期兩年)進修,並為了吸引異性注意而考獲第一名[註 2]。有一次他於楊屋村鄰居家中學習彈奏結他,自此開始接觸音樂[註 2]。區丁玉往後繼續深造音樂,透過朋友認識了關維麟而在1982年成為寶麗金唱片的音樂工程師,負責維修與複製及剪裁音樂聲帶[註 2]。轉職原因出於區覺得銀行工作沉悶[註 2]。及後開始參與唱片監製的工作[5]。他於1984年正式任歌曲監製,為前歌手蔣麗萍製作歌曲〈我為你狂〉[註 3]。區一直都是張學友和陳慧嫻二人的監製。他為人低調,雖然貴為香港音樂界的金牌監製,但很少在傳媒以及公開場合露面。1990年代初期,他曾與张学友合唱過《煙花句》(潘源良填詞,改編自日本歌手谷村新司加山雄三的《重溫》)。歌詞寫出兩人的友情;這首歌也是他目前為止唯一一次公開演唱的歌曲。通常媒體以及歌迷只能在張學友或陳慧嫻的演唱會上才會見到區丁玉本人,而且都是一些帶有表演性質的電台或者電視台小型演唱會。區曾六次獲得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的「最佳唱片監製大獎」,有關唱片大多是張學友的作品[6]

2006年,區丁玉離開香港音乐界到北京发展,於橙天娛樂集團旗下的橙天TOP ARTIST演藝學院擔任校長[7][8]。2007年1月,張學友發行的國語專輯《在你身边》在大中華地區上市,這張專輯成為了張學友第一張沒有區丁玉參與製作的唱片。其中第一主打歌《好久不見》的歌詞表達了張對區的依依不舍與祝福。張學友還特別在這張專輯內的歌詞集寫下感謝區丁玉的說話。在2008年,陳慧嫻復出樂壇。區丁玉也為陳慧嫻新唱片再監制了數首新歌曲,如於2008年1月尾在電台熱播的《無名指》。2014年出席對方出道三十周年的演唱會[9]。區丁玉後來於2009年參與了環球唱片群星合輯《Uni-Power合唱造大力量》的監製工作。踏入2010年代往後,他多為不同歌手製作發燒唱片,處於半退休狀態[註 2]

個人生活

區丁玉在1984年至1990年曾與陳慧嫻相戀[10][11],直至陳慧嫻前往美國留學便分手[12]。此後在香港與現任妻子結婚[13]。二人於1992年結婚後育有一子一女[註 2][14]

重要監製唱片作品

張學友唱片

陳慧嫻唱片

創作歌曲

  • 1991年:張學友 - 我愛玫瑰園(曲、監)
  • 1992年:張學友 - 獨尋醉(曲、監)
  • 1993年:張學友 - 等你等到我心醉(編、監)
  • 1994年:非常偵探
  • 1994年:張學友 - 追鐘(編、監)
  • 1994年:張學友 - 多愛一分鐘(編、監)
  • 1994年:陳慧嫻 - 今天的愛人是誰(編、監)
  • 2020年:鄭中基 - My Only One(編、監)

參與節目

相關榮譽

注釋

  1. 根據陳慧嫻於2014年5月在香港電台廣播節目《舊日的足跡》播出的訪問中提到,區丁玉比自己年長八歲。陳生於1965年,以此計算,區丁玉生於1957年。
  2. 關於區丁玉與區丁平關係、客家人身份、成長地、個性、家庭背景、中學畢業後去向、接觸音樂時間、現況、有一名兒子以及轉職經過的資料出自香港電台第一台廣播節目《守下留情》於2020年4月6日播出的訪問。
  3. 關於區丁玉首次任歌曲監製的資料出自香港電台第一台廣播節目《守下留情》於2020年4月7日播出的訪問。

參考來源

  1. . 南華早報. 1994-10-14 [2020-04-05].
  2. . 香港文匯報. 2014-5-6 [2020-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 . 新浪娛樂. 2012-7-23 [2020-04-04].
  4. . 新浪娛樂. 2010-6-11 [2020-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7).
  5. . Spill. 2016-8-19 [2020-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3).
  6. . 搜狐娛樂. 2007-10-23 [2020-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7. . 新浪娛樂. 2008-4-23 [2020-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5).
  8. . 新浪娛樂. 2007-10-12 [2020-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8).
  9. . 澳門日報. 2014-6-23 [2020-04-04].
  10. . 華僑日報. 1990-1-7: 13 [2020-04-04].
  11. . 壹週刊. 2007-12-27 [2020-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9).
  12. . 東網. 2014-5-2 [2020-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8).
  13. . 鳳凰衛視. 2008-10-2 [2020-04-04].
  14. . 壹週刊. 2014-6-26 [2020-04-04].
  15. . 香港蘋果日報. 2003-6-12 [2020-04-04].
  16. . 香港電台. 1986 [2020-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1).
  17. . 香港電台. 1990 [2020-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1).
  18. . 香港電台. 1993 [2020-04-04].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