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韻

押韻,又作壓韻,是指在韻文的創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音節都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韻母,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音節的地方,稱為韵脚

押韵作用

人在记忆诗词时,是以整块进行记忆,比零碎记忆更容易记住。而押韵能够精细地将每句诗句分块记忆,这就是押韵的诗歌容易记牢的原因。

此外,大脑里面有掌控节拍的器官,正因此押韵的诗歌能够产生抑扬顿挫感。

中文文學作品的押韻系統

由於不同語言或方言,有不同的發音體系,因此押韻的實際情況亦有所不同。例如:

  • 在填寫近體詩宋詞的時候,就要按基於《廣韻》系統的韻書所載之韻部,如「平水韻」。當中韻母介音可以不同,但韻腹韻尾應當一樣。在律詩的第2、4、6、8句(偶數句)句末,及絕句的第2、4句(偶數句)句末一字須押韻。第1句句末則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
  • 在填寫當今粵語歌詞時,就要按當今的粵語發音,有些相近的韻腹韻尾可以視為通押。
  • 在填寫當今普通話歌詞時,要按當今普通話的發音。人們為了方便,把普通話的韻母歸納成「轍」,在北方地区广为流传的是十三辙
  • 饒舌創作中,有時會採取雙韻方式,即句末兩字之同時押韻,宋岳庭首先大量使用。

西方文學作品的押韻

西方的文學作品,也會使用押韻。莎士比亞的詩中也多押韻。而像十四行詩般的格律詩,更有必須押韻的要求。

参考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押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