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姑娘

卖花姑娘(朝鲜语:)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经典歌剧剧目之一,根据歌剧所拍的同名电影《卖花姑娘》也很著名。本剧讲述了一个日本统治朝鲜半岛时期的故事。

创作与首演

根据金日成本人的回忆录介绍,本剧于20世纪30年代由他在吉林监狱里开始构思,1930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13周年之际,他将本剧搬上中国西满辽河地区五家子村的三星学校礼堂,故该剧的首演地在中国。

金日成在回忆录《与世纪同行》(写于1992年)第一部《抗日革命》第二卷第四章《在探索新的前进道路的日子里》六《变“理想村”为革命村》中写道:

有一个时期,我国的独立运动者们抱着要建设一个“理想村”的构想,为实现这个构想从各方面作过努力……当时在吉林文光中学念书的朝鲜学生当中,有几个来自孤榆树和五家子的青年,他们常夸五家子是个好地方。因此,我就开始注意五家子,并决心把这个村改造成革命村。

1930年10月,我从东满来到五家子……当时,我们通过学生,给村里的人教唱了很多革命的歌曲。《赤旗歌》、《革命歌》等革命歌曲,只要到学校去教唱一次,当天就传遍全村。

五家子村有个由我们组织起来的演艺队。在桂永春的领导下,这个演艺队以三星学校为据点,积极开展了活动。

我也着手完成《卖花姑娘》的剧本。这个剧本,我在吉林市就已开始写,并已试演过几次。剧本一完成,桂永春就带领三星学校的戏剧小组成员开始排练。

在十月革命13周年纪念日那天,我们在三星学校礼堂演出了这出歌剧。这出歌剧解放后长期被埋没,到了70年代初,才在党中央组织书记的指导下,由我们的作家、艺术工作者改编成电影、歌剧和小说公诸于世。组织书记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力量。

改编

根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官方报道,1968年4月,金正日提出要把《血海》改编为同名电影,并进行了120多次指导,最终完成了电影的制作。此后在他的指导下,《一个自卫团员的遭遇》也被改编为同名电影,仅用了40天就出色地完成了该工作。他还积极指导把《卖花姑娘》改编为同名电影,并使该片成为杰作,在第18届国际电影节上荣获特别奖和特等奖章(A special prize and a top grade medal at the 18th World Film Festival)。

1972年11月30日,歌剧《卖花姑娘》在平壤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本剧的电影版于1972年4月推出。

世界巡演

截至2012年,该歌剧已在朝鲜国内和世界40多个国家演出1400余场。

中国大陆演出

由于1972年9月9日起,译制片《卖花姑娘》在中国大陆各地陆续上映,盛况空前。整整一代中国人都对此片记忆犹新。特别是电影中那优美的歌曲,更是风靡全国,几乎人人都会唱。电影歌曲与歌剧中的唱段很多都是相同的,故人们在后来观看歌剧时倍感亲切。

1973年5月,朝鲜万寿台艺术团携刚改编完成的大型歌剧《卖花姑娘》来华,在北京南京上海沈阳等地进行了为期40多天的巡演。朝鲜艺术家们的精湛表演令中国观众如痴如醉。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及董必武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并观看该歌剧,亲切会见了艺术团负责人和主要演员。

1998年年底,朝鲜万寿台艺术团再度来华,在北京上海等10大城市巡演歌剧《卖花姑娘》,热烈反响不减当年。

2002年9月6日,朝鲜万寿台艺术团在青岛演出《卖花姑娘》也获得好评。

2008年4月15日至6月2日,朝鲜血海歌剧团来华巡演《卖花姑娘》获得空前成功。此次演出不同于以往三次来华演出,是由中国北京华唱兄弟文化公司主办的商业演出。该剧在北京深圳上海东莞武汉宁波无锡杭州南京济南青岛天津等10余个城市连续进行了20多场商业演出且每场观众都爆满。由于众多观众强烈希望观看演出,故最后又于5月3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加演告别演出。除了该剧本身的艺术价值外,该团演员的艺术修养及整体艺术水准也获得了中国大陆媒体及专业人士的赞赏。此次演出期间中国四川发生汶川大地震,但演出未受影响,仍取得成功。

第五次赴华演出

2012年6月至7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血海歌剧团的180名艺术家为中国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大型革命歌剧《卖花姑娘》。

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卖花姑娘》在吉林、兰州、成都、南昌、重庆、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演出,獲得好評。

2012年7月21日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的第三场演出时,恰逢北京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暴雨,全城大面积积水,交通瘫痪。

相关条目

卖花姑娘 (电影)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