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春莹
华春莹(1970年4月1日-)[2],江苏淮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员,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兼发言人、外交部公共外交办公室主任。
华春莹 | |
---|---|
![]() 华春莹在外交部记者会上(2019年) | |
![]() | |
现任 | |
就任日期 2019年7月 | |
部长 | 王毅 |
副职 | 敦海、汪文斌、赵立坚 |
前任 | 陆慷 |
![]() | |
任期 2012年8月-2019年7月 | |
司长 | 秦刚→刘建超→陆慷 |
前任 | 洪磊 |
继任 | 敦海、赵立坚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 | 1970年4月1日
国籍 | ![]() |
政党 | ![]() |
居住地 | ![]() |
母校 | 淮州中學 南京大学 |
职业 | 外交官 |
汉语名称 | |
繁体字 | |
简化字 | |
汉语拼音 | Huà Chūnyíng |
生平
早年经历
华春莹出生地一说为江苏淮阴(今淮阴区)[3],一说为江苏省泗阳县来安乡葛集村(今众兴镇葛集社区),由于她出生时泗阳县隶属淮阴地区因而公开资料记载为淮阴[4]。她的父母都是官员。父亲姓钱,曾任中共淮阴县纪委书记,母亲姓华,曾任淮安市清河区政协副主席。华春莹隨其母亲姓华,她的妹妹则随父姓钱。[5][4][3][6]。有报道称,她的六年中学生涯都在淮阴县中学(今江苏省淮州中学)度过[5];另有报道称,因父母工作调动,华春莹在泗阳高中读了一个学期的高一,之后又因为父母调动而转学淮阴县中学[7]。1988年,华春莹以淮阴县第一名成绩[8]考上南京大学英語系[3],大学时期的外号叫“迎春花”(「華春瑩」倒过来读的諧音)[6]。199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外交工作
1993年,华春莹担任中國外交部西欧司科员。1995年,担任驻新加坡使馆随员、三等秘書[9]。1999年,担任外交部西欧司三等秘书、副处长。2003年,担任中国驻欧盟使团二等秘书、一等秘书、参赞。2010年,升任外交部欧洲司参赞。
2012年,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同年11月,担任外交部发言人[10],成為外交部有史以来第5位女發言人。
2019年2月底,华春莹主持外交部记者会后,连续多月没有亮相。同年7月,媒体披露华春莹已于3月1日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参加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预计7月中旬返回外交部,拟升任新闻司司长[11]。
2019年7月,正式接替陆慷升任新闻司司长[12],成为继首任司长龚澎以后外交部新闻司第二位女性司长[13],23日主持外交部例行记者会。这是时隔五个多月后,华春莹再次接受媒体记者提问[14]。
个人生活与家庭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稱,東森新聞透露,华春莹丈夫為官慶,是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原黨組書記兼董事長,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且標題中提到“(華春瑩丈夫)曾奪《財富》榜21名”[15],而其正文中卻指出奪下《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第21名的是國有企業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而非官慶本人。[15] 東森新聞的網站上沒有出現任何相關報導。
相關发言及争议
錯聽熊貓「香香」為日本官員
2017年12月19日,有日本记者询问关于旅日大熊猫“香香”的问题:
Giant panda Xiangxiang made public debut today at the zoo in Tokyo. Do you have any comment? (大熊猫“香香”在东京的动物园公开展出。 请问您有什么看法?) |
华春莹在回答日本记者的问题时,误将“香香”听成时任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杉山”(杉山晋辅),并回答到:
我们希望呢日方呢能够与中方相向而行,按照中日之间的四点共识和四个联合的文件来妥善处理好有关的问题。 |
随后有中国记者指正,华春莹恍然大悟并当场大笑[18]。
回應川普監聽門
2018年10月25日,华春莹就记者询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的iPhone被中国和俄罗斯情报部门监听时表示[19][20]:「感觉现在美方有些人真的是想不遗余力地角逐『奥斯卡最佳剧本奖』。如果可以的话,我有三个建议:第一,《纽约时报》应该知道,它发表类似报道,只会多一个其做fake news(假新闻)的证据。第二,如果很担心苹果手机被窃听的话,可以改用华为手机。第三,如果还觉得不放心,为了绝对安全起见,可以停止使用任何现代通讯设备,断绝与外界所有联系。」其后特朗普在个人Twitter否认《纽约时报》关于他的iPhone可能被中国窃听的报道:“纽约时报那些所谓的特朗普专家所撰写的一篇又长又无聊的有关我手机使用情况的文章如此不正确,我都没有时间去改正它。我只使用政府电话,我只有一个很少使用的政府手机。这篇故事错的如此离谱!”[21]。
2019冠狀病毒病事件发言
華春瑩2020年2月3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国政府就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自1月3日起,共30次向美方通报疫情信息和防控措施。两国疾控中心就疫情相关情况多次进行沟通[22]。”
香港《蘋果日報》将上述发言理解为,華春瑩“失言洩露”從2020年1月3日起已經通報美國當局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嚴重”[23]。台湾中央廣播電臺则认为,“網罵你給美方說30次、給國民說幾次”,“但由於中國人民普遍在鐘南山於1月20日作出警告後才知道事態嚴重,因此引發了國內的怒火”[24][25]。但外交部网上记者会原文并无表述“1月3日起已經通報疫情嚴重”[22]。
推特点赞唐柏橋帖文事件
2020年2月16日,华春莹被媒體發現她的官方推特帳號讚了由唐柏桥發出的,呼籲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下台並向中國民眾謝罪的帖子[26],事件引起了香港《經濟日報》[27]等报道;这些媒体同时也猜测这可能是“手滑误操作”,并注意到之后该账号所有的赞好/喜欢推文已全部清空。
邀請來中國享受自由
2020年4月9日於推特上反擊摩根·奧塔格斯:「隨時歡迎到中國,在街上隨便找人聊天、享受自由」[28]。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委員布倫丹·卡爾(Brendan Carr)同日發推文回應,要求與下列人士“聊天”[29]:謝琳卡、艾芬醫生、陳秋實和方斌、李澤華、許志永、任志強及許章潤。
英文悼念推特拼错
2020年5月17日晚,华春莹发英文推特悼念刚刚逝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以色列大使杜伟:“”,此事被环球网等中国大陆媒体报道。[30]网友指出她的推特有三处错误:拼错了同事()和以色列(),英文的哀悼()应该致予逝者的家属朋友而非逝者本人,给予本人的应该用。华春莹之后改正了推特的错误。[31]
为何中国人不可以使用推特和脸书
2021年2月18日,华春莹在主持例行记者会上,回应香港中评社记者援引美联社与大西洋理事会共同开展的一项调查全球虚假数字信息的运动中,显示中国在推特和脸书上的外交账号数量增加了三倍和两倍有何评论时,华春莹称:「说到推特账号数量,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调查过有多少外国媒体和外交官使用微信、微博?为什么外国人可以使用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而中国人就不可以使用推特和脸书呢?这只是增加一种同外国民众分享信息、沟通交流的渠道而已。」引起社交平台上嘲讽「华春莹代表广大网民提出了他们不敢提的问题」,表示这个问题「问得好」。在中国网络防火墙下,推特、脸书、谷歌等都是被禁止使用的[32][33][34][35][36]。
相關條目
- 戰狼外交
- 習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 .
- .
- . 腾讯新闻 (河南商报). 2012-11-19 [2012-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3) (中文(简体)).
- . 西楚网. 2019-07-23 [2020-09-11].
- . 中新网. 2012-11-20 [2020-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5).
- . 扬子晚报. 2012-11-18 [2012-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0).
- . 宿迁晚报. 2012-12-03 [2020-09-11] –宿迁市宿豫广播电视台.
- 羊城晚报. . 新华网. [2012-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7-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6).
- . 网易. 2012-11-16 [2012-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9).
- . 联合早报. 2019-07-20 [2019-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9).
- . 人民网. 2019-07-22 [2019-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9-07-22 [2019-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9).
- . 新京报. 2019-07-23 [2019-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3).
- . 法廣. [2020-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8).
- 星島日報. . 2020-03-07 [2020-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30) (中文(繁體)).
- 李雪颖. . 新华网. 中国体育报. 2018-04-11 [2018-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3).
- . 新浪. 央广新闻. 2017-12-21 [2017-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2).
- . 外交部网站. 2018-10-27 [2018-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6).
- .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8-10-27 [2018-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6).
- . 美国之音. 2018-10-27 [2018-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5).
- 外交部新闻司.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北京. [2020-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3) (中文(中国大陆)).
- . Apple Daily 蘋果日報. [2020-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5) (中文).
- . Rti 中央廣播電臺. [2020-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中文).
- . Newtalk新聞. 2020-02-04 [2020-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9).
- . 德國之聲. 2020-02-16 [2020-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9).
- . 香港經濟日報 (香港經濟日報集團). 2020-02-16 [2020-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0).
- . 大紀元. [2020-04-11 5:56 AM].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6) (中文).
- . SETN. [2020/04/14 10:48: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6) (中文).
- . 环球网. 2020-05-18 [2020-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3) –网易.
- . 蘋果日報. 2020-05-18 [2020-05-18].
- Welle (www.dw.com), Deutsche. . DW.COM. [2021-02-21] (中文(中国大陆)).
- .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1-02-19 [2021-02-21] (中文(简体)).
- . 中國報 China Press. [2021-02-21] (美国英语).
- . Apple Daily 蘋果日報. [2021-02-21] (中文(香港)).
- . tw.news.yahoo.com. [2021-02-21] (中文(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