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音
協音(粵拼︰hip3 jam1),粵語俗稱為啱音(本字為合音),是一部分聲調語言中所需要的填詞技巧,使得歌詞的聲調走向與音樂旋律起伏一致。協音的概念與填寫古詩詞所要求的平仄或粵曲填詞所講求的合尺(粵拼︰ho4 ce1)相類似,惟「協音」一詞僅指現代音樂的填詞合樂技巧。絕大多數的粵語歌詞都是協音的。
中文
國語
雖然國語存在「陰平、陽平、上、去」四聲,但僅有這些是難以構成完整的音階。
在填詞時,由於陰平(聲調值55)、陽平(聲調值35)、去聲(聲調值51)的共通點,在於聲調值最高時同為5(約為唱名中的so音),因此它們均屬同一「高音」音級,歌手只要在唱到屬陽平聲的字詞時,藉著適當的使用滑音技巧,便不會有倒音的情況出現;不過,因著去聲那急速滑落的聲調特質與音階無法配合,也不適合放進音階,不協音實在所難免;至於上聲(聲調值214/21),由於說話及歌唱時甚少操全上聲(聲調值214),多會操半上聲(聲調值21),聲調值很接近1(約為唱名中的do音),所以它屬「低音」音級。結論:當要為樂曲填上國語詞的時候,只需應付二個音級,就是高低二音,自由度十分大。國語歌曲不需要協音是普遍被接受的,是因它受其聲調之特質所限。
粵語
粵語廣州話擁有九聲六調(六種聲調輪廓)[2],能夠構成「高、亢、下、沉」(最高、中、低、最低) 的完整四聲音階[3]。
音階(五度標記法) | 聲調 /五度標記法(例字/粵拼) | ||
高(5) | 陰平聲 55(詩 si1) | 陰入聲 5(昔 sik1) | 陰上聲 35(史 si2) |
亢(3) | 陰去聲 33(試 si3) | 中入聲 3(洩 sit3) | 陽上聲 23(市 si5) |
下(2) | 陽去聲 22(事 si6) | 陽入聲 2(食 sik6) | |
沉(1) | 陽平聲 21(時 si4) | ||
臺語
雖然臺語有七個聲調,但部份臺語的聲調難以構成音階,且因早期中華民國政府禁止臺語發展,以致於臺語沒有像粵語的書面文,所以臺語直接使用口語文入詞,不需要協音。
外部連結
注釋
- 只有「高讀」以及「低讀」二音
- ,就是「陰平、陰上、陰去、陽平、陽上、陽去、陰入、中入、陽入」九聲
- CHEUNG Kwan Hin. (PDF). The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Yue Dialects. 2013 [2020-07-17].
- 黃志華 粵語歌文字聲律學淺說
- hk01.com 填詞其實唔難 粵語歌愛好者話你知填詞冷知識
- 黃志華 粵語歌詞的「平仄」──零二四三(溯源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